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乡市1949—2019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2022-01-10吴大兴钱建荣杨松标

关键词:麻风麻风病桐乡市

吴大兴,钱建荣,杨松标

(桐乡市皮肤病防治院,浙江 桐乡 314500)

麻风病(Leprosy)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皮肤、周围神经、上呼吸道黏膜和眼部[1],在我国曾经广泛流行,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桐乡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面积727 km2,户籍人口69.95万,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曾是浙江省麻风病发病最多的地区,经过70年防控,目前已处于低流行状态。为总结麻风防控经验,为今后制订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相关依据,现对我市麻风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桐乡市1949—2019年的麻风病防治数据,来源于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患者病历、随访记录和麻风病防治基本情况年报表。截至2019年底,桐乡市共发现麻风病例2 104例,其中,男 1 733例(82.37%),女 371例(17.63%),中位年龄26岁(29~82岁),平均(29.58±14.14)岁。目前尚有存活的麻风病康复者或和现症病例共518例,包括康复在家者487例,麻风康复村住院病例30例,现症患者1例,后者为1例外地输入的瘤型麻风(LL)[3]。

按照5级分类法,2 104例患者包括结核样型麻风(TT)1 830例(占86.98%)、LL 205例(9.74%)、界限类偏结核样型麻风(BT)28例(1.33%)、中间界限类麻风(BB)23例(1.09%)、界限类偏瘤型麻风(BL)14例(0.67%),另有4例(0.19%)未定型病例。1 672例的传染来源不明,187例为家庭内传染(8.89%),245例为家庭外传染(11.64%)。

1.2 方法 对浙江省桐乡市1949—2019年的麻风病流行病学数据,包括麻风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地区分布、流行趋势、疾病分型、畸残情况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以中位数(范围)表示,检验水准设为P<0.05。

2 结果

2.1 地区分布 全市各个乡镇均有麻风病例报道,但地区分布相对不均衡,总体趋势存在东部和南部相对较高,西部和北部较低的现象。其中,崇福镇356例、高桥镇308例、梧桐街道290例、乌镇镇243例、凤鸣街道241例、屠甸镇163例、濮院镇130例、石门镇125例、洲泉镇109例、河山镇99例、大麻镇40例。

2.2 时间趋势 在2 104例患者中,发病时间最早为1938年,最晚为2017年。其中,50例在1949年以前被发现,2 054例在1949年之后被发现。新发现病例数的总体趋势为逐阶段持续下降,由1950年的68例减少至2019年的0例。

2.2.1 发现率 1955—1959年间的新发现病例数最多,平均发现率为22.75/10万,发现率最高的年份为1958年(41.56/10万)。进入1980年代后,发现病例数显著减少,从1985年起,发现率保持在1/10万以下,并呈持续下降趋势见表1。近10年以来,每年新发现例数不超过1例,2015—2019年间仅发现了1例输入性病例(2017年),其余年份均无新发现病例。

在儿童(年龄<15岁)发病方面,1949年以前共发现了15例儿童病例,1949年以后共发现了161例(7.65%)儿童病例,儿童病例的总占比为8.37%(176/2 104例),总体趋势与各阶段的麻风病发现率平行,呈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自1970年起,除了1974年和2007年各发现1例以外,其他各年度均未再发现新的儿童病例。

2.2.2 患病率 在1980年前,随着新病例不断被发现,现症患者例数持续增加,患病率由1950年的25/10万升高至1971年的237/10万,受1972年开展的普查影响,患病率在该年度达到了顶峰(261/10万)。随着治疗的规范和改进,患病率从1973年开始持续下降,1994年降低至0.94/10万,此后一直保持在1/10万以下,见表1。

表1 1950—2019年桐乡市麻风病流行特征 例(%)

2.3 畸残情况 在登记的2 104例病例中,813例(38.64%)未发生畸残,185例(8.80%)为Ⅰ级畸残,953例(45.32%)为Ⅱ级畸残,153例(7.27%)为不明畸残,总畸残比为61.39%。统计学分析显示,男性患者的畸残率(64.63%,1 120/1 733例)显著高于女性(46.09%,171/371 例,χ2=44.28,P=0.000);TT 病例的畸残率(59.29%,1 085/1 830例)显著高于其他分型(χ2=44.12,P=0.000);而延迟期和发病年龄在畸残与非畸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Ⅱ级以上畸残患者的发现年龄[(27.23±13.15)岁]显著低于非畸残和Ⅰ级畸残患者[(31.65±14.70)岁,t=-7.12,P=0.000]。

