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01-08马云香李秀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孕妇新生儿血糖

马云香,李秀梅

青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东 潍坊 262500

根据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有糖尿病成人患者约4.25亿,其中20~79岁女性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8.4%,而且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的数目可能达到6.29亿[1-2]。糖尿病可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几种类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是妇女妊娠期较常见合并症之一,多发生于妇女妊娠的中、晚期,主要是由于妇女妊娠后机体糖代谢出现异常而发病,该病可能导致孕产妇感染、羊水过多、高血压等,甚至影响到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如可引起胎儿高血压、巨大胎儿、新生儿低血糖等并发症[3]。近些年,随着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调整,使该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达到15%以上,而且孕产妇如果患有糖尿病,则90%以上会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4]。妊娠期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妊娠导致妇女机体产生较多的生理变化,包括葡萄糖的需求增加、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有时测定空腹血糖可能为正常水平,所以大多数患者自身不会有所察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疗、运动疗法以及药物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以确保母婴的安全[6]。近来有研究表明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连续临床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妊娠结局,保障孕妇及婴儿的健康。该研究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予以不同的护理措施以观察连续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年龄≥18岁的孕产妇;③知晓该研究具体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其他严重基础性疾病的女性患者;②合并有其他类型高血压的患者;③患有精神疾病、依从性不高的患者。该研究通过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中,年龄23~45岁,平均(33.24±4.52)岁;孕龄23~32周,平均(27.41±2.49)周;体质指数(BMI)28.48~35.67 kg/m2。观察组中,年龄22~40岁,平均(31.23±4.52)岁;孕龄22~33周,平均(26.89±2.53)周;BMI:28.71~36.09 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进行常规血糖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病情进展,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要及时进行正确处理,以及对患者出院回家后的饮食、运动及用药进行指导。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连续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为患者答疑解惑以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同时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合理的心理疏导。建议家属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受到足够的情感支持,有助于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过程以尽快恢复身心健康。②饮食护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饮食方案,患者可以适当多食用高纤维素、高蛋白的食物,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禁止食用辛辣、生冷等刺激性强的食物,还有禁止暴饮暴食的行为。③锻炼指导。指导患者在餐后1 h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因为餐后立即运动容易发生低血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餐后最佳的运动方式是散步,还可以选择进行孕妇瑜伽锻炼,关键是选择力道轻柔、动作幅度小的锻炼方式,时间持续0.5~1 h左右即可,患者需要在锻炼过程中根据自己状态进行适当休息。④健康宣教。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知识讲座,并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相关内容,争取让孕妇了解更多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确诊后的治疗措施以及该病对孕妇本身和胎儿的不良影响,提高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另外,在患者出院前,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以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叮嘱患者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以及家属要起到监督作用,督促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进行适当锻炼,尽可能通过饮食控制血糖水平,进而有效保障孕妇及胎儿的健康,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分别测定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以及餐后2 h血糖(2 hPG)水平。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比如妇女剖宫产、产后出血及感染等的发生情况;以及新生儿的结局,如巨大儿、胎儿畸形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等不良结局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相关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PG和2 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FPG和2 hPG水平都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者相关血糖指标比较[(±s),mmol/L]

组别干预前FPG 2 hPG干预后FPG 2 hPG对照组(n=54)观察组(n=54)t值P值8.89±1.53 8.76±1.49 0.447 0.656 11.12±1.75 11.09±1.70 0.090 0.928 6.70±1.39 5.02±1.21 6.699<0.001 9.23±1.62 6.90±1.58 7.566<0.001

2.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患者剖宫产、产后出血以及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为7.41%,对照组患者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比较[n(%)]

2.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新生儿巨大儿、畸形以及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观察组发生率为7.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结局比较[n(%)]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妇女妊娠期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大多数发生于妊娠的中、后期[7]。由多个国家参与的高血糖与不良妊娠结局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妊娠24~28周时,即使孕妇的血糖仅有轻微的升高,若未进行有效控制,则孕妇及胎儿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也会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增加趋势,而且大多数合并症的发生并没有风险阈值[8-9]。通常情况下,孕妇被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后,会导致患者产生紧张、忧虑等不良情绪,精神压力增大,进而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为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10-1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饮食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往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较为局限,使得患者在较长的孕期过程中不能得到连续的护理[12-13]。有研究发现,如果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即在住院期间予以细致的护理,出院后仍继续进行护理[14-17]。但该护理方法的效果尚未得到验证,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该研究通过选取108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连续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无论接受常规护理或连续护理,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陈伟凤等[18]的研究结果与该研究一致,发现采取连续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水平均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同时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接受连续护理干预患者的妊娠结局较好,剖宫产、产后出血、感染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仅为7.41%,而对照组患者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5.93%,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发生率低(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现巨大儿、畸形、病理性黄疸等不良结局的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27.78%(P<0.05)。董波萍[19]也对连续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护理的价值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研究组(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连续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患者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获得不错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该方法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孕妇新生儿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猪的血糖与健康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