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字技术的税收营商环境优化研究

2022-01-12孙唯瑾张小锋

商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办税税务局纳税人

李 兰,孙唯瑾,张小锋

(哈尔滨商业大学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一、引言

近年来,数字技术逐步走到大众面前,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改变了原有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提高了经济活动的效率,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智能和便利。基于数字技术无纸化、数字化、无形化的特点,可以将其运用到税收征管当中,为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服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因此,在税收征管中加入数字技术进行改造升级也是当前的热点。税收营商环境既体现着经济软实力,也能够提高综合竞争力。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有利于更好地建设服务型政府、帮助企业提高自身活力。基于数字技术对税收营商环境进行优化,强化信息技术在税收征管和服务中的开发应用,能够促进“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形成,是值得关注的重点。

近几年,我国税收营商环境在纳税次数、纳税时间、总税收和缴费率、报税后流程指数四个指标上有所改善,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优化的空间。除此以外,数字技术在我国税收征管中的应用初见成效,但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范围还不够广泛,没有将数字技术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没能够对税收营商环境做针对性的优化。

2018年部分国家轻松纳税分数图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税收营商环境理论的研究。包红霏等人(2017)认为要从政府服务效率的角度优化营商环境,从而招揽投资和合作。刘峰(2020)认为将税收大数据融合到税收治理当中,利用数字治税解决制度不确定和数据信息壁垒等问题。岳树民教授(2021)认为税收从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两方面影响营商环境,要从税收管理的角度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就需要优化条件,调整税收服务和税收征管。

2.关于税收营商环境存在问题的研究。魏生民等人(2017)认为部分企业对税务新系统新软件的掌握程度并不高,完全掌握所需时间较长。孙世强等人(2021)认为目前存在计税复杂、纸质发票使用、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等因素增加企业成本。温婧琰等人(2021)认为部分税务机关在“数字治税”服务中存在技术上的不足,导致纳税人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3.关于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研究。孙静(2021)提出深入税收征管的数字化进程,促进办税流程简便化,从12306智能咨询机器人、移动纳税终端、电子税务局等角度实现智慧税务和5G时代的畅想。胡耘通等人(2021)提出要深化税收数字化征管,完善税收数据信息协同治理,有利于培养数字化思维、促进数字经济更好发展。漆亮亮等人(2021)提出共治是税收治理中重要的一环,推进全社会共治,能够全面提升税收营商环境。

三、我国税收营商环境的现状和问题

(一)数字技术下我国税收营商环境现状

1.利用数字技术进行数据信息共享。各省市积极探索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开发各类应用软件,与纳税人进行税收数据信息对接,方便企业纳税的同时也可以打破数据信息墙,实现部门间数据信息的互联。例如杭州市打造“数字治税”工程,将数据信息与各类支付平台对接,探索如何更加简便、准确地开具电子发票等业务。

2.借助数字技术为纳税人提供服务。我国各地税务局不断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相关纳税服务平台和软件。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给纳税人推送相关最新优惠政策、办理业务教程等信息,通过智能程序计算出纳税人享受税收优惠相关数据并在微信公众号里自动发送;以网络平台为桥梁,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和建议,不断改善纳税服务,从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3.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接纳税人。通过大数据技术,将纳税人的相关数据录入平台加以分析、整理和利用,向其他相关领域传递。疫情期间,湖北省税务局建立了数据平台,帮助企业联系到供应商、采购商,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复工复产;福建省税务局开发相关软件APP,对纳税人开发票的一系列数据增加了分类查询的功能,降低企业纳税成本。

4.电子税务平台建设逐步完善。2018年,我国在全国建成统一的电子税务局,各个省市也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更新,结合本地实际,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办税平台,拓展业务功能和服务方式,拓宽线上办理涉税业务的范围。烟台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VR等数字技术建立了“智慧办税服务厅”,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税效率,优化了税收营商环境。

