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2-01-17曹春远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约束规则

曹春远

摘要: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和谐社会理念指引之下,我们要更好地推进依法治国,提升小学生规则意识,让学生做好有效的自我约束,并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之下更好地学习进步。这样才能够有效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结合教材、生活体验、规则条文、综合实践等多个环节,教师都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规则意识。教师要灵活选择有效引导,更好地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规则;约束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人们遵守规则,按章办事。以基本的交通出行为例,如果大家不按照交通规则来行驶,就会造成道路拥堵,还会存在各类安全隐患。在社会高度繁荣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对各类规章制度积极遵守,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规范秩序、健康发展。但小学阶段很多学生不具备规则意识,对于一些法律规范、社会公共秩序也不理解,立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要更好地对学生积极引导,让学生更好地自我约束,健康成长。

一、立足教材,培养小学生基本规则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了大量的主题,都是要让学生遵守规则,了解秩序,如大家排好队、我们小点声、我们一家人、优秀家风、与班级共成长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实施直接规则教育的有效内容。另外还有一些内容隐含了多重规则意识,可以对学生实施有效渗透。例如这些都是大家的,通过故事案例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保护公物。我是值日生,既蕴含了劳动意识,又要让学生遵守规则整理摆放,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值日任务。假期有收获,既要让学生充实自己的假期生活,又要让学生掌握时间,提升一些安全规范意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方方面面都蕴含了规则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正面案例与反反面事例交互呈现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明白规则遵守的重要意义,提升学生遵守规则自我约束的积极性。

二、联系生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规则意识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的过程中,除了结合课本上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之外,还可以融合于日常生活,提升学生规则意识,并让学生将所学内容积极实践,推动学生鲜活认知。这可以将规则意识植根学生心底,让学生在行为实践的过程中自觉遵守。同时,生活实践的落实还能够拓宽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灵活变通,对一些不熟悉的事物也能够有理有度,使学生更好地结合社会发展现状提升规则意识。

例如,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延伸一些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案例,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如有的人骑电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酿成大祸。这就可以更好地将规则意识的养成与生活事件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明白在乘坐一些电动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并需要佩戴安全头盔。网络上还有很多引人注目的事件,如乘客与公交车司机争吵,甚至抢夺方向盘酿成大祸。这些案例给我们带来了血淋淋的教训,对学生当前学习及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警示作用。在课堂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有效延伸,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规则,人人需要遵守规则,并让学生理性思考在遇到这类问题时应该如何规避伤害,提升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在情感层面升华学生对规则的认知。

三、贴近学生成长特点,实施规则教育

除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的过程中,除了课本上涉及的内容、网络上搜集的鲜活案例之外,还有很多内容都能够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例如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的一些基本规则,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遵守起来并不困难。但是还是有个别学生可不常常会违反规则而肆意行事。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从“规则在身边”这样一个主题入手,引导学生对这些规则内容有效学习,并以一分为二的观点来分析遵守这些规则有哪些有益作用,如果违反规则,可能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例如,在小学语文课本上,学生就学习了《一分钟》这样一篇文章,里面讲到一个小学生因为晚起了一分钟,然后错过了早班车,又在等红绿灯过程中耽误一分钟,最后上学迟到的故事。这就与小学生单纯的学习生活非常贴合,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集体交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分享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结合学生身边具体遇到的一些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学会对各类活动提前规划,增强学生对规则的认知和自我建构意识。

另外在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也涉及了一些隐性规则。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有效延伸。例如有的学生性格比较强势,在活动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将两个性格比较强势的学生分在一个小组,他们常常会产生矛盾摩擦,而一些性格比较懦弱的学生又常常会受到欺负。在规则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一些案例,让学生明白在交友的过程中应该如何体谅他人,并让学生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从他律向自律积极转变,让學生行为更得体,语言更规范,使学生明白规则在生活中处处存在。

总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展开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推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呈现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效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提升学生自我约束意识,让学生以雅言雅行约束自我。当规则意识在学生身体建立之后,他们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也会更游刃有余,更受同学欢迎,为学生学习进步、和谐交往、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芳云.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J]. 教育界, 2020(26):2.

[2] 王跞. 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规则意识的培养[J]. 学苑教育, 2020(16):2.

[3] 廖宏清. 新时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规则意识构建的策略研究[J]. 新教师, 2019(8):2.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约束规则
“碳中和”约束下的路径选择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约束离散KP方程族的完全Virasoro对称
让规则不规则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不等式约束下AXA*=B的Hermite最小二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