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对分课堂”与任务型教学有效结合的实践性研究

2022-01-17许珍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13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对分课堂任务型教学

许珍珍

摘要: 针对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对分课堂”和任务型教学相结合,探究这种教学实践模式的应用效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参考依据。

关键词:对分课堂; 任务型教学;大学英语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互联网以及各类移动终端所带来的新媒体信息,正冲击着国内外的大学课堂,许多高校纷纷进行教学改革。各个大学进行了多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改革,任务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翻转课堂、慕课、“对分课堂”等被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发展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更是如此。单一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需要,而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则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大学英语也是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往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整体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则是以具体的听、说、读、写、译等具体的途径为工具,进而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综合能力。究其本质,大学英语则是属于语言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注重开展互动,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操练机会。但是,在高校擴招、多媒体教学如火如荼发展的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阻力。因为学生的人数急剧上升,整体的课时量也大不如前,加之教学实践和任务带来的紧迫感,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往往只能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主,教授的内容涉及单词、语法等多个方面,而留给学生听说操练的时间极其有限。此举有悖英语教学的基本规律,让词汇、语法充当了教学的主要内容,相反,在培养学生语篇的把控能力方面的作用十分渺小,对学生进行的跨文化交际指导也乏善可陈,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参与课堂,在课堂中的存在感也被削弱。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动性受到一定限制,其也是大学英语课堂整体质量长期止步不前的罪魁祸首。

二、“对分课堂”和任务型教学

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综合分析了讲授式与讨论式两种不同课堂的特点,创造性首次提出“对分课堂”新的观点,使传统课堂教学当中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该理论只要表现为,在课堂上充分结合老师的讲授以及学生的讨论,把课堂时间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教师进行讲授,余下时间则交给学生展开讨论,相互学习,然后完全错开讲授和讨论的时间,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个性化吸收的余地。“对分课堂”的特点是先教后学,学生学习在后,强调生生、师生互动,鼓励自主性学习。“对分课堂”主要有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部分,也叫“PDA课堂”。讲授环节,教师主要讲解内容框架、重点和难点;内化吸收阶段,是指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理解并完成作业;讨论阶段则是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对分课堂”可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和翻转课堂、慕课等模式相异的是,“对分课堂”把改革教学流程至于重要地位,往往只需要少量投入,较为经济适用,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值得一试。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TBLT),即把抽象的学习任务和动机转化为具体的任务,整个学习过程即完成任务的过程,其主要注重“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学者Willis﹒J (1996)在其作品“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首次提出了任务型课堂教学三步骤。前任务 (pre- task): 教师在适当的介绍后引入任务,为学生留出思考时间。在该阶段,教师往往陪同学生一起对话题展开探讨,对重点词汇和短语重点介绍,协助学生理解任务指令、准备任务。任务环(task-cycle):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交际任务。该阶段由任务、计划和报告几个环节组成。学生往往通过分组的方法完成该任务,教师不可进行直接指导;后任务(post-task):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学语言的某些特征。

三、“对分课堂”和任务型教学有效结合实践

笔者根据“对分课堂”和任务型教学的特点,结合兰州理工大学新能源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结合,进行实验:讲授与前任务结合,内化吸收与任务环的任务和计划结合,讨论与任务环的报告结合,然后是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后阶段,也就是分析和操练。

笔者在新能源学院的两个平行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35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在《大学英语2》的教学中以“对分课堂”为基本模式,将任务型教学的各个环节融入“对分课堂”中。讲解阶段:教师通过分析不同形式的写作结构,让学生用略读和跳读的方法了解精读文章的结构,讲解整篇文章的框架。教师分配具体任务,任务分小组进行,不同的小组任务不同但同时有部分重合,并要求学生在一周后进行相互交流和讨论。内化吸收阶段:课后一周的时间,学生根据任务内容,在组内进行计划、分工,先进行个性化学习,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分析,组内讨论,达成共识,并准备小组报告。讨论阶段:每个学习小组分别进行报告;报告完毕,小组分别挑选其他小组,就小组任务的重合部分进行讨论,并将不重合部分的内容进行交流;经过三轮讨论之后,完成对整篇文章和与文章相关话题的理解。最后阶段,学生针对课文微观环节进行探讨,分别练习新单词、短语、句型,并在老师的协助下练习语言难点。

四、“对分课堂”和任务型教学有效结合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通过访谈,教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持肯定态度。大部分学生反映通过这种合作式学习,学习英语的兴趣比以前浓了,英语口语水平有所提高,英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有一位同学说:“自从启用这种上课模式以来,同学们的自主性、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有人都参与其中,同学们积极参与,查阅资料,共同完成任务,这种感觉真的很好”。从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比另一个平行班高出3.2分。

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新型教学模式里,教师讲授知识的时间浓缩为传统课题的二分之一,需要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完成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全单元的知识体系的工作,而且要把控整体,合理分配任务,而且设置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不仅如此,教师要准确获取到学生困惑的环节所在,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这也要求教师要学不止步,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而且在对分课堂里,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

参考文献

[1] Willis, 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er, 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6·

[2] 廖晓青.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和课堂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11).

[3] 邱爱梅.“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及其实践[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6,(3).

作者简介:雷文慧(1981.9)女,甘肃玉门,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堂对分课堂任务型教学
浅谈信息化平台背景下“对分课堂”的教学意义及思考
大学英语课堂生态系统特征简述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电影史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平时成绩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探讨
阅读量对初中生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大学英语课堂互动式主题演讲的有效性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中内容教学法的反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