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气压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帕金森病病人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2022-01-18陈逸群吴克琴

全科护理 2022年1期
关键词:绑带气压康复训练

陈逸群,吴克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高特异性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特征包括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平衡障碍等运动症状和认知、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1-4]。据临床观察,病人在早期表现为姿势异常、平衡能力下降,出现起步、行走困难等现象,且部分病人在2~3个月内就失去行走功能,病情进展迅速,生活无法自理[5]。而目前对PD病人主要采取综合治疗,以左旋多巴、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为主,手术治疗为辅,预后不佳;加上PD的发病机制包括年龄、环境、遗传等多种因素影响,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6-8]。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提高病人日常活动能力,即提高病人肌张力、促进病人的运动功能恢复。穴位气压疗法是一种新的血液循环共振理论与中医传统经络理论和气体动力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负电荷产生脉冲气流来刺激四肢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直。鉴于此,本研究将在PD病人通过药物治疗减缓病情进展的同时,采取穴位气压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的方法,观察对PD病人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5月住院的64例PD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75.30±7.33)岁;病程(5.30±1.7)年;基础疾病:高血压16例,糖尿病11例,冠心病5例;PD严重程度Hoehn-Yahr分级:Ⅰ级13例,Ⅱ级11例,Ⅲ级8例。试验组男17例,女15例;年龄(74.09±6.80)岁;病程(5.10±2.3)年;基础疾病:高血压18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4例;Hoehn-Yahr分级:Ⅰ级11例,Ⅱ级13例,Ⅲ级8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基础疾病、Hoehn-Yahr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我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9];且结合临床表现及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结果确诊;②处于康复期,病情稳定;③Hoehn-Yahr分级为Ⅰ级~Ⅲ级;④年龄为60~80岁,无性别要求;⑤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继发性的PD综合征;②合并严重的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等精神疾病;③四肢不健全或有偏瘫;④有严重听力、认知等障碍;⑤Hoehn-Yahr分级为Ⅳ级~Ⅴ级。

1.2 方法

1.2.1 研究人员 2名医生、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相互协助共同完成试验。

1.2.2 干预方法

1.2.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及治疗,遵医嘱服用左旋多巴、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同时指导病人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运动疗法:①评估病人、环境。病人需心率、血压等各项指标正常,身体无异常症状,房间光线明亮,地面清洁、干燥且防滑。②用物准备。准备血压计、指脉氧仪、抢救仪器等设备及药物,随时保障病人安全。③训练方法。做好训练前的拉伸、放松,指导病人进行肌肉的热身,缓慢地拉伸四肢,时长5 min,避免训练时关节、肌肉损伤;关节训练包括内收、外旋、内旋及环转等动作,尽量让身体各部位关节得到锻炼,时长15 min;步态训练主要包括起步训练、控制步频和步长、纠正错误步态,时长15 min;脸部训练包括皱眉训练、反复用力睁眼闭眼、吹口哨练习、“哈哈”等露齿练习,时长10 min。④训练时间。每天45 min,每周3 d,共10周。作业疗法:主要是鼓励病人进行一系列的基础日常活动,如穿脱衣服、如厕、刷牙、洗脸、梳发、坐-站-躺转移等。

1.2.2.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辅助穴位气压疗法。①评估病人、环境,同对照组。②用物准备:穴位气压治疗仪、血压计、指脉氧仪、抢救仪器及药物等。③穴位选择:双上肢选择合谷穴(手背第1、第2掌骨间,拇指与食指并紧后的肌肉隆起处)、外关穴(手背腕横纹向上3横指,尺桡骨之间)、后溪穴(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内关穴(手掌腕横纹向上3横指,尺桡骨之间);双下肢选择侠溪穴(足背外侧,第4、第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解溪穴(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两筋之间)、行间穴(足背侧,在第1、第2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水泉穴(足内踝后下方至脚跟底的中间,当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太白穴(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④固定绑带,连接穴位:将写有“腕”的绑带用于外关穴、内关穴的管盖;将写有“掌”的绑带用于后溪穴、合谷穴的管盖;将写有“踝”的绑带用于单独水泉穴管盖、解溪穴和水泉穴管盖的固定;将写有“趾”的绑带用于侠溪穴和太白穴管盖、侠溪穴和行间穴管盖的固定。⑤固定治疗头端管盖:按照(穴位及管盖的固定位置说明)将治疗头端管盖塞入绑带相应的穴位处,将其固定。⑥接通电源,设定时长,每次治疗时间为25 min,最多不超过40 min,每天1次,每周5 d,共10周。⑥注意事项:治疗前,心率一般控制在(170-年龄)/min,各项生命体征正常,若有皮肤易过敏者,可在穴位上垫一层柔软薄纱布再放置医用硅胶管管盖;部分病人在初次治疗时身体某些部位可能会出现痛、胀、痒等感觉,是局部循环不良而产生的正常生理调整反应,逐渐适应后血液循环会慢慢变好;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果出现胸闷、头晕等不良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