(二)数字技术下税收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1.数据信息共享程度较低

数字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数字信息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能否准确获取企业纳税的各项信息以及能否及时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一方面是税务部门征税工作的关键,另一方面也是对企业公平征税的关键。但目前我国税务部门的平台仍存在信息壁垒:金税三期数据库不统一、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程度低、跟不上发展快速的5G技术、以及数据信息共享中的数字技术应用欠缺是主要技术性问题,与其他机构间的数据信息共享也不尽如人意。

2.纳税服务体验较差

借助微信公众号和税务APP,纳税人能够获取税务机关的最新政策消息,留言咨询纳税业务,但其中仍有问题需要改进。税务机关推送的政策消息大多缺乏针对性,未经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处理,没能够将不同纳税人的纳税业务特征和差异具象化,做不到定制化和动态化的纳税服务。缺乏深层次、个性化的服务,纳税人办税体验也会随之降低。另外,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需求回应不够及时,企业的诉求得不到回应,这就会导致其纳税成本增加,不仅降低企业纳税效率,也会降低企业对税务机关的信任和依赖程度,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建立。

3.数据分析利用率偏低

目前我国的税务系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和利用还不够充分,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数据的收集不够系统和完整,在及时性方面也不能完全保证,不能充分达到税收数据信息对经济决策的参考作用。数据的处理过于分散,没能够建立统一的信息中心,更多是在设备和技术上的管理,数据的整合有待改善。此外,还缺乏对权限的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对数据管理、利用和分析的权限,造成数据处理混乱。在专业相关人才的方面同样有待继续培养和发掘。

4.电子税务局建设程度不够

我国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纳税人可以自助办税的的电子税务局,但它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操作系统中数字技术的应用还不足,不够智能化,导致在办理纳税业务时电子税务局使用率并不高,不能充分降低纳税成本,纳税效率也没提高到理想的程度。一方面自助办税中数字技术的应用程度有待提高,系统不够稳定,运营和维护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部分纳税人对电子税务局办理纳税业务不熟悉,或由于年纪较大等因素不愿使用自助办税系统,虽然各地税务局大都在微信平台上传视频教学,对使用电子税务局进行讲解,有一定效果但并不是特别理想,还需开拓一些新形式进行推广和教学,提高电子税务局使用体验。

四、国外利用数字技术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启示

(一)美国注重信息和服务

在信息技术上,不断提高纳税服务软件的技术,简化报税流程,缩短报表填报时间。以数字政府为导向进行税收征管转型升级,开发应用软件,扩大网络申报范围,电子申报率逐年增长,企业纳税时间也越来越短。

在服务上,对征管组织进行优化,通过电话、电子邮箱等各种渠道,帮助纳税人及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咨询服务和志愿者援助项目。立法保护纳税人各项合法权益,如《纳税人权利法案》规范了工作人员对待纳税人的态度、联系纳税人的时间、地点等等,有利于改善纳税人满意度和纳税体验。

(二)德国构建电子税务平台

作为欧洲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德国通过完善电子税务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其税收信息化水平在全世界都名列前茅。德国的税收信息化涵盖了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软件平台对利用大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信息整理并进行分类,便于税务机关查询、管理、审核以及按类别对不同纳税人推送相适应的信息。

在纳税服务方面,德国在每个基层税务局都设立了专门的纳税咨询处,并培训工作人员为纳税人提供个性化的最新政策解读、对纳税人办理税务进行指导、接待纳税人的电话咨询等等。

(三)日本通过平台建立服务体系

日本税务机关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完善的纳税服务。个性化、专业化的纳税咨询:专业专人讲解税法、完善的税收信息查询系统以及基层税务局设有可以直接进行纳税申报的税务咨询室等。各种形式的税法宣传,包括电视、广告、出版物、宣传周,广泛收集纳税人意见编写的宣传材料以及针对中小学生的税法教育进课堂、税法普及教科书和税法普及网络游戏等。在纳税信用的管理上,对企业的纳税信用授权,将应纳税额作为授信额度,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

