APP下载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2022-01-21王译萱贺安娜刘欣婷

商学研究 2021年6期
关键词:新格局双循环湖南

熊 曦,王译萱,贺安娜,焦 妍,刘欣婷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04;2.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娄底市分行,湖南娄底 417099)

一、引言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是兴国之器,是强国之基,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更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制造业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地区综合实力的强弱。众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十分注重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美国注重依托其高效国家创新体系支撑制造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日本依托其精益制造能力、工艺创新能力培育其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德国制造业依托中低技术产业领域打造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大的工程化能力形成了制造强国。当前,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提质增效的共同抓手。而从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来看,正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如何立足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转型,高效稳定地提高制造业竞争力,真正释放经济发展的潜力,是需要研究的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

有鉴于此,学者们开展了一些初步的探讨,有学者论证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与制造业发展的关系,如李宏等(2021)[1]实证分析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中国制造业增长效率的关系。有学者分析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制造业发展的困境,如张厚明和关兵(2020)[2]指出制造业领域存在供需不匹配、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加等突出问题。还有学者探讨了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制造业发展的路径与策略。如黄繁华和洪银兴(2020)[3]、管竞和印梅(2021)[4]认为提高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的分工地位,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赵蓉等(2020)[5]提出要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技术效率、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张兴祥等(2020)[6],马丹等(2021)[7]从价值链的链段整体攀升和链条位置升级两个方面为中国制造业依托国内外双循环走出“低端锁定”困境提供了一些路径。张林(2021)[8]就要素获取、结构协同、功能提升和环境适应四个方面提出了依托制造企业创新培育制造业竞争力的思路。纵观现有研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结合具体区域或者某个具体省份展开有针对性的研究还比较少,因此,针对一些制造业大省开展相应的研究很有必要。与此同时,湖南作为制造业大省,取得了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等举世瞩目的创新成果,促进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催生了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成为湖南制造乃至中国制造的靓丽名片。目前湖南正在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加快建设制造强省,但湖南的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产业链还存在着一些“卡脖子”的关键环节,产品市场的供需匹配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如何借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战略,最大限度地运用国内国际大市场的优势资源,增强湖南制造业的市场竞争力,成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湖南的优势和机遇,解剖湖南的劣势与挑战,以期为推动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子

近年来,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层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然后重提扩大内需,再到现在提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而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的一些变化,是调整发展战略的意义所在。然而,不同产业的环境和条件变化存在自身的一些特点,因而,有必要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探讨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众所周知,动力机制探讨的是动力的来源及其作用机制,要探索的关键内容是形成动力的相关因子。结合系统动力学的相关理论,一般认为动力因子来源于三个方面,即根本动力、内源动力和外源动力,这些动力因子构成了一个系统。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因子具体选择过程中,要结合双循环发展的内涵。就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而言,如今全球范围内产业格局调整,未来制造业领域的竞争势必聚焦在技术创新上。而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是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湖南制造业高质量的根本动力,也是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目标所在。同时,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形势与战略取向,与需求结构和外部市场竞争也密切关联。因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湖南制造业高质量的外源动力则应考虑市场竞争、需求结构升级以及国家战略。此外,双循环的关键在于依托经济规模和政策空间,盘活存量、创造增量上,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源动力可以形成制造业规模的创新驱动因素,政策的改革创新可以形成人才支撑力。根本动力与内外源动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双循环新格局背景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动力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1.根本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现实需要

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不断加大的要素成本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压力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先进制造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与此同时,伴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实施,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为关键。而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又要以国内产业资源为支撑,充分参与到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当中。建立在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创新技术基础上,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方能推动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湖南来说,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是湖南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促进国内国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形成的重要基础,还是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可以说,面对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既是提高湖南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2.外部动力

(1)市场竞争。从国际环境来看,全球制造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大,倒逼着制造业往价值链高端转型升级[9],从国内来看,制造业由注重市场的规模发展转向高质量的市场发展,国内国际双重的市场竞争,使得打造先进制造业具有至关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提出加快国内大市场的建设,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制造业进一步挖掘市场空间,形成更开放的发展空间提供了重要的外源动力。湖南作为制造业大省,近年来也面临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压力,还遭受来自国内市场的挤压。在产业发展上,湖南重点发展的制造业与其他省份形成了一定的同构现象,譬如电子信息、汽车等行业,市场竞争显得越来越激烈,进而渗透到市场争夺、技术争夺和人才争夺等方方面面。如何充分利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这一战略,更好地参与到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当中,形成湖南制造业强有力的竞争优势,需要考虑市场竞争的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升制造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动力。

