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设计和应用的关键问题思考

2022-01-17高建秋罗晓洪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模型智慧教育微课

高建秋 罗晓洪

摘要:现阶段的该文阐述了微课的由来和发展历程, 以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并基于课堂实录所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需要阐述了微课的含义和用途, 明确了微课到底是什么; 系统分析了如何依据讲授、 自主与协作、 智慧培养等教学模型的实际需要确定微课开发和应用的方向; 基于教师的教学和自己的学习, 学生的课前、课堂和课后学习等的实际需要, 给出了完整微课资源和碎片式微课资源的设计思路与原则以及制作的主要方法;讨论了有效推动微课建设和应用的可能途径和方法等。

关键词:微课;颠覆课堂;智慧教育;教学模型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一、微课的含义和用途

简单地讲,微课就是指通过微视频及相关学习资料帮助学习者独立、完整地学会某一知识片段或方面的学习活动。能否通过微课方式有效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最关键、最核心的是要有好的微视频。事实上,多年来,很多地区大量录制了名师课堂的教学视频,有的地方甚至将各个学科的每一节课都找名师录制了教学视频。特别是,录播教室的普及,解决了录制瓶颈问题,很多学校随时随地录制课堂教学过程。因此,这种教学视频并不新鲜。那么,为什么现在人们对微课这样的教学视频如此感兴趣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名师课堂教学视频的主要作用和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一节课的名师教学视频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其他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二是用于帮助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活动。

二、微课的开发和应用关键问题思考

要回答在教学中到底什么情况下需要微课,我们应当首先分析清楚教学模型的基本类别。因为教学模型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安排,而教学活动的安排直接决定了是否需要微课,需要什么类型的微课。所谓教学模型是指教学目标及与之相匹配教学模式的总和,它是决定教学过程安排的核心依据。现有的教学模型可以划分为三种:讲授型、自主与协作型和智慧型。讲授型就是教师讲解知识,安排学生做题(卷)或实践操作,学生学会的是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做法,好处是教师容易完成任务,可以大规模批量化教学生。但问题是很难个性化,有的学生可能跟不上,有的学生还吃不饱。按照这种教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时,课堂教学主要分为教师讲解、提问和回答、学生做题或实践操作等活动。如果教师教学水平很高的话,按照这样的教学安排,需要他做的都能很好地完成,教师根本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微课了。如果教师水平有限,那么,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微课资源学习别人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有些问题讲解不到位时可以直接利用微课资源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微课主要的用途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用课堂教学片断替代教师讲解。自主与协作型是指学生以自主、协作的方式学会知识,并能够做题或实践操作。教师更多的是组织、指导、引导和评价等。这种教学模型的好处是学生可以个性化学习,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是,按照这种教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有些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可能都存在困难,如果变成了学生自己学,尽管有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引等,但是,在常规教学条件下完成就更困难了。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按照自主与协作教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时,到了不好理解的知識点时,基本上都是由教师讲授为主了。而教师统一讲授的方式,无法实现个性化。因此,对于重点、难点知识,要让学生能够根据需要个性化地选择教师讲解的话,微课是较好的实现途径。此外,通过微课还可以参考其他学生是如何完成学习任务的。除了学生学习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了解其他教师是如何组织、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自主与协作学习活动的。智慧型教学模型是指通过任务或问题驱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原有知识解决不了的点在哪里,构想出应有什么样的知识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自己归纳、总结并验证出这些知识,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并梳理出与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方法体系。按照这样的教学模型开展教学活动,难度就更大了。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如何给出任务或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全体学生以统一的形式给出问题或任务是有局限性的。最好是能够按照不同领域背景和不同认知水平分类给出问题或任务,但这在常规教学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多媒体方式给出问题或任务,并通过微课加以说明,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并选择问题或任务。对于构想知识、归纳总结并验证知识,学生自己做就更难了,有些知识在常规教学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借助信息技术条件是可行的途径,但是学生自主完成这一过程时随时随地需要教师指导,而教师无法满足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需要,通过微课的方式应是更好的解决办法。对于教师而言,更需要借助微课学习如何组织学生开展智慧型教学活动。需要说明的是,学生自主学会知识的活动无论是课前在家里完成,还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学模型是一样的,所需要的微课资源也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活动安排的时间和地点有区别而已。我们建议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应倡导尽可能将课程的学习任务在课堂上完成,而不是转移到家庭。

三、结语

从前面的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出,对于学生来讲,通过微课主要是实现个性化听讲、观摩活动过程和学习活动完成方法等。对于教师来讲,通过微课主要是学习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优质讲解和观摩资源等。教师教学水平是微课资源优劣的关键,但是,如果仅将教师在传统教学条件下的讲解录制下来,教学效果也不是最佳的,最好是录制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的讲解视频。应首先研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模型如何创新,根据教学模型设计教学过程,在此基础上设计、制作和应用微课。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2] 梁乐明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2):65-73.

[3] 钟绍春等.关于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方法创新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13,(2):106-110.

猜你喜欢

教学模型智慧教育微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平板电脑的智慧移动学习课堂构建研究
高校智慧教育生态发展新挑战
基于实例的进程同步教学模型的研究与构建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