(四)对我国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启示

1.注重电子税务系统的构建。各国税务机关不断建立更加完善的税务平台,不断增加其各项功能的同时,保证其运行的稳定性,把税务机关、纳税人以及其他第三方通过平台联结起来,运用数字技术对纳税人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服务、进行更加专业化的管理,增加了税收征管的个性化,提高了税务机关和企业双方的办税效率。

2.围绕纳税人的满意度进行优化。各国税务机关的服务理念和重心都在向纳税人的体验转移,通过了解不同纳税人的需求和特点,为不同企业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既能够让纳税服务更加专业和便民,也能够给纳税人带来更加快捷方便的体验,能够缩短纳税时间、减少纳税次数、降低企业纳税成本,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从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3.在大范围内共享数据信息。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类管理,并在各个机构间共享,能够使数据信息的价值最大化。大数据时代,凭借数字技术的加成,把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信息收集到一起,加强对大数据的利用,能更好地提高税收征管的质效,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五、优化税收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一)提升征税信息数字化程度

依托和利用大数据平台,实现征税现代化,促进税收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获取数据,增强办税平台智能化,既能够提高办税效率,也可以保证纳税数据信息更加准确并且不易流失。对纳税人来说,还能够减少企业纳税次数和纳税时间,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既可以实现部门间以及跨省份的数据信息共享,打破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壁垒的弊端,也有利于加强与其他机构的协同共治。在提高纳税过程中数字技术应用程度的情况下,将数据共享的范围扩大到涉及税务的各个部门,能够提高整体税收征管的效率,有利于在当前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对税收营商环境的优化。

(二)提高纳税服务的针对性

利用数字技术中的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区分不同类型的纳税人,针对他们的需求分类管理,提供针对性、定制化的服务,降低其办税难度。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扩大纳税服务的范围,建立兼具个性化、智能化、数字化的线上综合税务服务平台,优化纳税人的办税体验。税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借助微信平台,将视频有针对性地推送给企业的办税人员,加强精准服务。既能够使纳税人更快理解新的政策,改善税收营商环境中各项指标,降低其纳税成本,提高企业纳税体验,增强其对税务部门的信赖;也有利于保证对纳税人需求的回应,建立起税务部门“服务型”政府的形象。

(三)强化纳税数据分析能力

构建统一、集约、全国性的处理中心,承担集中数据以及处理业务的职责。利用区块链和5G技术将纳税信息快速准确地集中到处理中心,借助先进算法进行大数据分析,保证数据分析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制定相关细则条例,对数据获取、传递、分析利用的权限进行规范,控制数据传递和利用的范围,防止纳税数据和纳税人的相关信息流失或是泄露以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增加对纳税数据的分析能力,能够提高税务系统对纳税相关数据的利用效率,加快税收治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对数据权限进行规范,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安全程度,使纳税人增加对税务机关的信任,更加乐于配合税务机关的数据调查和统计。

(四)推进电子办税系统升级

提高电子税务局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线上办税的灵活性。首先要加大对电子税务局的建设力度,增加专业人才进行系统建设,保证平台优化升级及其稳定性,降低数据泄露的风险,避免出现系统卡顿导致纳税人选择人工窗口办理业务的情况;其次是要提高纳税人自助办税的能力,将单一网络上传教学视频的形式扩展至办税大厅组织现场教学或是图文并茂对电子税务局功能和办税流程进行讲解的形式;另外还可以把电子税务局、金税三期系统以及网上办税大厅等“互联网+”形式的办税应用整合起来,建立全面、快捷、高效的税收征管模式,提高便利程度和纳税人满意度,进而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猜你喜欢

办税税务局纳税人
第二届辽宁省税务系统“税务帮扶行动”专题征稿评选活动
泰国即将出台游客购物退税新制度
税负平衡点在混合销售时纳税人身份选择中的应用
亿企赢“最牛办税员”活动结束 河北办税员百强榜公布
论小规模纳税人税制弊端
河北国税开设“云办税厅”助力“营改增”
新增值税条例下纳税人身份的筹划
国奥队应向纳税人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