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前干预,协同增效,中医药助力结直肠癌防治

2022-01-10车翀

祝您健康 2022年1期
关键词:肠病乌梅炎症性

车翀

陈玉根  主任中医师、临床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江苏省中西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省“六大高峰”人才,省第一批“卫生拔尖人才”,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从事肛肠专业27年,擅长中药复方内服与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辨证治疗顽固性便秘、肠功能紊乱;在中药预防结直肠息肉(腺瘤)复发与癌变,以及结直肠肿瘤中医药协同治疗等方面亦积累较好经验。

肿瘤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生命健康威胁。在我国的肿瘤发病的列表中,消化系统肿瘤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包括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等,结直肠癌是其中发病率上升较快的病种。

据统计,结直肠癌在国际上肿瘤发病中已经排到了第三位。江苏省中医院副院长、肛肠科主任中医师陈玉根教授认为这主要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人的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有关。“过去多以素食为主,肉类食品摄入较少,属于一种高膳食纤维的饮食。现在荤素搭配,甚至荤菜为主,红肉和脂肪类食物攝入过多正是导致结直肠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有研究发现,阶段性的节食、控制饮食,能够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除非特意去减重减脂,很难做到饮食有节;相反,更多见的是暴饮暴食,这也增加了肠癌的发生风险。“另外,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压力增大等因素,还导致以往在西方国家多见的炎症性肠病发生率上升,炎症性肠病发生肿瘤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倍以上。”这几个原因,是我国结直肠癌发病不断上升的罪魁祸首,而防治结直肠癌,中西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有机会防患于未然总比补救治疗来得重要。任何一种肿瘤的发病,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这些因素也就成为肿瘤的危险因素。避免危险因素是预防结直肠癌的核心,主要包括合理膳食,尤其是控制红肉和加工肉类摄入,避免低膳食纤维饮食;有效控制糖尿病、肥胖,以及戒烟戒酒等。值得一提的是,年龄增高、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患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属于相对易感人群,应当通过更加严密的筛查来及时发现早期病变从而降低风险。

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在疾病发生、传变之前提前干预以避免更糟糕的预后,这与现代医学的观念不谋而合。对于结直肠癌来说,生活方式的干预只是预防的一部分,关注炎症性肠病同样十分重要,陈教授认为:“控制、治疗炎症性肠病,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抓手。”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都是明确的结直肠癌危险因素。”陈教授介绍,“据统计,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10年左右发生癌变的比例是2%,20年左右到8%,30年左右为16%。”当然,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多种新的疗法、药物问世,溃疡性结肠炎的控制情况相对较好,癌变率也得到了有效控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增长速度。陈教授介绍,中医药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应用很有特色,既可以助力新药的开发,同时也能够辅助现有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控制副反应,有效缓解患者症状。

陈教授团队在古书中寻找经验,发现一味常见的中药——乌梅,有不错的抗炎、抗结直肠息肉的作用。“它药食同源,既是食品也是药品,我们在古籍中发现乌梅有‘腐蚀恶肉’的作用。可以用醋制乌梅作为药物。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也可以食用乌梅炭。”陈教授团队在小鼠身上建立了炎症癌症转化模型,发现吃了乌梅的炎症性肠病小鼠,体重基本正常,便血症状较轻,精神状态更好。“这说明乌梅对控制炎症性肠病有较好作用,而有趣的是,我们在吃乌梅这一组小鼠的解剖中发现,吃了乌梅的小鼠肠道中形成的结节、肿瘤性息肉,明显少于不吃乌梅的一组。于是就基本肯定了乌梅有预防结直肠癌的作用。”现在陈教授团队以乌梅为主药,运用中医经典《伤寒论》名方乌梅丸给有大量炎症性息肉的患者辅助治疗。“一些患者的炎症性息肉密密麻麻,内镜下切除根本做不干净,手术切掉大段肠管损伤又太大,我们用中药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控制肠道炎症,减少炎症性息肉的产生。”

