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十而已》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2022-01-17高绮红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视觉语法

高绮红

摘要:在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模态形式传递信息的今天,片面关注文字本身的传统话语分析显然是不全面的。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克瑞斯和勒文的视觉语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本文拟从视觉语法视角下,对中国热播剧《三十而已》中的海报进行多模态分析。虽然视觉语法模型有其不足之处,但它仍为我们讨论信息是如何通过海报中各种视觉元素的相互作用来进行视觉传达提供了一个有用的阐释工具。

关键词:视觉语法;多模态分析;海报;《三十而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以现实现代生活为题材的电视剧总有其忠实的追随者,热播剧《三十而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剧聚焦三位“30+”女性,讲述了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群体所面临的巨大压力的故事。其中关于30岁女性群体爱情和职场奋斗的情节设置固然吸引了一大批铁杆粉丝。然而,该剧的火爆也离不开其独特的海报设计。一个好的海报设计往往不只局限于语言这单一模态,而是涉及到图像、色彩等多种语言符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模态”。因为话语意义的傳达很大一部分依赖诸如动作,色彩,图像等非语言载体(张德禄,2009)。海报作为一种视觉再现形式,旨在传达特定的信息,吸引受众,以达到宣传效果。然而,像其他视觉再现形式一样,海报“绝不是对现实直接或中立的反映……而是把信息‘再现’给观看者:也就是说,它提供的不是对世界的一面镜子,而是对世界的一种阐释”(米迪亚, 1999)。因此,理解意义在视觉上的编码并在海报中的传达方式变得尤为重要。

二、视觉语法分析框架

克瑞斯和勒文(Kress & van Leeuwen)在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阅读图像》(Reading Images)中研究了图像传达意义的方式。他们构建了一种关于视觉再现的社会符号学分析模型,认为“视觉,像所有的符号学模式一样,必须服务于几种交流和再现需求,才能充当一个完整的交流系统来发挥作用”(克瑞斯、勒文,1996:41)。他们的框架主要建立在韩礼德(2015)的语言“元功能”概念基础上,即“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据此,克瑞斯和勒文相应地提出三大意义:“再现(representational)意义”、“互动(interactional)意义”和“构图(compositional)意义”。

(1)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分为叙述再现和概念再现。前者涉及“行动和事件的发展,变化的过程和短暂的空间安排”,并且图像元素间存在斜线构成的矢量,而后者没有 (1996:57)。叙述再现可以进一步分为三个子过程:动作过程、反应过程和言语和心理过程。顾名思义,动作过程强调有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反应过程由于不存在动作,因此强调的不是动作和目标的关系,而是反应和现象的关系。而言语和心理过程则通过人物的思维框和对话框来呈现。相对于叙述再现的动态性,概念再现更为稳定。概念再现同样可分为三个子过程: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分类和分析过程主要关注图像元素间的等级和关系问题,而象征过程关注图像元素的象征意义(1996:108)。

(2)互动意义

互动意义指图像人物与图像观看者之间互动所产生的阐释意义。图像观看者与图像人物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以下四方面实现:“距离”、“接触”、“态度”和“情态”。距离指的是图像人物和图像观看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两者间关系的远近主要是通过镜头远近来呈现的(1996:130)。接触是指图像观看者与图像中人物的目光接触。当图像人物直视图像观看者时就构成接触,且图像人物似乎在向观看者“索求”什么。当图像人物没有注视观看者,而是看向别处时,则不构成接触,且图像人物在向观看者“提供”某种信息 (1996:124)。态度指的是观看者对图像人物所持态度,这是由视角来实现的。水平视角表示图像观看者与图像人物处于同等地位,俯视角度的话,则图像观看者地位较高(1996:141—145)。情态主要讨论图像所传达信息的真实度或可信度,情态与图像色彩、亮度等要素有关(1996:168-170)。

(3)构图意义

构图意义主要关注再现性元素和互动性元素是如何相互连接,并“凝聚成我们称之为‘文本’的有意义整体”的(1996:181)。构图意义的讨论主要涉及以下三个维度:信息值、显著性和取景。信息值主要是通过图像元素被放置的位置来判断的,如处于中心位置的元素大多数情况下比边缘元素更重要(1996:190—215)。而显著性则可通过元素的占比大小来判断,一般比例越大,越吸引人眼球,因而更显著(1996:185—212)。取景指的是图像中可能存在的真实或虚拟的分隔线,有助于观看者更好地对图像元素进行归类和分析(1996:185—218)。