(2)需求结构升级。伴随着生活质量和需求的日益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品质、服务的要求已从满足基本使用逐渐向服务型、体验型转变[10]。而一些制造业仍停留在产品满足基本需求的阶段,额外的服务体验还需要不断完善,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要求制造业不断改变自身的研发、生产、制造、营销以及服务。因此,需求结构的升级迫使其需要进行创新。与此同时,全球制造业进入深度调整期,贸易和科技领域的全球竞争对我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外部需求存在不确定性因素,扩大内部需求成为促进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同时,要加快提升制造业产业链和工业链现代化水平,积极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当中,抢占新一轮产业市场的制高点。具体来说,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我国要利用超大经济体优势,抓住用户需求正在变化的契机,以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为中心,结合互联网、大数据进行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以用户为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充分拉动消费内需,促进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不仅能降低企业创新风险,还能提高创新收益。

(3)国家战略。推动我国制造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建设制造强国,一直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工作。近年来,国家与地方政府针对推进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发布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提出要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两业融合”工作,将互联网化、大数据化、智能化、绿色化作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以湖南为例,除了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明确指出了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外,湖南配套出台了一些相应的政策,这些顶层战略推动着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如表1所示。

表1 近年来国家和湖南出台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与措施

3.内部动力

(1)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供给侧改革,能够激发市场活力,从而最大化地让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生产效率[11]。制造业是推动供给侧改革的主阵地,是畅通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基础。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要求制造业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等八字方针,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巩固去产能、降成本、补短板的改革成果,加快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进度,将资源要素向新兴产业倾斜,降低制造业企业的税费、融资与交易成本,以加大对物流、交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补齐制造业在基础设施上的短板;二是要增强制造业企业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三是要提升制造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利用人口和市场的规模优势推动技术创新;四是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资金、人才等要素的流动阻碍。

(2)创新驱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要营造良好的制造业创新生态环境,厚植创新动能,形成创新的整体合力。要以问题为导向,攻克核心“卡脖子”技术。加大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补全、加固、延长产业链,提升生产要素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而不断巩固中高端价值链、产业链,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湖南正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中心,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依托创新驱动,培育制造业核心竞争优势,以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3)人才支撑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要素,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部动力。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高技能人才与高层次的管理人才[12],湖南建设制造强省,更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弥补高技能人才的巨大缺口。近年来,湖南省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吸引和培育人才的政策,解决了国内外高层次人才的居留问题并提供创新创业支持,进一步促进了人才集聚高地的构建,为湖南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与不足

1.局部领域市场竞争力强,但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

湖南制造业重点领域市场竞争优势突出。建筑起重机、混凝土机械等产品市场份额在全球领先;环卫机械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新材料产业集聚态势初步形成,企业数量超过800家;太阳能光伏电池制造装备全国领先,电力机车、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市场竞争优势突出。

但装备制造业作为湖南的优势产业却面临市场竞争激励、市场份额固化,提升空间小、压力大的挑战。在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在国内需求市场与其他制造业强省形成了明显的竞争,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大。

2.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近年来,湖南制造业发展紧紧围绕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长远性,围绕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方向调整产业结构,在夺取全球制造业未来市场发展的制高点和主动权方面取得了突破[13],拥有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制造业领域拥有以华菱钢铁集团为首的3家千亿企业,还有百亿企业29家、十亿企业23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产品22个,上市企业11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过1000家,华菱钢铁集团、三一集团、中联重科等7家知名本土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

但与此同时,制造业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下降相对过快,且湖南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仍然较高,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还比较慢,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体量还不够大,与先进制造业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仍有较大差距。

3.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与外部环境,但支持力度还不够大

湖南地处长江经济带、内陆经济腹地,“一带一路”的独特区位进一步加大了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14],全省交通运输配套能力强,高铁、水运、高速网络不断完善,向北融入长江经济带,向东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南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向西可密切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作。同时,国家正式批准《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更大程度地促进了湖南的对外贸易,根据产业优势与区位优势的不同将湖南的自贸区分为长沙、岳阳、郴州三个片区,各片区具有不同的发展重点,如表2所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推进“三高四新”战略的实施中显露出了不错的成效,截至2021年4月,吸引了近2000亿元人民币投资、111个重大项目签约落户长沙、三类500强投资项目近20个,试验区对湖南经济发展的促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借力双循环新格局的发展契机,湖南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两业交融”工作进度,打造湖南制造业参加国际分工的独特竞争优势,拓宽了湖南制造业参与国际循环的路径,积极推动湖南制造业的国内外双循环。

表2 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大片区发展战略

与此同时,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一是行政服务水平,尽管湖南在数字政务方面发展较好,但整体的服务水平和效率还有待提高;二是市场环境,尽管湖南一直在努力优化营商环境,但湖南制造业的营商环境还有待深化改善。三是融资环境。制造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面临着“双循环”的新背景,深化供给侧改革是激发内部需求潜力的必要举措。在战略机遇期,湖南省出台面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针对性政策有待进一步走实走深,为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国际循环提供政策性的保障与支撑有待进一步增强。

