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在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1-08黎冬韵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个体化循证肺结核

黎冬韵

广东省高州市慢性病防治站肺科住院部,广东 高州 525200

肺结核和2型糖尿病均为临床常见病,据数据统计,肺结核患者中合并2糖尿病发病率占6%~20%,是健康者的5~12倍,同时,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易造成患者的心理问题和增加经济负担[1]。两者并存可互相影响,由于治疗时间长,并发症多,难度大,如果未遵医嘱治疗或护理干预不到位将直接影响疗效以及患者身心健康,从而引发耐多种结核病,甚至死亡[2]。有研究指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遵医行为,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3]。而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在施以药物干预的同时,还需加以合理的饮食管理[4]。但因患者个体存在差异,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常规的饮食指导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还需为患者制订人性化、个体化的医学营养治疗,在遵循患者饮食习惯的基础上,又能有效控制血糖[5]。且研究证实,循证护理在护理方案的制订上有据可循,更具科学性和创新性[6]。因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该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0例,分析循证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性16例、女性19例;年龄33~67岁,平均年龄(54.72±6.36)岁;糖尿病病程4~12年,平均病程(10.42±2.23)年;肺结核类型:干酪性肺炎7例,空洞型肺结核8例,浸润型肺结核16例,继发性肺结核4例。研究组中男性13例、女性22例;年龄31~65岁,平均年龄(54.69±5.85)岁;糖尿病病程3~11年,平均病程(10.18±2.41)年;肺结核类型:干酪性肺炎5例,空洞型肺结核9例,浸润型肺结核14例,继发性肺结核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7];②痰结核菌检测均为阳性,且均为非活动型肺结核患者;③同时接受胰岛素注射及抗结核药治疗者;④患者本人知晓该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获得家属同意。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者;②合并心肝肺肾等器官衰竭、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③自行中断治疗者;④对结核药过敏者;⑤低于小学学历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两组均干预3个月。常规护理:具体方式为开展讲座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各种药物治疗的效果及不适情况,饮食方面指导患者积极补充蛋白质、限制水盐摄入、减少糖类摄入,运动方面应鼓励患者多运动,并指导患者家属加以协助。在此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具体如下。

(1)建立循证护理小组:成员包括主任医师和护士长各1名、5名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士,统一进行培训,每日查房并记录发现的问题,同时寻找循证证据,提出循证问题[8]。

(2)循证总结:①糖尿病、肺结核均属慢性长期疾病,患者抵御能力偏低,得出其饮食问题,需注意机体营养功能;②由于患者长期血糖较高,饱受疾病折磨,生活质量低下,且多为老年群体,对疾病认识程度不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故需在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知识培训的同时,给予对症控制血糖及并发症预防处理[9]。

(3)循证实践:根据以上问题以及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制订护理干预措施,并由护理小组实施。①个体化营养干预:首先由专业的营养师对于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况、营养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初步评估和了解,根据患者需求和日常饮食习惯,在原有的饮食习惯上,按照患者的需求,以控制血糖水平为目的进行饮食调整。其次对患者每日需要量进行分配,以热量摄入为例,每天每公斤体质量应摄取热量为25 cal左右,早餐、午餐、晚餐分别为30%、40%、30%为宜;并根据其个人偏好制订个体化食物摄取种类,以粗粮为主,包括玉米、小麦、豆制品等,以含糖量低的新鲜蔬菜、水果为主导。最后每日监测血糖情况,定期由营养师对患者进行随访,如血糖控制不理想,分析其原因,适时进行对症的饮食调整,同时让患者参与制订饮食计划,以提高其依从性,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10]。②并发症防控:由专业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咳痰、翻身,并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翻身、拍背,以防痰液无法排出,引发肺部感染;医护人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控制并发症的发生、药物反应及病情变化,肺结核患者因为抵抗能力低下,在服用药物后,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医护人员要随时察患者的不良反应,如有发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同时观察患者的药物是否出现不良反应,一经发现有咯血、胸闷、呕吐等状态应及时上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③心理指导:由专业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成功案例,以增强患者信心,并告知患者该疾病治疗有效性、成熟性,缓解患者恐慌情绪。④出院指导: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保持密切的联系,每周对患者家属进行电话联系,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用药及血糖控制情况进行了解,可开设微信公众号或建设微信群,这可及时了解患者或患者家属对疾病的疑惑,同时便于研究者获得反馈信息以及完善教育方案。