3. 《三十而已》海报多模态分析

3.1再现意义—以海报1为例

再现意义包括叙述再现和概念再现。两者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1996:107)。接下来要讨论的海报1正是结合了叙述再现和概念再现,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再现模式。海报1构图简单,主要由左右两部分构成。左边是一道单选题,题目是“女人三十”,选项有四个,分别是A.结!结!结!B.生!生!生!C.二胎!二胎!二胎!D.我说了算。而右边是一位年轻女性的手,她正在做那道单选题,女人的手停留在选项D上,然而覆盖在她的手上有另外三只手。母亲的手上写着“选A”,丈夫的手上写着“选B”,还有一只小孩子的手,上面写着“选C”。

叙述再现:动作过程

在动作过程中,图像元素主要通过动作矢量相互联系,这些矢量由具有方向的斜线构成,通常可分为以下两种类型:非交互性(即只有动作发出者)和交互性(动作发出者和目标)。动作发出者是发出矢量的图像元素,而目标是矢量指向的图像元素(1996:64)。海报1中的动作过程显然是交互性的。该海报的叙述意义嵌入到一个动作过程中。右边三个成年人的手和一个孩子的手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明显的矢量。尤其是海报中握笔的手向左延伸,在视觉传达上明确地指引了方向,它使观看者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左边的那道选择题上。这道选择题不仅是这个矢量指向的目标,也是这张海报中最重要的视觉元素。握着笔,并选择D选项的手是一位年轻女性的手,显然她就是题目里提到的“三十岁女性”的代表人物。然而,这位女性在遵循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满足母亲(手A)、丈夫(手B)和孩子(手C)的期望之间进退两难。这张海报十分贴切地传达了这部电视剧的主题:30岁女性群体所遭受的难以承受的压力和焦虑。

概念再现:象征过程

虽然该海报涉及的主要是动作过程,但是它的成功之处还在于其所嵌入的象征过程在视觉上也很好地传达了该剧主题。这张海报的亮点在于这道单选题,象征了生活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在我们生活的某个阶段,我们必须做出一个重要的选择,并且这个选择将带给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生活体验。此外,海报中握笔做单选题的女性象征着所有“30+”女性。30岁是人生的一大转折点,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尤其如此。海报中的女人必须做出大多数30岁女性在这个阶段必须做出的选择:结婚、生育、事业等。值得注意的是,前三个选择都都有叹号,并且是重复性质的指令式,如“结!结!结!”,“生!生!生!”。这也象征着当30岁女性群体做选择时,会不约而同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因此,这张海报中不同的手可以说明选择的困难,表明有时候她们很难跟随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去选择适合自己内心的东西。这就是该海报所要传达的象征意义。

3.2互动意义—以海报2为例

海报2背景是浅蓝色的,共有三位女主人公,由左往右分别是顾佳,王漫妮,钟晓芹。她们身穿白衣,身上贴满了深红色封条,脚部悬空,从视觉上来看,她们似乎被这些封条钉在墙上,从而无法行动。并且那些紅色封条上带有的文字与她们角色定位息息相关。例如顾佳,她是一位忠诚的妻子和贤内助,她有条不紊地经营着她的家庭和丈夫的公司。因此她身上的封条印有诸如“兼顾事业与家庭”、“完美太太”、“超人妈妈”等字样。下面我将从“接触”、“态度”两方面对该海报进行探讨。

3.2.1接触

上面谈到,图像人物可以从观看者那里“索求”一些东西,也可为观看者“提供”某种信息。一些批评家(张敬源、贾培培,2012:40;李战子,2003:5)指出“索求”与“提供”两者并不相斥,是一对矛盾统一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接触具有双重功能:提供和索求。从“提供”这一层面来说,该海报希望向观看者提供或传达的信息是,女性经常面临被标签化,这从粘在她们身上的红色封条可得知。该海报传达了“30+”女性的一种冀望,那就是摆脱社会对她们的狭隘定义和性别期望。从“索求”角度来看,海报中三位主人公直视着观看者,从而创造了一种向观看者索求的视觉效果。此外,三位主人公的面部表情和手势也可以用来执行索求指令。首先从面部表情方面来说,她们的眼神和面部严肃的表情似乎希望获得观看者对她们的压力和焦虑的理解和同情。手势方面,三位主人公通过撕下他们身体上的标签的行为动作,试图打破和改变社会对她们的刻板印象。

3.2.2态度

观看者对图像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视角来实现的。海报中三位主人公以一种正面、直观、水平的视角注视着观看者,这表示海报中人物和观看者之间处于平等地位。考虑到该海报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共鸣,且海报中的人物是三位普通的30岁女性,以一种正面和平视的视角可以在海报人物和观看者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平等的关系,使得剧中的人物更加贴近日常生活,也让观看者更有代入感和共情感。