4.创新驱动能力逐步增强,但部分核心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迫切需要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稳定性,推动制造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通过提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十三五”期间,全省研发投入总量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投入强度提升幅度居全国前列,标志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一大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巨大突破。工程机械超大吨位起重机臂架、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高端液压元件、压力传感器等关键产品取得突破。先进制造业、新材料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湖南还是国家批准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省份,人力资源和科教资源丰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均居中部地区前列,轨道交通装备拥有本行业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长沙市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专项项目数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但与此同时,部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部分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还受制于人,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核心基础零部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任务繁重,需要进一步增强创新引领意识,增大经费投入。

5.平台建设与人才支撑力度增大,但开放发展水平仍然不高

近年来,湖南在构建良好的制造业发展平台上做出了许多努力。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郴州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中非经贸博览会等重大政策平台,有利于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在政策政务环境上,湖南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手续,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在开放发展上,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直接认定转移来湖南的企业,打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这一切为促进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好的发展条件。同时,湖南对于高级专业技术类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跨境电商等专门类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在继续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解决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困境、重视高层次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好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仍存在着开放发展水平不高的问题,湖南进出口贸易额总量不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低,不利于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同时湖南制造业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少,与沿海地区仍有相当明显的差距,外商投资区域分布集中在长株潭地区,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明显。

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背景下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推进路径

1.提高市场竞争力

要围绕市场主体培育,以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求为指引,扩大优质增量供给,打造制造业优质品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一方面要进一步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借力国内国际大循环,将现有优势辐射到产业链上中下游所有吸附配套产业,以“以强带弱”“以大扶小”的方式带动省内大中小制造业企业共同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是持续推进领航企业培育,巩固提升千亿、百亿级企业全球竞争力,形成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并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行业前10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等,吸引一批重大项目、总部企业落地。同时,要加强规模企业培育,加强小微企业培育,加强创业载体建设,培育一批规模工业企业和专精深特“小巨人”企业。

此外,要进一步发挥“一带一路”的战略优势,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资源,鼓励省内的企业“走出去”,强化国际竞争力。

2.持续深化供给侧改革与政策支持

紧扣优势产业链长板、战略性新兴产业补短板、传统产业促转型、未来产业抢布局的战略思想,聚焦“3+3+2”领域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深入出台政策精准扶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及航空航天装备等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国家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一批时代经典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并加大制造业领域政策、人才、工业互联网数据服务与共享方面的扶持力度,完善自主创新激励政策、财税金融政策、人才引进制度。同时,进一步提高政府服务水平与效率,优化市场环境;减少企业的劳动、土地等要素使用成本;优化投融资环境,加大投融资力度,互通资源,共同建设交通等基础设施。此外,要引导园区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鼓励园区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重点引进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项目,着力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五好”园区建设。

3.积极推动制造业创新引领与人才培养

要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重点优势制造业领域攻克核心“卡脖子”技术,完善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夯实产业技术创新基础,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新优势。对于大企业,需要持续扩大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天航空、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重点和新兴产业的优势,以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方式,强强联合,共同攻克产业链断节的技术难题,带动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对于中小制造业企业,引导其对核心业务进行专业化生产,挖掘自身发展优势,并对创新创业给予普惠金融支持,提供资金支持,发掘一批“专精特新”企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一方面要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制造业领域工人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大力开展高层次、多工种的技能竞赛、技能比武活动,深化高等院校与企业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营造让技能人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有地位、发展上受重用的氛围。另一方面要提高技术管理团队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举,重点引进一批实现核心技术产业化并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国际顶尖人才。积极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培育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推进经营管理人才专业化和国际化。还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激发企业家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增强企业家的荣誉感、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4.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要对接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高水平承接产业转移,同时,应发挥与多数周边国家和地区长期睦邻友好的地缘优势,重点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合作,并依托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嵌入全球价值链,着力扩大开放合作,打开制造业新的外部发展空间,持续增强发展活力。

首先要建立便利的国际物流渠道体系,畅通“双循环”要素通道。通过打造湖南海陆空联运中心、利用中欧(郴州)跨境电商班列的优势、发展湖南自贸试验区郴州片区的湘港澳直通经济,扩大长沙、株洲、湘潭、岳阳等沿江、沿河城市的水上物流优势,进一步加强株洲、长沙的铁路枢纽体系建设,以强大、复杂、便捷的物流网络,畅通“双循环”的要素通道。其次要鼓舞龙头企业之间、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进行强强联合、抱团发展,合作研发高端品牌,推动优势、互利共赢的配套产业链对外开放。最后,构建高水平、高质量、高程度的对外开放体制,通过加大力度增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等省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形成国内大市场资源优势,并增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合作。

此外,还要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赋能,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优化制造业空间布局,引导各市州优势制造业竞相发展、协同发展,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湖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新格局双循环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经贸合作的新内涵
打造内外“双循环”安全生态系统
玩具产业如何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
李奇霖:“双循环”下的宏观调控政策取向
三线建设在湖南
构建分级诊疗新格局
深化医改构建省市县联动新格局
新机制 新格局
创新应对媒体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