传统名方乌梅丸中会用到附子、细辛两味毒性较大的药物,陈教授团队通过现代药理学的方法,进行了药物成分检测与分子对接,发现黄连干姜汤能够起到同样的预防效果,又避免了附子、细辛的毒性作用,由此形成的“新乌梅丸方”,用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取得了不错的疗效,也使古老的中药方在现代疾病治疗上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陈教授坦言,通过对传统中药材、方剂的现代化研究,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提炼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疗法、方剂,正是挖掘传统中医这巨大宝库的科学方式。

目前主流的炎症性肠病治疗药物为美沙拉嗪,对疾病的控制效果较为理想,但仍不能完全解决患者问题。少部分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并无明显效果,还有部分患者在用药一段时间后,会发生耐药;也有部分患者在用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脓血便、便溏程度仍然较重,长此以往也给患者带来心理压力。这时,中医中药往往能发挥不错的疗效。

“我们做了研究,运用中医药清热凉血的疗法,对于患者症状的改善,尤其是便血、黏液两大症状,效果非常明显。”另外,部分必须依赖激素治疗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温阳健脾”的中药来局部替代激素治疗,减少激素副反应。临床上除了辨证给予方剂内服治疗外,陈教授更擅长结合特色的中医灌肠治疗,用专门调制的汤药灌洗肠道,发挥直接治疗作用。由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变常常从大肠末端的直肠开始,这种直接灌入药剂的治疗可以“直达病所”,有效改善便血、里急后重等直肠病变带来的不适。“中药不仅能内服,内服结合外治也是中医的一大特色。”陈教授强调。

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的一大特色,中西药并用给患者带来福音。在标准化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药“对于便血的控制效果明显提高,症状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便血量减少更为迅速,这都经过了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论证”,陈教授肯定道。迅速控制症状对于患者的意义不言而喻,一方面是提高了炎症性肠病的控制水平,另一方面也能将患者从极大的痛苦、生活不便中“解放”出来。“这会给患者很强的正反馈,也就有了治疗的信心,癥状与精神状态都会明显改善,这对于预防远期的结直肠癌很有意义。”

炎症性肠病、肠道腺瘤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之一,具有家族易感特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加,尤其是气候变化、出差导致的生活环境变化,便秘患者在增多。“一方面,便秘症状的存在,掩盖了肠癌症状的发现;另一方面,不少患者运用含有蒽醌类成分的中药,如大黄、芦荟、番泻叶等治疗便秘,长期运用会导致结肠黑病变,有可能会增加肠癌风险。”陈教授指出,“积极治疗便秘,有利于减少肠癌误诊误治概率,同时也会减少肠癌发生风险。除了多食用高膳食纤维食物,减少红肉和烟熏制品摄入,运用中西药缓解便秘症状同样重要。临床上常见便秘包括气虚、阴虚、阳虚等主要证型,辨证治疗效果令人满意。我们运用养阴润肠方治疗阴虚肠燥便秘,效果就不错,我们最近将该方研发出‘养阴润肠合剂’院内制剂,方便了患者应用,受到患者的欢迎。”

虽然中医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我们必须客观评价中医药的作用。“运用中医药治疗不是为了代替手术、化疗和放疗,而是为了更好地协同现代治疗,给患者收益最大化。”陈教授说,“虽然我是一名中医医生,但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手术仍然是治疗的优先选择。只要经过评估,病情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能够接受手术治疗,首先应考虑手术治疗。”

认真评估病情,科学选择治疗方式

对于癌症来说,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主张以手术切除病灶。现代医学对于能否接受手术,拥有严密、科学的判定流程。陈教授介绍,一旦发现结直肠癌,如果病灶较小,如不超过2厘米,基底部又相对狭窄,最好有蒂带相连,可以考虑内镜下微创处理。如果病灶发展,出现了菜花样的改变,或者环周生长,就要进一步检查来评估肿瘤是否侵犯到肌层,甚至肠壁外淋巴组织,以及是否已经出现了转移。“如何判定分期、选取治疗方案,西医有一套明确的方法,而且是证据充分、经过了临床考验,可以决定做不做手术、怎么做手术、做什么手术。”陈教授坚定地告诉我们,“这一步的治疗,必须以现代医学治疗为主。”

