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梨园戏魂”裴艳玲:精神矍铄,全靠“练一双眼”

2022-01-10赵非一

祝您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嗓子练功戏曲

赵非一

在生、旦、净、末、丑几个戏曲行当里,男扮女角、女扮男角者不在少数,但能将“女武生”扮好、扮活者,甚至年届花甲尚能“一赶四”“一赶五”演男角的便鲜有来者,而裴艳玲是其中的一员。她是曹禺口中的“国宝”、梨园的一抹奇香,更是个不折不扣的角儿。行内人常把她与当年的梅兰芳相提并论:“如果说梅兰芳是把女人演透了的男人,那裴艳玲就是把男人演透了的女人。”

明明是女儿身,却演活了一个个昂藏男子。5岁登台、9岁独挑大梁,她一生与戏曲缔结不解之缘;京剧、昆曲、梆子连轴转,她的游刃有余令人叹为观止。这精湛的艺术表演,与她的人生信条是分不开的,而她唯一的人生信条便是:舞台不可欺,观众不可欺。

《寻源问道》是裴艳玲与名导林兆华倾力打造的“圆梦之作”,亦是尽显裴老京、昆、梆表演艺术之精华的个人专场。随着大幕徐徐拉开,舞台上展示的是后台的景象:一两张化妆的桌椅、挂戏服和道具的架子,还有佩剑、佩刀、乾坤圈、拂尘等武生的家当。裴艳玲则穿着水衣、彩裤坐在化妆台后,素面朝天。看上去,舞台上没有完整的戏,其实全是戏,因为一个武生“做戏”的创作过程,全被直白地一一呈现在了眼前。俨然将后台搬上了舞台,仿佛电影里的平行剪辑,时间和空间顿时模糊了起来。《寻源问道》并无主持人,裴艳玲戏称“因为别人接不上我的话”。于是这台戏从头至尾,唯有她一人唱念做打、侃侃而谈。难怪裴老会给这台大戏取名《寻源问道》,“我是要告诉观众,经典的老戏是怎样立在台上”,这源、这道,正是在回答“戏剧是什么”。

聊起为何要为中国传统戏曲寻源问道,她答得掷地有声、字字铿锵:“‘传统’这根脊梁骨直了,才能守住戏曲的根!”而问起如何才能同她一样,年近古稀仍是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裴老便摆摆手笑道:“我们是练家子,精神好全靠练就那一双眼。”年逾古稀,裴艳玲却一点儿都不显老,一场戏练下来,她连喘气都很少见到。有人觉得她精神好,正是因为她那坚定有力的目光。而裴老自己,倒也“不客气”,直接接着话说:“我们梨园里的行话是这样说的,‘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戏曲演员肯定少不了练那一双眼,而如果眼神锐利了,那必定手到、眼到、心到,演出来的戏才吸引人。若是生搬硬套,只是在那里拿腔拿调地背台词、背走位,又或是眼里的坚毅少了,那只能是一出黯淡无光的排练,绝对称不上是‘演出’,更不能说是‘一出戏’。”

而为了练就台上这副顾盼生辉的眼神,裴老也没少下功夫,她甚至还为此特地养过鸽子。“从看到一群鸽子到把每一只鸽子都看清,眼睛的对焦能力会越来越强,眼神自然也就明亮了。年纪大了都怕老眼昏花,倒不妨多练练眼,眼睛有神,人也精神不少。”

《蜈蚣岭》中有一段武戏,在裴艳玲刚刚介绍完折子,就有助手给她系上林冲的佩剑。而下一秒,裴老就瞬间成了风雪山神庙前的“林教头”。岁月没有消磨她一身苍松翠柏的气质,仿佛这台戏是用魂、用神在演,只要一个动作就能马上令人忘记她的性别和年龄,“按龙泉血泪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这一支“新水令”接“驻马听”唱得苍凉,连转身时的背影也透着英雄末路、无处话凄凉的落魄。而彼时台下看戏人最真切的感受就如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对梅兰芳的评价:“中国戏曲的每一个动作都是表演,人物塑造是在动作中完成的。”

能把每一处动作都做到精致、完美,这无关年龄。因为在裴艳玲看来,年龄大小绝对不是戏曲动作、功法不到位的“烂借口”。裴艳玲说,她虽然已经是年近古稀的人,但是没有一天不在练功,而这也正是她养生的一大“秘诀”所在。“人生百事要顺其自然,但又不能完全无所作为。所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动脑筋、常练腿。要知道,老年人切忌在家中呆坐,整天无所用心、無所事事。脑不用易痴呆,脚不动必速衰。”

裴艳玲告诉我们,虽然现在她已经不像年轻时一样,每天都排满了演出,但是她却是无论如何都放不下练功。有时候即使不在正式的舞台上,哪怕就在家附近的公园、茶楼、社区等公众场所,自己如果“手痒”了,也会时不时来上一段。“只要有机会让我亮身手,观众乐意看我表演,我就会一直演下去。这些义演对我来说也是一种养生方式,可以锻炼大脑,活动腿脚,也是提醒我,让我永远不要把练家子的功夫搁下了。”

