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早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2-01-08王文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23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胃肠道

王文祥

急性阑尾炎(acute appendicitis)为普外科常见急腹症,发病原因与阑尾梗阻、细菌感染等因素相关,出现阑尾下层炎性水肿、化脓、穿孔等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下腹急性剧烈腹痛感受[1]。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为该病主要诊断办法,可明确不同疾病类型,以便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急性阑尾炎确诊后采用保守治疗,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静脉营养支持等方式改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效果有限,延误病情,甚至增加组织粘连、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影响预后。为此,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6例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早期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86例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体征、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等检查确诊为急性阑尾炎;②精神状态正常,可配合完成治疗;③患者、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心、肝、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②合并严重感染性症状;③合并恶性肿瘤;④经保守治疗后顺利出院者;⑤药物治疗禁忌、手术治疗禁忌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早期保守治疗,嘱患者卧床休息,禁食,静脉营养支持,抗生素消炎等保守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若保守治疗无效,则予以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手术治疗,连续硬膜外麻醉,右下腹麦氏点做4 cm 左右切口,逐层切开,探查腹腔,吸出腹腔积液,找到阑尾组织,钳夹阑尾组织,提起阑尾并观察阑尾根部及盲肠末端,游离系膜,分离周围粘连组织,切除阑尾根部,甲硝唑与生理盐水冲洗腹腔,逐层缝合。术后3 d 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判定标准[2]:显效:患者腹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腹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改善;无效:未能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时间及胃肠功能恢复时间。③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粘连性梗阻、切口感染及术后出血。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97.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治疗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治疗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治疗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1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阑尾炎为临床常见疾病,体征检查主要特征为右下腹转移性压痛、反跳痛,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右下腹阵发性剧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单纯体征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难度较高。白细胞升高为该病主要血常规特征,但若免疫功能抑制、老年体弱患者,白细胞计数水平可能不会明显提升[3]。影像学检查为该病重要诊断方式,对阑尾充血、渗出、水肿、粪石等特征诊断检出效果明显,如在超声诊断中呈现低回声管状结构,横切面同心圆似靶样显影,直径≥7mm,均为急性阑尾炎经典图像;若伴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出现阑尾周围粪石征象,若已经扩散为腹膜炎时出现肠麻痹胀气、大量腹腔渗液等情况;同时应用超声检查可对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输尿管结石等进行有效鉴别[4]。

保守治疗为急性阑尾炎基础治疗方式,包括卧床休息、禁食,减少胃肠道压力,静脉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基础营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为急性阑尾炎重要保守治疗方式,通过破坏细菌结构、减少细菌数量,以改善肠道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效果。但保守治疗方式对炎症范围大、感染程度严重患者治疗效果有限,且随保守治疗时间延长,可能会增加炎性粘连程度及治疗难度、并发症发生率,影响预后。手术治疗为急性阑尾炎主要治疗办法,通过在病灶位置做切口后探查腹腔,吸出积液、分离粘连组织、切除阑尾,在短时间内改善临床症状,尽管在术后短时间内会增加患者手术相关疼痛感受,但炎性病灶清除后生理性疼痛可随切口愈合逐渐改善,达到快速改善其生命体征的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两种方案治疗,对照组为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观察组为早期手术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确诊后接受早期保守治疗,尽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炎症反应状态,但受患者疾病程度影响保守治疗无效,提示患者炎性疾病较严重,可能已经出现腹膜炎、炎性分泌液渗出等情况,并随治疗时间进展,可能引发阑尾周围粘连,但因两组均进行手术治疗,包括吸出渗出液、解除粘连等治疗方式,因此两组术后治疗总有效率水平相近[5]。但在具体数值比较中,观察组仍稍具优势,考虑原因可能与观察组粘连程度小、手术创伤较低等因素相关,可减少炎症反应蔓延范围,改善腹痛、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因此最终治疗效果稍具优势。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在对照组治疗中,保守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增加治疗时间;在对观察组治疗中,在发病早期即接受手术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炎症反应程度,因此可缩短治疗时间。在胃肠道功能恢复中,对照组治疗期间早期保守治疗无效时间内可能会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后在接受手术治疗中受其粘连程度、炎症反应范围等因素影响,手术时间相对较长,手术创伤较大,影响患者胃肠道功能康复速度,因此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在观察组治疗中,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炎症蔓延,减少患者手术创伤,缩短其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达到缩短康复用时、改善预后之效[6]。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原因为,与早期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相比,在确诊后早期手术治疗可避免炎症蔓延影响手术治疗难度,减少患者术中软组织损伤,保证局部血流状态及免疫功能稳定性,降低切口感染发病率[3];且在观察组患者治疗中,可避免炎症蔓延增加软组织粘连,进而减少解除软组织粘连手术步骤,减少患者术后创面渗液、渗血量,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达到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

综上所述,对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可缩短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可积极应用。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胃肠道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加速康复外科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在肝移植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胃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