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美育人,让数学课堂更有魅力

2022-01-10陈伟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美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陈伟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重在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能力和关键品格,美育也是数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增强学生对美的感受性,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一生助力。文章就数学课堂中如何运用美育培养人进行积极的探索,旨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建构富有魅力的小学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    美育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曾说过:“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可见,数学是一门蕴含美学的学科。数学教学的开展,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形成相应的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美的素质。通过美育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更好理解数学中的简洁美、对称美、创造美等,还能让学生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领略生活之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但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只顾及知识的讲解,而弱化美育教育,致使学生无法体验数学之美,将数学定格成一门抽象、枯燥的学科。显然,这与新课标的要求是相背离的,如何将美育教育自然地渗透到数学课堂中是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应精心研读教材,去发现、挖掘美育内容,真正将美育和教学进行融合,赋予数学课堂多层次的内涵。

一、巧用数学史,凸显文化之美

数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数学的过程,也是实现文化传承的过程。教师应有意识地融入数学文化方面的内容,如数学史、奇闻轶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感受数学文化带来的乐趣。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多研究教材,多积累数学文化,并将数学文化和数学课堂进行整合,用数学文化激活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不断增强数学课堂的感染力,真正让学生在数学课堂受到文化美的熏陶。

在教学五年级数学负数的认识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了正数、负数,像+20、+884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20、-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此时,教师并没有“鸣金收兵”,而是为学生引入了数学文化,中国是最早认识负数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就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的量,在《九章算术》中出现过这样的记载:“粮食入仓为正,出仓为负;收入的钱为正,支出的钱为负。”中国古人使用正负数的记录,比国外早了一千多年,引入这样的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从而让数学课堂更有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

二、植入符号化思想,领略简洁之美

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数学语言精练、准确,有着很强的概括性,具有简洁之美,让学生领略简洁之美的过程,应该也是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多采用告知的形式,学生缺少理解、顿悟的过程,无法体验其内在的简洁美。实际上,只要潜心研究,就会发现现行的苏教版小学数学课本中隐含着很多的美学因素,表达形式简洁,教师应充分进行应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梳理知识结构入手,理解文字叙述,让学生领略数学简洁之美,汲取力量,获取富有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教师出示例题“同学们分成3组踢毽子,每组5人,一共有多少人踢毽子?”有学生用3×5=15(人),也有学生用5×3=15(人)。因为3×5和5×3的积相等,所以3×5=5×3。教师让学生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并说说有什么发现?( )×( )=( )×( ),学生发现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顺利得出乘法交换律的概念。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想办法表示出乘法的交换律,此时有学生用文字表达:甲数×乙数=乙数×甲数;还有学生画图表示:○×□=□×○;还有用字母表示的:a×b=b×a。教师趁势引导学生比较,思考哪种方法更简单?学生们充分肯定了a×b=b×a这种表现形式的合理性,领略到数学的简洁之美,也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模型思想。

三、发散学生思维,展示创新之美

美育应在轻松、和諧的氛围中进行,让他们在愉悦的心境下感受美、鉴赏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领略创新之美,因为创新是民族的希望,也是为学生未来增值的宝贵财富。所以,数学教师的责任不是一味地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育机智,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学会自主地学习,学会数学思考,学会创造,实现智慧的碰撞,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

如教学这样的实际问题:阳光小学原计划买19个排球,每个75元,现在先从买排球的钱中拿出825元买足球,剩下的钱还可以买几个排球?题目出示后,教师没有指定算法,而是让学生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

解法1:(19×75-825)÷75=8(个) ,可见,先算一共有多少元,再算购买足球后还剩下多少元,最后计算可以买几个排球。

解法2:19-825÷75=8(个),先算买足球的球可以买几个排球,然后再用原先可以购买的个数减去825元所购买的个数,便可以得出最终结果。

解法3:用方程解答,设剩下的钱还可以买x个排球。列出方程75x+825=19×75,解得x=8,抓住题目中的等量关系:现在买排球的钱+购买足球用去的825元=可以买19个排球的总价。

不难发现,学生们尝试用不同的策略解决了同样一道题目,让学生体验到解题策略多样化的精彩。可见,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让他们领略到创新之美。

总之,小学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数学知识背后蕴藏着丰富的审美价值,在数学课堂中,美育必不可少,甚至应当成为教学的“主旋律”,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做有心人,挖掘美育因素,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铸就他们良好的品质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谢奇华.基于“立美育人”理念的小学美育策略[J].湖南教育(A版),2018(11):52-54.

[2]吴小容.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融入美育教育[J].考试周刊,2020(72):85-86.

[3]廖娟.赏数学之美  建美丽课堂——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美育[J].教师,2019(04):78-79.

猜你喜欢

美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