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种子植物一新记录种
——泡叶直瓣苣苔(苦苣苔科)*

2022-01-11汤升虎李朝桢何选泽李从瑞

贵州科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苦苣柔毛花冠

李 飒,汤升虎,李朝桢,何选泽,徐 建,李从瑞,周 庆

(1贵州省植物园,贵州 贵阳 550000;2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00)

贵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境内苦苣苔科植物资源丰富。贵州省植物园从2015年开始,在贵州境内开展了苦苣苔资源野外调查及物种收集工作,并于2020年公开发表《贵州苦苣苔科植物名录》[1],现已建设有中国苦苣苔科植物保育中心(贵州)。据我们最新的调查结果,在贵州自然分布的苦苣苔科植物有近150种(含种下等级,下同)。

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Benth.由Bentham,George(1800-1884)于1876年建立。随着分子生物学证据的出现,有若干小属被并入马铃苣苔属。目前,广义的马铃苣苔属包括了原马铃苣苔属OreocharisBenth.、直瓣苣苔属AncylostemonCraib、粗筒苣苔属BriggsiaCraib(莲座状形态的种)、瑶山苣苔属DayaoshaniaW.T.Wang、全唇苣苔属DeinocheilosW.T.Wang、金盏苣苔属IsometrumCraib、后蕊苣苔属OpithandraBurtt、弥勒苣苔属ParaisometrumW.T.Wang、辐花苣苔属ThamnocharisW.T.Wang、短檐苣苔属TremacronCraib。马铃苣苔属的营养器官相对保守(莲座状的植株,卵圆形的纸质叶片),繁殖器官却变异丰富。截止2021年05月,我国分布有记录的、正式发表的马铃苣苔属植物有146种,其中含1个存疑种[2]。

2020年11月,我们在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附近采集到一种马铃苣苔属植物(以下称为“贵定居群”),并栽种于温室。2021年5月,这种植物在温室开出黄色小花,随后我们再次到野外进行观察并拍照。通过仔细研究,将其鉴定为泡叶直瓣苣苔Oreocharisbullata(W.T.Wang & K.Y.Pan)Mich.Möller & A.Weber (图1)。

图1 泡叶直瓣苣苔(贵定居群)Fig.1 Oreocharis bullata(population in Guiding County)

1 方法

根据花冠颜色和形态,将其划入原直瓣苣苔属,查询数据库——植物智(http://www.iplant.cn/)里面的中国植物志及中国植物志(英文版),发现其与泡叶直瓣苣苔相似。然后查询泡叶直瓣苣苔的原始文献[3]及模式标本(红水河植物考察队1987号,采集日期1989年6月3日,采集地点为云南省罗平县大白蜡山,海拔高度2000 m,见图2)。我们用游标卡尺对贵定居群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测量,并与泡叶直瓣苣苔的模式标本及原始文献进行了比对。

图2 泡叶直瓣苣苔的模式标本Fig.2 Type specimen of Oreocharis bullata

2 结果

发现地点及生境:贵州省贵定县昌明镇,海拔高度1194 m,发现一个居群,植株数量约100株,生长于阴暗、潮湿的石灰岩崖壁上,花期5月下旬至6月。该处很少受人为干扰,在崖壁、树干上生长着多种蕨类植物,伴生植物还有昌感秋海棠Begoniacavaleriei、石蝴蝶属1种Petrocosmeasp.、半蒴苣苔Hemiboeahenryi、冷水花属多种Pileaspp.、红果罗浮槭Acerfabrivar.rubrocarpum、假通草Euaraliopsisciliata、大叶金腰Chrysospleniummacrophyllum、穗序鹅掌柴Scheffleradelavayi、凤仙花属Impatienssp.等,另外还有少量的蛛毛苣苔Paraboeasinensis、红花大苞苣苔Annarubidiflora。

贵定居群的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短。叶约10枚,全部基生,叶柄长13.8~40.79 mm,被暗褐色长柔毛;叶片纸质,卵形或卵状菱形,长25.4~44.8 mm,宽15.9~31.5 mm,顶端钝,基部宽楔形或浅心形,边缘有圆齿或重圆齿,正面泡状,绿色,被短柔毛和暗褐色柔毛,背面淡绿色,被短柔毛和暗褐色柔毛,侧脉每侧4~5条,在上面凹下,在下面凸起。聚伞花序1~4条,有花1~2朵;花序梗长23.3~30.5 mm,有暗褐色长柔毛;苞片2,条形,长3.6~4.2 mm,外面被暗褐色长柔毛,内面无毛;花梗长15.2~20.5 mm,有暗褐色长柔毛。花萼钟状,长约4 mm,5裂至近中部或近基部,裂片条形或三角形,上方三枚略大,中间1枚与侧方2枚分别呈近90度角,下方两枚略小。花冠橙黄色,长26.5~27.8 mm,外面被短柔毛和稀疏的暗褐色长柔毛,在花朵未开放时,整个檐部深褐色,开放后,颜色变浅;花冠筒筒状,长约21.8 mm,口部直径5.5 mm,基部直径2.7 mm,花冠筒由中部向下逐渐变细;檐部二唇形,上唇长2.1~2.5 mm,不明显二裂,裂片长1.4 mm,宽2.4 mm,近半圆形,下唇长5.8~6.0 mm,三裂至基部,中裂片卵形,长5.8 mm,宽4.1 mm,两侧裂片斜卵形,长3.7 mm,宽3.2 mm。雄蕊4,上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2 mm处,下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5.0 mm处,上花丝长5.9 mm,有稀疏微毛,下花丝长6.2 mm,有稀疏微毛,花药卵形,成对连着,药室纵裂。退化雄蕊1,着生于距花冠基部7.2 mm处,长约1 mm。花盘环状,高约0.5 mm。雌蕊长19.0~20.0 mm,无毛;子房条形,上部比下部略粗,长11.6~12.0 mm,直径约1.2 mm;花柱长7.4~8.0 mm,直径约0.6 mm;柱头近圆盘状,2裂,直径约1 mm。

贵定居群与泡叶直瓣苣苔的模式标本在叶片形状、叶片正面泡状、花冠形态及颜色等方面均相同,只有少量性状稍有差异,即上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2 mm(vs.9 mm)处;下雄蕊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5.0 mm(vs.13 mm)处;花盘高度0.5 mm(vs.1.8 mm)。我们认为这些差异属于不同居群间的种内变异,故将贵定居群鉴定为泡叶直瓣苣苔,且为贵州苦苣苔科植物记录种。

3 讨论

苦苣苔科植物大多数种类分布区域狭小,泡叶直瓣苣苔已知分布于云南省罗平县(海拔高度2000 m)和禄劝县(海拔高度3200 m)。本次在贵州省发现的贵定居群,海拔高度约1200 m,不仅扩大了该种已知的分布范围,而且扩大了其已知的分布海拔。据笔者经验,开黄色花的直瓣苣苔类植物均分布在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约2000 m及以上),本次发现对研究该类群的起源、散布以及马铃苣苔属系统分类提供新的资料和证据。

猜你喜欢

苦苣柔毛花冠
贵州苦苣苔科植物新种资料(7)*
美术作品欣赏
茄属一新种
冰脊龙戴花冠
苦苣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春季养肝 生食苦苣
凤凰:你把花冠戴在我头上
柔毛水杨梅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成管能力的影响
宁夏地区苦苣品种比较试验
苦苣在西藏拉萨温室试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