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林业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及有效路径研究

2022-01-12李沐瑶汪碧彤

商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省林业森林

李沐瑶,汪碧彤,韩 薇

(1.哈尔滨商业大学 会计学院; 2.哈尔滨技师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十九大报告强调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以推进绿色发展。“十四五”时期,既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也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最终实现美丽中国建设。

林业既是“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林业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自然防疫,具有生态效益;林业可以提供木材等林产品,依托林业资源发展休闲旅游业,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效益,而黑龙江是全国重点国有林区和重要生态屏障,全省林区面积2150万公顷,居全国第3位,林区覆盖率达47.3%,居全国第9位。林业资源是黑龙江省的重要自然资源,发展林业绿色经济是实现黑龙江省经济和环境双赢的重要途径,

一、黑龙江省林业绿色经济发展总体特征

黑龙江省地跨寒温带与中温带,幅员辽阔,林地资源丰富,是全国林业覆盖率较高省份之一,且动植物种类繁多,适宜发展林业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旅游起步较早,有多个国内外知名的森林公园,林区所拥有的五花山、界江、冰雪景观等,均适合发展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等林业第三产业。2014年全面停伐之前,黑龙江省已同时发展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黑龙江省林业产业发展规划颁布以后,林业旅游与休闲产值逐年增加。森林旅游、森林休憩、森林康养等林业服务产业飞速发展。与第一、第二产业不同之处在于,森林旅游、休憩、康养等生态服务价值开发主要依赖于天然森林及其生物群落蕴藏的景观价值,这有利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了林业绿色经济的发展。在天然林禁伐限伐的情况下,全省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产业链运转,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增长,为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限伐令”实施以后,除2019年外,林业旅游与休闲服务产值逐年增加。与第一、第二产业不同之处在于,森林旅游、休憩、康养等生态服务价值开发主要依赖于天然森林及其生物群落蕴藏的景观价值,这有利于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了林业绿色经济的发展。在天然林禁伐限伐的情况下,全省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各产业链运转,促进了生态建设,拉动了经济增长,增加了职工收入,为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及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至2019年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林业产业总产值比重如图1所示。

图1 黑龙江省林业各产业的构成情况

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占林业产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增加,林业第三产业在黑龙江省林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在“限伐令”背景下,传统林业受到影响,图2表示2014-2019年木材和竹材采运产值及木制品制造产值。

图2表明除木材和竹材采运产值在2019年稍有上升之外,木材和竹材采运产值和木制品制造产值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木制品制造产值,下降幅度较大。

图2 2014-2019年木材和竹材采运产值及木制品制造产值

但由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黑龙江省林业产业总产值在2014-2018年并未下降,2019年林业产业总产值下降的幅度不大,林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均衡发展有效缓解了传统森工林业后继乏力的现象。

二、黑龙江省林业绿色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

(一)绿色行政执行力度不够

黑龙江省属于经济落后地区,虽然林业资源丰富,但是绿色产业发展理念并没有贯穿于整个区域的发展过程中,在生态和经济共赢的发展模式中,尚不能充分利用林业资源的优势,实现绿色经济发展。对于利用林业资源及相关产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生产方式、消费习惯,建成林业绿色产业发展模式的意识不足,一些地方和群体只讲绿色权力,不讲绿色责任,不是把绿色环境看作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是成为经济负担。在实际工作中,受到林业资源的限制,也不能发展经济,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效应极好,但是经济效应止步不前。因此绿色行政执行力度对于黑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只有该思维形成,会促使林业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绿色技术创新支撑力有待提高

黑龙江省地处东北,虽然属于教育大省,高校数量较多,知名学校占比较大,但是由于经济落后,导致毕业生乃至本省人才外流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优秀的年轻人才较少;而部分深山区劳动力素质低的人,不愿接受新事物和新科技,或者接受新事物和新科技的能力较弱,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律需要。同时林区的很多林业局存在“空心化”问题,青壮年劳力流失现象极其严重,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和一二线城市严重失衡,教育的落后导致人们的思想观念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进而导致黑龙江省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力不够。

(三)绿色经营能力不足

从黑龙江地区产业形式的现状看,林业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林业绿色产业起步较晚,如果达到预期经济收益,就会导致林业被破坏,环境污染,相应的林业产业不成规模,不能形成完整的龙江绿色产业链条,也不能构成“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格局,因此难以形成绿色产业优势和林业绿色经济发展优势;从黑龙江省地区的林业产业规划角度看,龙江相关的产业体系较少,导致绿色产业体系不具有科学普遍性,同时还受到产业资金不足和营商环境差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林业绿色经济发展的目标不明确;从黑龙江地区品牌企业支撑角度看,黑龙江省的林业绿色产业体系缺乏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的知名度低,影响力小。

