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创作中情感与审美想象的关系

2022-01-15田梓荧

参花(下) 2022年1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艺术作品时期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家越来越在意艺术作品的内涵,审美者想要欣赏艺术作品,就要充分运用审美想象来贴近艺术家真正要表达的情感,运用审美想象的前提,需要充分了解这件艺术作品,才有可能真正理解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本文主要研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与想象之间的关系。

一、艺术与审美

艺术家通过社会生活的情感体验创作出艺术作品,再由艺术作品传递给审美者,艺术家和审美者是既有区别又不能割裂的整体。审美和艺术创作力一样也是一种能力,艺术家有着常人没有的艺术天赋,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能够很快地抓住艺术灵感。审美能力也同样,有些人天生具有,有些人是后天经验促成。艺术和审美不能割裂来看,艺术没有了审美便没有意义,因此,笔者把艺术家和审美者放在一起研究。到底审美者的审美对艺术创作有没有影响呢?欣赏艺术时,需要怎样发挥审美想象来联想呢?这些问题需要从艺术家对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和审美者的心理活动来着手。

艺术所带来的美感是不同于日常生活所带来的美感,有鉴赏能力的审美者在欣赏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时,所感受的审美体验是区别于日常心情的。黑格尔反对以快感说明美感,苏珊·朗格也明确表示,对艺术产生了情感的特殊性,即审美者对艺术作品产生非同寻常的情感。她认为,“这种态度完全不同于对待一辆崭新的汽车,一只可爱的动物,一个明媚的早晨的态度。他们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感觉到一种不同的情绪,因为艺术被看成一种特殊的‘经验’。”

除了艺术自身要具有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外,审美者也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在本文开头提过,有先天与后天的审美能力。审美者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投入激情后,传递到审美者那里的,仅仅是一幅好看的画、一个好听的旋律而已,看不到艺术作品背后的意义。每个人对审美的定义不同,有可能一件很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对于一个审美者来说,他认为没有带给他美的感受,但是,不代表这件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会遭到削减,应尊重每一个审美者的审美感受。

二、艺术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人类受客观事物影响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对客观事物作出的基本的主观生理反应,是人天生所具有的基本功能,情感包含了人类许多情绪,诸如喜、怒、哀、乐、怨等情绪。艺术作为人类文明重要且伟大的发明,情感也贯穿了整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情感论在艺术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到启蒙运动,甚至到情感论高峰的浪漫主义时期,情感论起起伏伏却始终长盛不衰。早期,艺术受到社会因素影响,雕塑与绘画中注重肌肉线条美、形体美,艺术灵感来源于客观存在,情感没有放到艺术创造的主要地位;古典主义时期,宫廷生活盛行,崇尚理性,艺术只为贵族服务,艺术风格高贵、典雅又具有理性等特征,理性与情感得到统一;在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情感在艺术创作发展中被推向了高潮,汉斯立克更是把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美学称之为“情感美学”。18、19世纪,康德和黑格尔等人的唯心主义哲学盛行,黑格尔提出“精神内容就是艺术根本之所在”,他的美学观影响了许多同时代的艺术家,此时的情感论盛行,情感占据重要的地位。

艺术创作中,情感论美学思想几乎影响了整个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情感地位的突然上升和社会的变革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影响了整个西欧,新旧交替的观念思想冲击着民众,革命所带来的影响,也同样冲击着艺术家的生活和思想。浪漫主义时期相较于古典主义时期,艺术家与贵族间的雇主制度消失,导致艺术家谋生手段以及演出场地改变,更重要的是,观众群体的改变,古典主义时期,宫廷生活崇尚理性,艺术家服务于统治阶级,艺术作品尽显理性与高雅,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的大部分作品。浪漫主义时期,艺术不再只服务于少数人,中产阶级与底层有了更多的权利,对动荡社会的失望和回避现实是艺术家和大众当下共同的感受,“博爱”成为艺术创作的主题,认为人人都有权利享受和欣赏艺术,不再是只有小部分贵族所享受。

