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内驱力

2022-01-08张萍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

张萍

摘要:心理学家荣格先生告诉我们:内驱力指的是个体在和环境自我交流的过程中,给个体积极暗示的生物信号。如果一个孩子在与其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互动中,能够不断获得尊严感、信任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以及由此带来的幸福感,强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让他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对自我的认知更多来自周围人的评价,尤其是父母和教师的评价。因此,如何帮助孩子获得幸福感,从而激发孩子的求知内驱力,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并研究的一件事。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求知内驱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语文学习求知内驱力是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对于获取新知识的渴望,学生求知内驱力的水平对学习效果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国内外对于求知内驱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心理学范畴,很少将求知内驱力与语言学习相结合进行探索。语文学习参与也被称为“学习投入”,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投入的身心精力。

一、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

创新产生乐趣,重复令人厌倦。无论一件多么新鲜有趣的事情如果时时刻刻发生,天天发生,不断以同样的方式、同样的风格出现,就容易倒人胃口。而同样是一根萝卜,换个烹饪方式,昨天煮着吃,今天切丝凉拌,就可能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学同样如此,需要教师创新方式,丰富手法,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产生对学科知识的求知欲望。灵活掌握课堂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上文提到,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找到状态,驾轻就熟,自由挥洒,但这里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而是科学设定,更不是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也不是自己的独唱到底。一个好的课堂,必然是一个思维活跃的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的课堂。一堂成功的课堂,不仅需要教师讲得好,更需要课堂的设计好,需要教师启发、引导、点拨,做好引导作用,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求知的积极性,教师要善于搭台子给梯子,给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的好处是给优秀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并有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己会和教会别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层次,后者比前者更高级,需要本人对某个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更熟悉的把握。

二、推进主体阅读,诱发学生求知内驱力

针对课内外的阅读文本,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推荐好相关的阅读文本,让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阅读活动;同时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阅读文本内容,教师还应该有针对性地开展精读活动,增强阅读素养。如针对教材内容可以选定章节,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再自主提问,全班共同讨论,分享阅读成果。让学生在阅读中对疑惑的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总结归纳,养成爱提问的习惯。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加强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对文本进行再次深入分析,加深对书本的印象,解除先前的疑惑,诱发学生阅读内驱力,在阅读中享受快乐。针对阅读题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将文章的脉络结构通过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抓住文本的核心词语,形成整体认知。比如,当学生读完整本书后,可以从整体上对照书本目录,让学生根据提示语自己畅谈体会,提取各个段落的关键词,分析其中的事件发展过程、人物形象等,将每章节的主要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串联起来,既起到阅读巩固的作用,又能够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有把握。

三、引导主动提问,点燃学生求知内驱力

提问是课堂教学必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科不科学,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有没有关系,教师都要耐心倾听,相时引导。有时我们会觉得学生提出的问题毫无意义可言,但事实上,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就证明他在思考,应当引起教师重视。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奖”到用时方恨少。就我们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奖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奖励不一定是物质的,面对学生的提问或回答,一句简单的“你真棒!”“你提的问题真妙!”“你想到老师的心里去了!”都是对学生质疑意识的积极肯定。我曾在学生日记本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今天我终于站起来回答问题了,可是,好緊张啊!也不知道老师说的‘嗯’是什么意思……”可见,学生是多么重视老师的评价啊!所以学生的主动提问,绝对少不了老师的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在班级里开展“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评比等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在学生中形成比、学、帮、超的勇于质疑的良好风气,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主动质疑,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创造始于问题”,认真思考了,学生才会有问题。只有经过充分的交流,学生才尽可能有更多的机会提出问题,并能在聆听别人的意见和思考其他同学的问题时检测自己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改善认识结构中不完善的地方,深化自身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预习时间思考,并把遇到的问题写下来,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解决。接着,由学习小组组长整理组内的遗留难题,课前抄到黑板上,等到课堂上由老师组织集体一同讨论解决。通过反复实践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步步浓厚起来,主动学习的欲望会越来越强烈,长期下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肯定会不断加强。

结束语

内驱力的大小决定学习动能的大小,学习动能的大小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唤醒孩子的求知内驱力。只有当孩子愿意学习、乐意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思维能力和健全人格。

参考文献

[1]陈兴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内驱力[J].新课程(小学),2019(12):179.

[2]于会祥.激发学生向上的内驱力[N].中国教师报,2019-10-23(013).

[3]廖海蓝.促进学生生命内驱力,构建小学语文共享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41-42.

[4]曹钱建.浅谈学生“内驱力”的提升[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8(15):88.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