三、黑龙江省林业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

(一)品牌模式

培养和创建品牌模式的过程即创新的过程,因为创新的活动力可以使其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品牌模式是产品或服务有形与无形特征的综合体现,并能够带来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林业决策机关均可通过提升品牌知名度以推广林业产业的重要性,如提高全国林业营销能力和林业站建设,增加对第二产业的木制品加工以及第三产业的森林旅游等品牌的推广,针对性地进一步发展旅游休闲度假旅游、野外动植物资源观察、滑雪、探险、森林生态狩猎等富有地方优势和民族特色的商品。可以通过在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上建设该地区的森林旅游品牌道路,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着重发展特色的森林景区景点和森林旅游商品,并着力做好相关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林业旅游业在省内、外的推广力度,提升品牌效应。

(二)共生模式

黑龙江省林业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在第三产业的主导下,森林旅游、休憩等服务型产品同步发展,不仅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兴起,还能够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如生态旅游与绿色金融协调发展;共生模式不仅能够有效保证环境效益,还能够带动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

黑龙江省具有大量的原始森林等旅游资源,构建集聚的林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发展旅游休闲、野外动植物资源观赏、滑雪、探险、森林生态狩猎、民族特色及环境特色的产品,以达成共生模式。通过林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充分利用特色的林业景区景点和林业产品的优势,着力做好相关服务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加大省内、国际推广力度,以推动林业产业的协同发展。

(三)绿色发展模式

执行绿水青山的相关政策是实现金山银山的宗旨。黑龙江林业绿色经济发展应以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减少环保风险,实现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经营发展模式,而林业绿色经营不仅注重经济效益,如绿色就业、绿色融资等更要注重生态效益,所以黑龙江要持续推动生态和经济发展,应建设产业化和产业价值链生态化,最终实现经济和环境效益双赢。

四、黑龙江省林业绿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一)开展产品认证,申报绿色食品标志

通过认证的林业活动可以实现经营效益,而且已通过认证的林产品在市场上要高于尚未通过认证的相关商品的市场价值。以黑龙江省柴河林业局为例,其“绿松缘”牌系列饮品获得“中国著名品牌”,取得QS食品安全认证,产生国内红松籽饮料,产品销往国内15个省26个市(县)40个经销点,年产值1亿元,利润2336万元,拉动216人就业,使得红松果林培育、管护经营、林蛙养殖、蜂业、采集业、运输业从业人员3800人,年人均收入达15000元。因此积极申请绿色标志可以更大幅度地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大多数经济林商品,虽然是生长在无污染的山林环境中,能够达到绿色生产条件,但这种商品尚不能很好地开发利用,导致资源浪费。如荠菜、蕨菜等不能申请国家绿色标识,只能以较低的价格售卖。由于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经济规模效应,我国丰富的森林资源并未促进林木产业结构的向更深层次提,林木产品经营者应积极引进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且受青睐的高层次林木产品与服务项目,如增加林中休闲、森林康养、林中亲子和林中娱乐体验等其他服务业的发展规模等,以适应不同经济收入水平的居民。

(二)增强科技创新力度

以天然林的恢复和管理为基础,对人工用材林的可持续经营、林木遗传育种技术以及林副产品高效加工技术加强研究和创新,相关人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培训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比如,提高林业工业范围传统科学技术发展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改变科研实验改革基地,促进林业产业改造与高新科技术产业的完美融合。此外,加强新思想、新技术的市场应用,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加强全方位的技术驱动系统,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加强林业产业的经济水平和资金提供支持,以保障林业产业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发展绿色林业产业

在加强林业创新协调发展的同时,各行业加强组织领导,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推动完善行业环境管理体系,支持出台对应的政策体系,实现林业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同时,在加强林业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绿色林业产业链,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绿色旅游等产业化发展,而不是单一行业的发展,推动绿色林业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及相关产业政策制度,推动各产业协同进步及绿色协调发展。

(四)全面建立林长制制度体系。

各级林长办要发挥好沟通协调和助手作用,完善工作机制,主动为林长列出问题清单,在考核、资金、政策、法治等方面争取支持,着力解决林草资源保护管理的重难点问题。要搞好干部培训和政策解释,以增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向公众管护林草资源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以及基层林长担当任务的能力。要建立完善林草资源一张图,构建林长智能信息系统和工作平台,实行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制定考核办法,因地制宜设置考核指标,建立差别化、动态化、科学化考核体系,组织开展地方林长制工作监督,对不履行职责、履行职责不到位的进行问责。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促进建立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加森林与树木工程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黑龙江省林业森林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哈Q森林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