对于戏曲演员而言,嗓子无疑是“革命的本钱”。因此,如何护嗓也成了每一个戏曲演员的头等大事。裴艳玲谈到,有一次到国外演出,累了一天,肚子饿坏了,正好有人请她去吃“鸡素烧”,就吃了很多。那“鸡素烧”是用牛肉、鸡肉、粉条等,一起放在油锅里现炸了吃的。吃完以后,感到口渴,又喝了大量茶水。结果,这些牛肉、粉条在肚子里膨胀开来,开始感到闷胀难受,后来就满腹疼痛,甚至伴有高热,昏迷不醒。结果,她落下了胃肠病的病根。所以,她每逢晚上有戏,晚饭吃得都很简单,而且一定要等唱完了戏,回家休息一会儿,才会吃晚饭。每顿饭后必食梨、苹果等水果,用以滋润嗓子。

日常生活中的裴艳玲也十分重视保护自己的明眸皓齿、嗓子和身段,在饮食上讲究健康、养颜、精音、止胖,久而久之,养成了“三不三怕”的饮食习惯:一是坚决不喝酒,怕呛坏嗓子;二是尽量少吃动物内脏和红烧肉之类太油腻的食物,怕生痰;三是演出前后不吃冷饮,特别是刚唱完戏不吃冷饮,怕声带经过激烈震荡的“热嗓子”突然遇冷变成“哑嗓子”。

裴艳玲骨子里是有“戏魂”的,5岁登台,初试啼音,立刻博得满堂彩。父亲裴元问她:“唱戏是苦行当,你要学唱戏,就得学成个‘角儿’,站到舞台当中去,有吃大苦的志气吗?”裴艳玲朗朗答道:“学不好,死不休。”自此,一年四季都在舞台上摔爬滚打。即便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她也得在凌晨4点就从被窝里爬出来练功,常常练得浑身是汗。练功时不准脱棉衣棉裤,被汗水浸透了才褪下来,往炉子上烘干,穿上再练,到最后,棉衣都练成“铁”的了。打旋子,旋转,再旋转,一个冬天下来,磨破了7双练功鞋。9岁挑梁,风头无二。后来由于历史原因,裴艳玲有十余年无法演出传统剧目,只好每天挎着“菜篮子”出门,其实却是说服了门卫老爷子将自己反锁在练功场里,一人苦练,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年届不惑的她才重返京剧舞台。就是如此在“梨园”摸爬滚打了一辈子,一直到今天,裴艳玲似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戏台。

“人这一辈子,干成一样你喜欢的事儿,也不是说是你想成功就能成功的。我这大半辈子,掐指一算,已经六十好几了,有時想起来,百味、百感。载沉载浮,其实也就舞台上那点儿事儿,跟自己结了一辈子的缘分——就离不开它!谈别的,都不记得;一谈戏,就特别来神儿!”台下的裴艳玲总是微笑着,眼睛细长闪亮,声音娟秀。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裴老感喟,人生也和戏台上一样有苦有甜,“或许不如意十之八九,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有股精气神,万事就都能泰然处之。若是总咬着人情、对错,就钻了死胡同、牛角尖,要活得自在,就得心胸豁达。”

裴艳玲说,自己这么多年来从没休过假,还觉得时间不够用,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也是常有的事。“其实晚睡也能休息好,不过是把生物钟往后挪了一点。关键还是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

和睡觉一样,裴老的饮食也是“不讲究中藏着讲究”。“我没什么不吃的东西,荤的、素的都会吃点儿,但从来不会吃饱、吃撑。作为京剧演员,当然也有一定的忌口,辣的、甜的、酸的都不能多吃。辣的容易让嗓子发干;甜的吃多了嗓子要腻;酸的会收缩声带。而且,对于我来说,我觉得中医讲究的食疗很重要,但又切忌每次吃得太饱,所以再好吃、再营养的东西我也告诉自己不能吃多。因为人的身体就跟琴弦一样,要张弛有度,一直绷紧就会断裂,所以有时也要饿自己一下,让这根弦松一下。”

除了睡眠和饮食,裴艳玲还分享了她走路时的一个养生小诀窍。“很多人觉得京剧演员身体好,是因为他们唱戏都提着气,像练气功一样。所以,如果大家平时走路也能提着气,不久后就会发现,身板直了,病少了,变年轻了。我现在也是这样做的。”

为舞台表演的需要,也为了进一步修炼自己的修养、情趣,难得闲来休息,裴艳玲还会练练书法。有一次,裴艳玲还特地就自己的书法艺术请教了书法家张济海,使张济海很受感动。两人还就哲学、佛学、养生学与戏曲艺术、书法艺术进行了广泛探讨。对于这一次的经历,《裴艳玲传》中也有这样一段描述:裴老曾经的先生丁宝金告诉我们,“在她苦练书法中,我陪着她……她的书法虽然得到了书法名人的指点,但更多陪她练习的还是我,有时我会捉住她的手,一笔一画地写。就这样,我们有时一起写到深夜两点,甚至天亮。她没有上过学,没有写过毛笔字,但为了艺术需要,她苦练着,而我陪着。我想,她是真的用心在热爱艺术的”。

(编辑    车翀)

猜你喜欢

嗓子练功戏曲
保护嗓子
练功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有儿子的妈,嗓子永远是疼的!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练功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练功
尴尬的处境
春江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