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2022-01-08苏育苗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德育教育语文教学

摘要:德育教育的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设不同的学科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初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是德育教育重要的载体。将语文教育与德育知识进一步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初中生来说开展德育教育能够有效的提升中学生的德育素养,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因此社会发展方向决定了青少年思想品德培养的具体要求,对于指导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德育教育,语文教学,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通过教育为国家培养具备高素质的新时代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当今社会大潮中思想道德品质的高低与学生今后的发展道路息息相关,决定个人的发展的广度及宽度。特别是在中学时期,是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对于义务阶段的教师,如何在学习及生活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能够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培育真正的道德品质、行为素质卓绝的人,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事业。“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充分体现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与普及性,学校作为德育教育最前沿的阵地,通过开设不同的教学方式穿插进行德育教育,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工作,处处体现人文精神。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正确地学习、理解和使用规范汉字的语言。更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情趣、态度的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道德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良好的个性、美好的品质。

一、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社会价值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是立民之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关键。 “立德树人”也就成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牢牢保卫教育的发展方向,实现教育方式的转变。并且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德”字,即是对学生培育的基本方向,也是教师教学大纲修订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学校慢慢步入社会,从理论到实际的过度 [1]。

二、中学生加强语文课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1、德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的延续

如今世界风云突变,社会不断變化,人民逐渐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浪潮,因此传统教育也就无法适应如今社会环境,我们需要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协调时代特点,形成符合时代主流的教育形式。不少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体制模式下,德育教育处处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意义,也奠定了素质教育的核心地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是德育教育重要功能,是学生未来立足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因此,德育教育也就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

2、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化知识

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教育是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关键时期,在校学习期间学生大都以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学习成绩及基本能力的提升,但是学生如果具备更好的德育素质,加以教育和引导,可以是学生的学业成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生自然和人文知识提升的基础,引导他们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在这种逐步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综合进步。所以德育教育绝对不能忽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为主的现行体制下,一味注意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忽视学生的道德培养,导致社会道德的不断退步。因此,真正的教育实质是提升学生的德育教育[2]。

3、德育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意识

班级授课是目前我国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在这个团体中,学生的言语行为、自身道德与他人息息相关,与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的影响。因此学生的交流方式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教育的培养方式。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随时注意学生的思想的变化,结合自己所处的环境积极的引导他们,开展积极的班级活动,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团队到来的优越,培养学生的团队思维和意识。使得学生们能够相互相助,引起初中阶段学生的共鸣,意识到团队的重要性,才能在今后的学生和事业中如鱼得水。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1、将理论教育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

优良品质的建立,要经历漫长的阶段,大体需要经历理想的树立,行为的规范,意志的锤炼等过程。在生活中参加社会实践获得,重新认识生活中的自己,能够在今后的是更好的适应社会。将学校学习到的人文教育投入到生活运用中,更好的理论结合实际。但目前德育的课程大多局限与课堂,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造成了学校与社会的脱节,所以在当今社会中我们会经常发现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之后渐渐的迷失了自己,这就是不能将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后果[3]。

2、课堂中要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师的解惑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已经不仅仅想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想接触到课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因此倡导新型课堂模式就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桥梁。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习掌握主动权,鼓励通过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自身启示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触,思想和观念因此交互,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发展。

结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真正的教育并不局限于自然和人文知识素养,更体现在学生思想素质的养成。德育教育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工作,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形成新型课堂模式,培养新型的教师学生关系,确立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打下夯实的基础。将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初中学生的语文课程渗透德育教育必将适应新形势的冲击,形成全新的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凌伯新.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型对策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192-193.

[2]盛立波.初中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开展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8):18.

[3]王琼琼.浅谈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19(07):97.

作者简介:苏育苗,199103,女,汉,山东诸城市,本科,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方案德育教育语文教学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