社会的变革必然导致思想的变革,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德国唯心主义哲学的盛行,黑格尔的情感论美学思想在当下的社会现状中应运而生,赋予了这个社会时期的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哲学家和艺术家纷纷成为黑格尔的追随者,希望在“理性王国”破碎后,艺术成为众人的精神信仰,成为可以脱离现实的唯一途径。浪漫主义艺术家和唯心主义哲学家意识到,想要逃离现实,只能通过艺术来实现,在精神超越物质的时代,苦闷和烦恼需要艺术的安慰,把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不存在的放到艺术里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情感论的美学思想被黑格尔及艺术家推向最高峰。

三、怎样运用审美想象欣赏艺术

苏珊·朗格把艺术作品看作是艺术家的情感符号。符号是冷冰冰的,与情感似乎是对立的,艺术家正是将自己的艺术创作情感灌溉在这些艺术品中,才使这些艺术作品具有生命力和情感。如果这些情感符号只有艺术家自己了解和感受到,那么他的艺术品在别人眼中,就真的成为冷冰冰的、没有生命力的符号,必须有审美者欣赏理解它,艺术品的价值才会得以实现,审美是一种直观交流的心理活动,艺术家、艺术作品以及审美者要共同完成,才能使情感流通。艺术欣赏中,情感传递的同时,不同的审美者会有不同的审美体验,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至同一个审美者在不同的时空,审美体验也不同。

朱光潜在《谈美》中提到,了解是欣赏的预备,欣赏是了解的成熟。想要真正欣赏一件艺术品,就要充分了解作品的艺术家,以及艺术家所处的社会背景,等等,有了足够的了解才可以做到真正的欣赏,否则我们的审美想象只会单纯地按照自己直观的想象,甚至有可能歪曲這件艺术作品的真正意义。丹纳也在《艺术哲学》中谈及,“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我们欣赏巴洛克时期和古典主义时期的作品,就要了解他们当下的社会思想,了解到当下的民族文化,了解为什么早期绘画以形体美为美并注重线条美的原因;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情感论美学思想是怎样形成的,艺术家们的社会背景及民族特征是怎样的;了解20世纪的艺术为什么越来越脱离现实,影响艺术流派的因素是什么。有了充分的了解,去想象艺术家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艺术作品,才能更贴近艺术家投入在艺术作品中的情感。

四、浪漫主义音乐与审美想象的互动

音乐是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时间艺术,它不像雕塑、绘画以及文学那么直观,音乐更加抽象,而且比其他艺术形式更加浪漫,“音乐属于浪漫型艺术,它的特殊性,显然也不能脱离浪漫型艺术的普遍原则。”黑格尔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深深地影响了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家,黑格尔说,“如果我们一般地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作一种灵魂的解放,而摆脱一切压抑和限制的过程,因为艺术通过供观照的形象可以缓和最酷烈的悲惨命运,使它成为欣赏的对象,那么,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苏珊·朗格也说,“我们叫作‘音乐’的音调结构,与人类的情感形式——增强与减弱,流动与休止,冲突与解决,以及加速、抑制、极度兴奋、平缓和微妙的激发,梦的消失等形式——在逻辑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音乐就是情感生活的音调摹写。”浪漫主义时期,欧洲像一个音乐王国,就在于音乐是情感表达的最高艺术形式,而情感论是这个时期的主流美学思想。浪漫主义时期,音乐非常需要审美想象力来支撑欣赏时的心理活的。“回到内心世界中去”的哲学思想推动了这个时期的音乐发展,使得这个时期的欧洲盛产音乐家。法国哲学家丹纳也把音乐与建筑两种艺术视为模仿性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分开来看。笔者认为,把音乐当作非模仿性的艺术形式是不准确的,法国作曲家柏辽兹认为,音乐有两种模仿,一种是用音乐的形式模仿客观存在,被叫作“直接的模仿”;另一种是采用音乐的形式去模仿人们受客观事物影响的内心感受,被称为“间接的模仿”或者“感觉的模仿”。而柏辽兹本人认为,第二种的模仿更为重要,他指出“永远不要以物理的模仿代替感觉的模仿(表现),也就是说,不要在充分展开戏剧情节和只应表现强烈感情的时候,来显示鸡毛蒜皮的造型效果。”虽然音乐是听觉艺术,没有视觉艺术那么直观,也不可以否认它的模仿性,只是音乐的模仿性是需要充分的审美想象和联想。