1.4 观察指标

①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包括痰菌转阴时间、结核病灶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状态等)和护理满意度。结核病灶控制[11]:痰检和痰培养均为阴性,发热、咳嗽、咳痰、咯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感染灶完全吸收。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高于90分视为满意。

②血糖控制效果:包括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水平。分别抽取患者清晨肘静脉血5 mL、餐后2 h血5 mL,采用氧化酶法对其进行检测及记录。

③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采用自制的《肺结核及糖尿病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肺结核预防措施、肺结核传染途径、糖尿病自我监测、胰岛素注射方法、饮食运动治疗方法。

④总体生存质量比较: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11]进行评估,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4个领域,共29个条目,各项分值为1~5分,得分越高表示总体生存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的痰菌转阴时间(12.68±1.73)d显著低于对照组(17.42±1.9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57,P<0.05);研究组结核病灶控制率(97.14%)和护理满意度(97.1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4.29%、8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86%)显著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结核病灶控制率、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干预前,两组血糖FPG、2 hPG、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血糖FPG、2 hPG、HbA1c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FPG(mmol/L)干预前 干预后2 hPG(mmol/L)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7.58±1.67 7.56±1.64 0.051 0.960(6.64±1.44)a(5.47±1.19)a 3.705<0.001 10.56±1.71 9.84±1.35 1.955 0.055(8.65±1.56)a(7.33±1.42)a 3.042<0.001 HbA1c(%)干预前 干预后6.67±1.87 6.44±1.67 0.543 0.589(5.34±0.93)a(4.23±0.86)a 5.184<0.001

2.3 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关于肺结核传染途径、糖尿病药物使用方法、饮食运动治疗方法、胰岛素注射法的知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较干预前WHOQOL-BREF评分有提高,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干预前WHO-QOL-BREF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评分提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生理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35)研究组(n=35)t值P值12.56±3.03 12.54±3.06 0.028 0.978 13.23±2.89(21.34±2.48)a 12.600<0.001心理干预前 干预后社会关系干预前 干预后15.23±2.34 15.26±2.78 0.049 0.961 16.19±2.67(21.85±2.69)a 8.345<0.001 9.46±2.19 10.12±2.38 1.207 0.232 10.36±2.75(14.65±2.25)a 7.143<0.001环境干预前 干预后10.27±3.12 11.53±3.24 1.657 0.102 11.53±3.16(16.87±3.72)a 6.472<0.001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性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之势,其病情往往较难控制,易复发,同时肺结核患者更易合并糖尿病,严重威胁着人们健康[12]。两种疾病并存,互为因果,导致其康复周期较长,护理难度加大,增加患者家庭及社会医疗负担[13]。且该类疾病呈慢性发展,尚无根治手段,治疗多以控制疾病发展为主,且多数患者对疾病认知不足,还会最终导致病情恶化,因此施以积极有效的护理对促进该类患者促进康复具有积极意义[14]。

学者田甜[15]报道,循证护理可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陈梅英等[16]研究发现,个性化饮食指导能稳定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缩短住院时间。鉴于以上研究报告的可行性,加之该院一直致力于改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护理方法,故该研究采取循证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共同应用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中,分析其应用价值。首先,循证护理实施前寻找循证证据和提出循证问题,为护理方案的制订奠定了科学有效性、计划性和目的性[17]。随后,具体实施护理方案,包括饮食指导,并发症防控,心理指导等;其中个体化饮食指导,通过制订患者饮食方案以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并根据患者自身习惯,进行合理饮食搭配,同时指导患者对血糖进行密切监测,定期针对血糖监测变化情况进行再次调整饮食结构等,并多次举行肺结核并糖尿病饮食相关讲座,或以健康教育的形式对患者进行科普,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使其认识到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增加患者依从性,从而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18]。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痰菌转阴时间、结核病灶控制和血糖控制指标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疾病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为在循证护理指导下,患者对疾病及治疗意义充分了解,使得用药积极性增加,更好地防控并发症;个体化的饮食指导和自我血糖管理,帮助患者实现血糖控制和结核病灶控制。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更高,证实了该护理方案的有效性。该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WHO-QOL-BRE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该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的基础上,增强了自我管理意识,进而严格控制血糖,从而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恢复正常并提高。该研究为单中心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且受限于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故后期还可延长随访时间,增加样本量做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联合个体化营养干预可有效提高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结核病灶控制率,缩短痰菌转阴时间,还可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和护理满意度,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个体化循证肺结核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爱情是一场肺结核,热恋则是一场感冒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疣状皮肤结核合并继发型肺结核1例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