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

2022-01-12幸思宇宋德军

商业经济 2022年2期
关键词:生产性程度服务业

幸思宇,宋德军

(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东北地区工业是我国工业重要支柱。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北工业发展逐渐停滞。国家为了振兴东北、促进工业发展,出台了大量政策。与此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集聚带来的外溢效应能显著促进制造业发展。因此,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意义。

一、文献回顾

(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韩峰(2020)等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类型分为专业化和多样化。方慧(2021)等指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体现在高信息流通、高知识人才、高技术科技、高效资本市场的集聚。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

陈元刚(2020)等认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分两个方面,从转型方面来看,是指制造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知识密集型,是价值链的延伸。从升级方面来看,分为产业之间的升级和产业内的升级,主要是指产品从低附加价值转变为高附加值。

(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

苏晶蕾(2018)、张志彬(2019)等认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主要通过规模经济、知识外溢、竞争、专业化等效应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规模经济效应指的是产业规模的扩大,大量生产要素的集中,通过降低服务成本、生产成本从而促进制造业升级。知识外溢效应指的是通过加强企业间的交流合作,激励知识贡献来提高产品附加值。竞争效应是指企业面对竞争压力,采取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拉动产品升级,提高技术水平。专业化效应是指通过更为细致、专业的服务,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促进制造业升级。

综上所述,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进行了研究,但大多过于宏观,多以省份角度进行分析,对地级城市尤其是东北地区地级城市研究较少。本文在实证分析时,选用黑龙江省十二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的研究内容。

二、指标选取与模型构建

研究范围主要以黑龙江省十二个地级市为主,进行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实证研究。本文选取黑龙江省2008-2019年原始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黑龙江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一)指标选取

1.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标选取。根据相关文献,不同学者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有不同方法,主要有制造业利润率、劳动生产率、制造业生产效率等。基于数据的可得性,借鉴汪德华(2010)和宣烨(2012)等采用劳动生产率衡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法。劳动生产率为工业总产值与从业人数的比值。

鉴于相关统计年鉴未披露工业从业人员数据,而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建筑业和制造业。因此,工业从业人数表示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减去建筑业从业人数。同时,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数化处理。

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指标选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测度主要有赫芬达尔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区位熵等。本文依据数据的可得性,选取区位熵作为解释变量对集聚程度进行研究,区位熵具体公式为:

其中,LQ表示区位熵,i表示行业,j表示地区,X表示j地区i行业的从业人员数或生产总值等。通过LQ的大小,可以反应产业集聚程度的高低,LQ值越大,表示集聚程度越高。

3.控制变量指标选取。根据相关研究,本文选取以下控制变量。一是人力资本水平:以每万人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人数表示,人力资本主要通过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推进制造业结构高级化。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地区GDP比重表示。三是政府行为:以财政支出占地区GDP比重表示,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资金补助等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制造业发展上的作用。四是信息发达水平:以人均电信业务收入表示,地区信息化程度越高,越强有力支撑制造业产业创新和发展。五是经济发达程度:以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表示,经济持续高质量的增长,能促进制造业升级。

(二)模型建立

其中:i和t分别表示地市和年份,Eff表示制造业升级指标,Lq表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Edu表示人力资本水平,Gov表示政府行为,Fai表示固定资产投资,Dev表示经济发达程度,Inf表示信息发达程度,ε表示随机误差项。

三、实证分析

(一)单位根检验

本文选取2008年-2019年黑龙江省十二个地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为了避免伪回归,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LLC检验与PP-fisher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检验变量 L L C检验 P P-F i s h e r检验 结论L n E f f L n l q L n E d u L n G o v L n F a i L n D e v L n I n f-7.45093(0.0000)-2.12033(0.0170)-2.27820(0.0114)-6.55743(0.0000)-8.38448(0.0000)-7.03414(0.0000)-3.09914(0.0005)54.6925(0.0003)48.5372(0.0022)38.0447(0.0343)88.7633(0.0000)119.010(0.0000)49.3717(0.0017)90.2007(0.0000)平稳平稳平稳平稳平稳平稳平稳

(二)回归结果

在进行回归之前,本文为确定模型进行Hausman检验和F检验,所得结果F值为60.2414,P值为0.0029。根据查表所得结果显示,F值大于查表值且P值小于0.01,因此,本文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结合相关理论,运用Eviews9进行回归模型分析。

0.00000.03420.73940.00250.00270.00000.0000 R-s q u a r e d F-s t a t i s t i c V a r i a b l e C o e f f i c i e n t S t d.E r r o r t-S t a t i s t i c P r o b.C L N L Q L N I N F L N G O V L N F A I L N E D U L N D E V-10.897670.044282-0.0042320.1469440.1271710.3908381.358561.030830.0206870.0126930.0476630.0414930.0259730.092647-10.571752.140539-0.3334033.0829613.064915.0476614.663890.975271292.3042 A d j u s t e d R-s q u a r e d P r o b(F-s t a t i s t i c)0.9719340.0000

从面板回归结果可以得出,R值为0.975271,调整后的R值为0.971934,这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而信息发达水平(INF)与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标并不显著,这与实际经济意义不太相符,可能是选取指标存在不足导致的。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指标系数为0.044282,在5%的假设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黑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知识外溢能让企业更快捷获取先进技术,大范围集聚导致的竞争效应迫使企业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从各个控制变量来看,政府行为、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的系数都为正,且都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均有利于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其中,政府行为的回归系数为0.146944,政府可通过自身主观能动性,颁布政策或资金补助等方式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固定资产投资的回归系数为0.127171,固定资产投资在一定程度反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良好的基础设施水平能有效拉动制造业发展。人力资本水平的回归系数为0.390838,通过培养高新科技的人才,能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有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经济发达程度的回归系数为1.35856,一个地方的经济与其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经济越发达,人民生活越富裕,一定程度上表示该地区产业结构越合理,发展水平越好。

四、启示建议

本文实证分析了2008-2019年黑龙江省十二个地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根据回归结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一)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通过垂直化分工,形成相关产业链条,进一步形成专业化服务市场。在大量从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聚的地区,企业间信息交流及时,为了争取客户,获得更大市场,加强企业竞争力。企业会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促使制造业能以较低廉的价格享受同质的服务,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二)加快人才培养,增强创新驱动

提升劳动力素质,增强创新能力,能有效促进制造业发展。通过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从事相关行业,通过集聚产生的学习、知识外溢等效应,能加快企业间技术交流合作,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有效的传播。大量人才的集聚,更有利于企业获得所需要的优质人才,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

(三)政府科学布局,优化产业结构

地方政府应完善自身职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客观现实,因地制宜做出产业规划与结构调整。不同地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要有所取舍,不同的资源差距、劳动力素质、产业化水平所发展的产业结构应各不相同。因此要避免各地区竞相模仿,造成产业单一、结构失调。政府应建立有序的市场,给企业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提供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生产性程度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汉泰程度副词对比研究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摩擦力的利用与防止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