音乐是一种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殊艺术形式,音乐是需要二次创作的,不同的演奏者演绎相同的作品会给审美者不同的情感体验,审美者需要运用审美想象来跟随演奏者的脚步,更能贴合演奏者要表达的意图。当然,不一样的审美体验、感受到的不同情感也是需要具备审美能力才能感受到的。浪漫主义时期解放思想,也解放了许多音乐家,如肖邦、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人,他们的艺术作品也流传至今,他们也是黑格尔美学思想的实践者。正如舒曼,毫不掩饰他思维情感的跳跃,因为舒曼有家族遗传精神病史,像他的音乐一般,情感丰富且分裂,而他和克拉拉著名的爱情故事,也可以让我们了解舒曼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以及诠释作品的方法。

音乐艺术就是情感艺术,情感的表现是音乐的全部,风格上,每个音乐家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特征,使得每个作曲家的艺术作品带有浓烈的个性特征,肖邦的悲伤忧郁风格,李斯特的张扬炫技等;文化上,因为战乱时的音乐家对自己民族都有特别的情感,这个时期的音乐家也非常喜爱在创作中带有民族气息,肖邦为自己本民族作了《波兰舞曲》和《玛祖卡》等具有波兰民族风格的钢琴曲,创作是满含热情的,肖邦死后,也是让他的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安葬,了解这些以后,会不会让审美者听到他的作品时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呢?笔者认为,会的,对那份热情会有更深的理解;体裁上,也打破了古典程式化限制,出现了单乐章交响诗和叙事曲、标题音乐等新型体裁;音乐要素上,旋律自由化,抒情成为音乐作品主题,调性结构以及情感张力得到极大解放。形式化艺术已经不够表达这一时期的情感。

审美者可以想象很多不同的场景和心情,所以,艺术家激情创作的作品和观众看到、听到作品时所感受的情感不一定会统一。艺术家越来越希望自己所投入激情的艺术作品能被理解,这时出现了“标题音乐”,为了更好地表达感情,通过文字,希望听众能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跟着音乐家的思路去想象和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标题音乐”在浪漫主义时期被极大地推广,最具代表的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幻想即兴曲》,使得文学情节与交响乐结合,开辟了情感表达新领域,影响了后世许多作曲家,李斯特受柏辽兹影响,将“标题音乐”推向了新的高度。柏辽兹作为一位将文学与音乐结合的音乐家,引领了后来的音乐家对“标题音乐”创作的潮流,“标题音乐”是那个时期非常新颖和创新的形式,将审美者想象的思路和艺术家的情感高度统一,与以往开放式思想的纯音乐形成鲜明对比。“标题音乐”降低了对审美者的要求,很容易就能理解艺术家的意图,不能说这种音乐不够“艺术”,艺术的包容性广泛,对于起初要深入了解音乐作品的人来说,从“标题音乐”入手,也是很好的选择。“标题音乐”的出现推动了形式与内容的发展,使得音乐和绘画、文学、诗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最重要的是,连接了艺术家与审美者之间的情感传递。

五、结语

20世纪出现了多种艺术流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等,艺术开始慢慢打破现实,艺术创作上逐渐突破逻辑性,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也逐渐影响20世纪以后的艺术美学思想,这种无逻辑的艺术美学对审美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审美想象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而审美并不是所有人可以随便做到的,天赋固然重要,后天培养和引导也同样重要,审美过程中,审美者要做到充分了解艺术作品及其相关的事物,再运用所了解的知识发挥想象,以达到真正欣赏、真正走进艺术家情感世界的效果。

參考文献:

[1]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2]丹纳.艺术哲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3][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何乾三.黑格尔的音乐美学思想[J].音乐研究,1984(01):43-67.

(作者简介:田梓荧,女,硕士研究生在读,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方向:钢琴表演)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艺术作品时期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