3 讨论

麻风病致残率高,对群众的健康危害大。随着防治手段的改进,特别是联合化疗的推行,全球麻风发病率显著下降,但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新发病例,且主要集中于少数不发达国家。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2015年全球新发现病例211 973例,其中我国新发现678例[4]。桐乡市麻风病发病率在历史上居于浙江省首位,截至2019年底共报道麻风病例2 104例。经过70年防控努力,麻风病发现例数和现症例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已于1995年达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指标。发现率和患病率分别由1950年的15.49/10万和25.00/10万降低至2019年的0/10万和0.14/10万,患病指标到达《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0—2010年》的要求。

尽管麻风病多见于成人,在年龄<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现新病例常提示存在持续传播和缺乏有效的麻风控制措施[5]。国内研究报告,新发病例中儿童患者的比例在2001—2010年为2.7%,在2011—2015年为2.2%[6],而我市同期的比例分别为6.25%和0.00%。事实上,自1970年起我市仅发现了2例儿童病例,占同期新发病例数的0.30%。

国内2011—2015年新发病例中,流动人口病例占10%[6],在浙江省“十二五”期间发现的117例患者中,流动人口病例为89例,占76.07%,主要来自贵州、云南和四川等地区[7]。我市从2011年起,本地户籍居民中已连续9年无新发病例报道,3例新发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该结果一方面反映了我市的防控成效,另一方面由于对流动人口进行疫情监测比较困难,又为麻风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家庭成员患病也是麻风病流行病学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外研究表明麻风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受感染的风险升高了9倍,受遗传易感性的潜在影响,该风险在一级亲属中更高[5]。在我市2 104例登记病例中,187例(8.89%)为家庭内传染,尽管麻风病发现率在下降,家庭内传染的比例并未随时间而下降,反而有升高的趋势,提示家庭内感染越来越成为重要的感染途径。我市以及国内开展的多项调查显示,公众和密切接触者对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于《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的要求[8],表明仍需加强宣教,特别对于流动人口。

预防麻风畸残最有效的途径是早诊断和早治疗,免费提供多药物联合化疗的举措显著降低了本病在全球的畸残负担。在本研究中,畸残病例以男性和TT患者为主,早期阶段的新发现病例中畸残率较高,在1950—1954年间平均为60.34%,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1975—1979年间下降至27.68%,但此后复又升高,1980—2018年间的平均畸残率为44.09%,提示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本组病例从发病到发现的中位延迟期为28个月(0~71年),孔文明等[9]报道浙江省2008—2011年新发现病例平均延迟期为36.64个月,运行“麻风可疑症状监测系统”后平均延迟期缩短至17.86个月。

总结70年的防治经验,我院采取了以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策略,贯彻“查、收、管、治、研、宣”六字方针,做到发现1例、治好1例、帮扶1例,对外地输入的患者一视同仁:①在发现病例(查)方面,桐乡市皮肤病防治院采取了全民普查、线索抽查、家庭健康检查、巡回皮肤病门诊、重点普查等多种形式开展疫情调查,有效地发现了病例。我市采用线索调查(麻风可疑症状监测)代替普查早期发现麻风病例的方法行之有效,于2011年在浙江省推广,证实为适合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推广实施的防治措施[7];②在控制传染源(收)方面,成立麻风村收治患者,先后在不同乡镇建立了6个麻风村,有效地控制了传染源;③在管理患者(管)方面,根据流行范围广、患者多和防治力量相对不足的现状,建立了“麻风病三级防治网”,即由县麻防站、乡镇卫生院麻防兼职医师、村卫生室管麻防。基层专(兼)职医务人员每个月1次上门检查病情,每季度1次送药上门、清点药物,并不定期做氨苯砜尿定性试验。在发药、送药和监督服药各个环节做到经手人签字盖章;④在治疗患者(治)方面,我市在1986年前采用氨苯砜单药疗法,1982年作为试点开始推行利福平与氨苯砜联合化疗,1986年后全面落实WHO推荐的联合化疗方案;⑤在开展研究(研)方面,作为项目点对麻风病患者的治疗、畸残康复和经济康复进行了探索;⑥在普及宣传(宣)方面,通过麻防图片、讲座、开展“麻防知识健康教育周”和“学生团体检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

综上所述,经过70年的防控,逐阶段降低了麻风病的发现率和患病率,减少了儿童发病,实现了户籍人口连续8年无发病。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特别是建立“麻风病三级防治网”以及以线索调查代替普查的策略被证实行之有效。

猜你喜欢

麻风麻风病桐乡市
关注麻风,消除歧视, 共同走向文明进步
日本向麻风病患者道歉
如果我是……
浅谈麻风病
长寿花
英国红松鼠携带麻风病菌株
消除麻风在行动
麻风树理想的生物质作物
浙江省麻风病防治人员对麻风病的知信行调查
一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