3.3 构图意义—以海报3为例

海报3背景色是暗红色,三位女主人公身穿黑衣,各自撑着黑伞,然而天上下的不是雨,而是雨水形状的各种针对女性的偏见,如“干得好不如嫁得好”,“女人不结婚人生不完整”等。下面将从信息值,显著性两方面对该海报进行讨论。

3.3.1信息值

信息值与图像中视觉元素的位置有关。有三个主要的视觉区域,分别与不同的信息值相关联:左边和右边(给定信息/新信息);顶部和底部(理想信息/真实信息);中心和边缘(主要信息/次要信息)(1996:194-200)。海报3由中心和边缘两部分组成。中心部分聚焦的是手持黑伞的三位女主人公,边缘部分是雨水形状的文本信息。然而,有学者(张敬源、贾培培,2012)指出,中心部分的图像元素并不一定是处于强势地位。同样,边缘部分的图像元素也并不总是处于从属地位。该海报中,中心的图像元素和边缘图像元素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事实上,在这张海报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反而是边缘部分的图像元素。这些雨水状的文本形式,形象表达了社会偏见对女性群体产生的影响。观看者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到边缘处,因为它在视觉上更为突出,也更为吸引。即使观看者的视线一开始被中间三位主人公所吸引,但很快也会注意到这雨水形式的文字,因为图像人物是打着伞的,所以观看者的注意力会不由自主地转到与雨伞相关的雨水上面来。并且与我们概念中的雨水不一样,海报中的雨水是黑色的,并且都是由文字组成的,正是这种“陌生化”的效果才更易于抓住观看者的眼球。

3.3.2 显著性

该海报包含了一些极具显著性的图像元素。三个女主人公被放置在视野的中心。他们身穿黑衣,打着黑伞,站在暗红色的背景下。红与黑两种颜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此外,海报中的人物用雨伞隔档着看起来像是雨水的东西,但实际上这是以雨水形式呈现的一连串与女性有关的社会偏见。克瑞斯和勒文指出,图像元素占比大小是判断显著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占比大的图像元素往往会更容易让人注意到(1996:212)。该海报中文字(雨水)被给予了和人物同样多的空间,约占整个画面的1/2,并以雨水的形式呈现,从而比其他视觉元素在视觉上更引人注目和吸引人。值得一提的是,有人发现该海报实际上是改编自另一部中国著名电视剧《风筝》的海报。相比之下,《风筝》的海报更有压迫感,虽然海报中的人物仍然处于居中位置,但男主人公被给予了一个长镜头,使得其在体积上大大缩小了,而海报3里的人物取景镜头较近。同时,《风筝》海报中给予了文字(雨水)更多的空间,约占整个海报的3/4,从而营造出海报3中所没有的压抑感。此外,《风筝》海报在设计上也更为巧妙,我们可以看到雨打在伞面上的那瞬间的弹跳感,更具动态,同时也强化了雨下得很大的感官印象。相比之下,海报3中的雨水平稳地滑下伞面,从而弱化了它想要传达给观众的视觉信息。因此相比之下,《风筝》中雨水的图像元素更为显著,给观众的视觉冲击要大得多。

4.结论

基于克瑞斯和勒文提出的视觉语法理论框架,本文对中国电视剧《三十而已》中的海报进行了讨论。该剧海报巧妙地传达了主题,即30岁女性群体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焦虑感。同时,通过各种视觉元素的相互作用,很好地吸引了观看者的眼球,激发其观影欲望,从而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由此可见,海报作为一种视觉传达形式,像语言一样,有其自身的结构和语法。通过对海报的视觉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视觉元素是如何通过色彩、文字、构图等多模态手段共同发挥作用,以传达海报所蕴含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以及构图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 中国外语6.01(2009):24-30.

[2]克瑞斯, and 勒文. 阅读图像:视觉设计的语法. 伦敦: 劳特利奇,1996.

[3]韩礼德. 作为社会符号的语言:语言与意义的社会诠释.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苏珊米迪亚 (1999). “性别文本化”.阐释 32(1), 27-32.

[5]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外语研究.05(2003):1-8+80.

[6]张敬源,and 贾培培.“关于视觉语法的几点思考.”当代外语研究.03(2012):38-42+160.

猜你喜欢

视觉语法
旅游网页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动画电影《神偷奶爸3》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多模态视角下中美企业文化差异研究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汉语医药广告的互动意义研究
视觉语法视角下图画书的多模态研究
《超能陆战队》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视觉语法与功能语法的投射分析比较研究
儿童绘本:多模态话语分析的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