1.3 观察指标 比较干预前、干预10周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的变化。①运动功能评估:干预前后对所有病人运动功能进行评估,采用国际通用的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中的UPDRS-Ⅲ(运动功能部分)评分[10],主要包括言语、面部表情、手运动功能、静止性震颤、肌强直、步态、姿势稳定性等14项内容,每项分值为0~4分,总分为56分,各项评分相加,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②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参照Barthel评定量表来评估PD病人的自理能力[11],总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理能力越强。重度功能障碍:总分≤40分,日常生活全部需他人照顾;中度功能障碍:总分为41~60分,日常生活大部分需他人照顾;轻度功能障碍:总分为61~99分,日常生活少部分需他人照顾;功能正常:总分为100分,无需他人照顾。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UPDRS-Ⅲ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Barthel评分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3.1 PD病人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 近年调查数据表明,我国PD病人平均患病年龄为60岁,其中65岁人群的患病率为1 700/10万,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患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关注重点[12]。PD在临床上属于不可逆转的神经中枢系统疾病,表现为多巴胺缺失,运动功能出现障碍,常发生跌倒、站立不稳等现象,病人的生活质量呈整体下降趋势[13]。目前服用抗PD药物等临床主要治疗方法对延缓病情、改善认知有一定的作用[14-15],但不能明显改善病人站姿不稳、平衡障碍等运动功能及其生活质量,且长期药物治疗会对PD病人造成不良影响,如开-关现象等[16-17]。近几年的物理疗法、运动疗法等方式的康复措施对PD病人自理能力和运动能力的改善有一定帮助[18-19],但采用相关辅助治疗仪器与其相结合的研究较少。鉴于此,本研究将穴位气压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应用于PD病人中,观察其对PD病人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3.2 穴位气压疗法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病人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干预前后UPDRS-Ⅲ评分和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和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但干预后试验组UPDRS-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穴位气压疗法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病人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原因如下:①穴位气压治疗是一种利用新的血液循环共振理论与中医传统经络理论和气体动力相结合,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的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非介入性物理治疗方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其根据电流负电荷产生特定频率的脉冲振动气流,利用其脉冲振动能量作用于手、足部位的特定穴位,产生刺激能量,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促进肢体血流流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肢体失用性萎缩。另一方面,穴位刺激身体局部使得大脑同步接收了新的刺激,各类反馈不断刺激神经元的活性,促进其生长进程,促使神经中枢功能的重新组合,建立新的神经传导,逐渐恢复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从而使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明显的改善[20]。②规律的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等康复训练可以促进病人受限的关节慢慢恢复灵活性,以维持或增加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肌肉挛缩及僵硬,延缓关节强直,增强下肢和躯干的力量,提高病人生活质量。Giardini等[21-22]相关研究表明,规律的肢体康复训练能提高PD病人动作协调性、本体感觉功能,从而提高坐-站-走转移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③选择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为Ⅰ级~Ⅲ级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特点为单侧肢体症状或轻中度双侧肢体症状,属于早中期,保留了一定的独立能力,在康复训练及穴位气压治疗时配合度高且恢复效果明显。

综上所述,PD病人采用穴位气压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病人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体现了两者结合的优势,效果明显,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本次研究有一定的局限性,样本量较少,可能存在偏倚,未来将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完善,为临床提供更科学的证据。

猜你喜欢

绑带气压康复训练
一种新型多通道可扩展气压控制器设计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看不见的气压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绑带,系住时尚
行李箱绑带
绑带罗马靴
气压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