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瘤型麻风2例

2022-01-10曹春育陈丽华沈忱陈斯泰

关键词:麻风麻风病皮疹

曹春育,陈丽华,沈忱,陈斯泰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目前在我国麻风作为一种慢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已经很低,新发病例数明显减少[1],由于其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2],现将笔者诊治的本地区2例麻风病例进行报道,以提高认识,增加临床警惕性。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73岁,2018年5月28日就诊于我科,全身泛发红斑1年。患者既往有“阿尔茨海默症”多年,平时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1年前自前胸部开始出现红色斑疹,无瘙痒,就诊于当地医院,先后诊断“湿疹”、“药疹”,予口服抗组胺药、强的松及外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皮损无改善继续增多,逐渐蔓延全身,期间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曾静脉使用甲泼尼龙,皮疹仍无好转,遂转至我院就诊。系统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肝脾未及异常。皮肤科情况:酒醉样面容,左眉弓内侧、右眉弓内外侧眉毛脱落,睫毛全部脱落,见图1a,全身散在对称分布红斑,皮疹边缘模糊,有浸润感,颈、胸、后背部皮疹融合成片,双下肢外侧可见散在不完全对称棕褐色斑片,见图b~f。神经检查:后背、双手足皮肤触、痛、温觉减退或消失,双侧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粗大,质地中等,左侧尺神经有轻压痛。

图1 病例1皮损表现

病例2,患者女,72岁,2018年5月21日就诊于我院,全身泛发红斑5个月。患者8个月前出现鼻塞、流涕,先后就诊于当地医院及外地多家医院耳鼻喉科,考虑“过敏性鼻炎”,予头孢类抗生素及口服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治疗,患者鼻部症状无缓解,5个月前自双上肢出现淡红色斑疹,不痛不痒,就诊于当地医院,先后考虑“药疹”、“泛发性湿疹”、“湿疹样皮炎”,予口服抗组胺药、甲泼尼龙及外用激素乳膏治疗,皮损逐渐增多蔓延全身,期间患者鼻部症状加重,就诊于我院耳鼻喉科,耳鼻喉科因皮疹请皮肤科会诊。系统检查:一般情况可,心肺肝脾未及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呈狮面样改变,双侧眉毛、睫毛全部脱落,见图2a,面、胸、背部及四肢分布广泛大小不一淡红斑、斑块,皮疹边缘模糊,后背可见散在数枚黄豆大小淡红色结节,双下肢可见褐色鱼鳞样斑块,胫前斑块明显增厚呈铠甲状,表面脱屑干燥,见图2b~f。神经检查:四肢皮肤触、痛、温觉减退,双侧尺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粗大,质地中等,有轻压痛。

图2 病例2皮损表现

2例患者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输血前4项、心电图、腹部B超、全胸片均无异常。病例1皮肤组织液抗酸染色涂片示:左眶上(5+)、左耳垂(4+)、左下颌(5+)、腹部皮损(4+)、后背皮损(4+)。病例2左腰部皮疹病理检查示:表皮明显萎缩变平,表皮下可见1个狭窄的无浸润带,真皮内及深层血管周围可见成片组织细胞和泡沫细胞浸润,见图3a~c,抗酸染色:阳性,见图3d。2例患者诊断:瘤型麻风(Lepromatous leprosy,LL)。

图3 患者2左腰部皮损组织病理及特殊染色

2例患者行HLA-B*1301检测阴性,给予多菌型麻风病联合化疗(MDT-MB)方案(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2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病例1后因阿尔茨海默症死亡,病例2皮损颜色逐渐变淡,但全身多处出现色素沉着,且逐渐加深,目前在随访中。

2 讨论

麻风病是专性胞内菌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巨噬细胞和雪旺细胞,人类是该菌的主要自然宿主。由于麻风病的免疫学特性,其可以模仿许多皮肤病[3],可以有梅毒、蕈样肉芽肿、皮肤结核、结节病、银屑病和湿疹[4]等多种皮疹表现。麻风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系统,但也会侵犯上呼吸道黏膜[5],影响眼睛、鼻子、关节、淋巴结、内脏和骨髓,在多菌型患者中常见[6],其可以表现为单一色素沉着斑到广泛的皮肤和神经系统受累以及眼、骨骼、肌肉和其他组织的畸形。侵犯鼻黏膜的麻风杆菌可以引起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症状[1],病例2的“鼻炎”症状其实是LL早期不典型表现,如当地医生考虑到药疹绝大多数会有瘙痒(变态反应引起)且使用激素有效,但2例患者常规使用激素治疗后皮疹并未改善,结合仔细查体,发现2例患者均有眉毛脱落表现,有神经粗大,感觉障碍,则不一定会误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者们要重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要有足够思想认识,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给患者造成更大的身心痛苦,减轻患者及社会负担。

猜你喜欢

麻风麻风病皮疹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浅谈麻风病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消除麻风在行动
以肛周扁平湿疣为皮肤表现的二期梅毒一例
A Doctor’s Visit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
浙江省麻风病防治人员对麻风病的知信行调查
慎辨麻疹与药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