依靠中药代替手术、放化疗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过分强调手术的运用,尤其是根治性手术也不可取。陈教授建议患者请专科医师进行仔细的术前评估:“对于年老体弱,已经无法承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选择手术治疗需要慎重,与肿瘤‘和平相处’也是一种选择。对于病情原因已经基本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可以选择术前放疗、化疗,争取手术治疗机会,也可以考虑‘姑息性’减瘤手术,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

随着放化疗技术的进步,很多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有机会通过放化疗实现肿瘤缩小甚至降期,从而获得手术机会,部分患者术后也需要放化疗来进一步对抗肿瘤。“现在放化疗的疗效是值得肯定的,放化疗─手术─放化疗的‘三明治’疗法也让很多患者受益,但放化疗的并发症、副反应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在辅助放化疗,减轻毒副反应方面,中医药也有一些特色和优势。

放化疗的副反应仍然较为常见,消化系统的损伤如放射性的肠炎、食管胃黏膜损伤等,以及骨髓抑制,这些副反应产生的症状常让患者非常痛苦,甚至无法继续坚持治疗。“这时候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辨证用中药,能够很有效地帮助多数患者缓解症状,通过中医药来实现‘减毒’。”在副反应减轻的同时,中医药还可以帮助提升放化疗的疗效,协同对抗肿瘤,实现“增效”。更加有效、可耐受的放化疗意味着更多的患者有可能获得手术的机会,而在术后的放化疗中应用中医药辅助治疗,也能减少放化疗对本就遭受手术打击的机体造成进一步损害。

当患者顺利渡过手术和术后恢复的难关,仍然面对着长期的随访与监测,与肿瘤对抗的持久战仍在进行。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部分患者可能需要放化疗,等放化疗结束后;不需要放化疗的患者,等手术恢复后,陈教授建议尽可能考虑中医药治疗。

现代医学治疗体系中,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会进入数年的随访期,西医更多地强调定期监测;而中医药在这一重要时期大有可为。陈教授团队利用一项省级课题,对结直肠癌患者队列跟踪随访,“我们的体会是术后能够坚持中药调理的患者,总体生存率相比不吃中药或不坚持吃中药的患者是有提高的。而且,生存期也是延长的”。据陈教授介绍,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一直在进行中药经典名方“黄芩汤”提高结直肠癌术后生存期、减少复发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科学证据,并开展临床试验。“他们的实验中只用黄芩汤的4味药材,完全不变化,我们是根据患者的情况辨证选方治疗,效果应该更好。”陈教授强调,结直肠癌患者多数具有“本虚标实”的病理特征,常常既有“脾胃失健、正气亏虚”的一面,又有“瘀毒留连”的一面,这时候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体质、证候,如果邪气为主则要祛邪,而如果身体损伤较大、正气虚弱,则不应该过于攻伐,如果气血瘀滞、瘀毒留连,则应该益气化瘀解毒。“除了运用黄芩汤等药,还可以加入黄芪、党参、三棱、莪术等益气健脾解毒中药,我们在实验研究中发现这些药能够协同化疗,减少肿瘤复发转移。”

每天都吃药,对于很多患者来说不仅是较大的经济负担,也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陈教授强调,手术后、放化疗结束后,坚持用药1~2年很关键。“根据我们的临床经验,手术后15个月、25个月可能是相对关键的时间节点,也是复发病例出现的高峰期。如果能够抓住术后放化疗后的1~2年关键时期进行中医药干预意义重大。当然,如果患者较长时间服用中药确实有不适感,尤其是影响食欲,可以请接诊医生调整处方用药,或者服用一段时间,休息一小段时间。2年以后,可以间断性地辨证用药调理体质。”陈教授推荐采用间断性用药的方法,比如吃2~3个月中药休息1个月,每周服用5天中药,休息2天。值得一提的是,中医药治疗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术后随访检查,肠镜、血液肿瘤学检测、腹部超声或CT等常规筛查定期进行,术后监测随访不可松懈。

(编辑    董 玲、周逸宁)

猜你喜欢

肠病乌梅炎症性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彭涛妙用乌梅丸加减验案
从“欲解时”论乌梅丸治厥阴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重叠的意义
望梅止渴话乌梅
Th17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