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谷胰岛素与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对比

2022-01-08伍洁燕甄文明冯秀娟黎坚健伍佩慈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聚体甘精低血糖

伍洁燕,甄文明,冯秀娟,黎坚健,伍佩慈

台山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台山 529200

糖尿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安全。糖尿病中大部分患者为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为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常伴有心血管功能、心功能、肾脏功能和神经功能慢性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2]。胰岛素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方式之一,门冬胰岛素作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常在餐前进行注射,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3]。近年来研究发现,胰岛素联合治疗能有效强化降糖作用,减少单独胰岛素的使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4-5]。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92例糖尿病患者,分别使用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分析对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随机数表法将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均分为德谷组(n=46)和甘精组(n=46)。该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德谷组中男女比例为28∶18;年龄31~78岁,平均(51.9±4.4)岁;病程1~16年,平均(5.8±1.5)年;体质量43~105 kg,平均(68.4±5.8)kg。甘精组中男女比例为25∶21;年龄30~79岁,平均(51.5±4.2)岁;病程1~18年,平均(6.2±1.6)年;体质量42~101 kg,平均(67.6±5.5)kg。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体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②符合使用胰岛素治疗指征的患者;③依从性较好,能按时遵医嘱进行胰岛素治疗的患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对该研究用药过敏的患者;②有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③同时参加其他研究者;④使用其他基础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患者。

1.2 方法

德谷组患者采用德谷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起始总剂量=(0.4~0.5)IU/kg×体质量(kg)。每日20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德谷胰岛素(规格:300 IU/3 mL;国药准字J20171096),初始剂量为10 U,1周后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进行调整,每次增减2~4 U,注射剂量为每日总剂量的50%;每日三餐前15 min给予患者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规格:300 IU/3 mL;国药准字J20150072),注射剂量为余下50%总剂量按3次注射分配比例。

甘精组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起始总剂量(10 U)、注射时间及注射方法与德谷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将德谷胰岛素换为甘精胰岛素(规格:300 IU/3 mL,国药准字J20140052)。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根据疗效标准[6],显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恢复正常,糖尿病症状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有所降低但未恢复正常,糖尿病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患者血糖未降低,甚至升高,糖尿病症状未改善。血糖水平观察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 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水平。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体质量增加和皮下硬结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德谷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5.65%,明显高于甘精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 hPG以及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德谷组FPG、2 hPG以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甘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s)

组别德谷组(n=46)甘精组(n=46)t值P值F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2 hPG(mmol/L)治疗前 治疗后11.56±2.79 11.52±2.73 0.070>0.05 5.48±1.13 6.14±1.25 2.656<0.05 16.28±3.55 16.21±3.48 0.096>0.05 8.45±1.43 9.26±1.57 2.587<0.05 HbA1c(%)治疗前 治疗后9.09±1.24 9.12±1.28 0.114>0.05 6.02±1.03 6.64±1.19 2.672<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不良反应发生率德谷组(4.35%)明显低于甘精组(1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多为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所致[7-8]。患者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特征,长时间高血糖会引起血管、神经病变,造成器官功能减退甚至衰竭,严重者甚至死亡,危害患者生命安全[9]。近年来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2型糖尿病发生率与日俱增,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10]。

目前研究显示,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时,β细胞功能下降50%以上,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β细胞功能进一步下降[11-12]。因此若不及时治疗,患者长期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导致胰岛β细胞受损,可能引发心血管病变、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肾脏病变等。因此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是阻止糖尿病进展的重要措施。

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门冬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门冬胰岛素是速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餐前使用,可与肌肉和脂肪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合,达到抑制糖原分解,促进葡萄糖吸收的效果[13]。随着对2型糖尿病的深入研究,部分学者推荐联合使用胰岛素,达到更强更好的降糖作用。甘精胰岛素是临床上第一个有效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情况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能平稳地降低血糖,有效补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14]。但研究显示,单独使用甘精胰岛素时对餐后血糖控制效果较差[15]。德谷胰岛素是一种超长效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在临睡前注射,降血糖效果较为平稳[16]。该研究通过对该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德谷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结果显示,德谷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甘精组;德谷组FPG、2 hPG以及HbA1c水平均低于甘精组。这是由于德谷胰岛素半衰期约为25 h,约是甘精胰岛素的2倍。德谷胰岛素效果能持续约42 h,且药物没有峰值,降血糖效果平稳[17]。在Haluzík M等[18]的研究中显示,德谷胰岛素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时,给药后第1个和第2个12 h期间,德谷胰岛素血清浓度分布相同;而甘精胰岛素仅在给药后第1个12 h浓度较高,之后浓度呈降低趋势。因此德谷胰岛素相对于甘精胰岛素具有更稳定的药代动力学,降糖效果更平稳。还有学者研究发现,德谷胰岛素在皮下注射后呈多六聚体构型,而发挥药理作用的仍为胰岛素单体。在加入螯合剂螯合锌离子后,多六聚体构型被破坏,表明锌离子在皮下注射胰岛素呈多六聚体构型中起到重要作用,随着锌离子释放,皮下多六聚体构型缓慢释放单体入学,从而发挥持久的降糖作用,可见多六聚体构型在延长作用时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

该研究还发现,德谷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甘精组,其主要是低血糖方面低于甘精组。结果提示德谷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低于甘精胰岛素联合门冬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一般容易出现夜间低血糖,血糖变异性可以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低值和高值之间的波动改变情况。研究认为,德谷胰岛素的日间变异性仅为甘精胰岛素的1/4[20]。因此德谷胰岛素发生变异的可能性更低,对血糖控制更平稳,发生低血糖的概率更低。

综上所述,德谷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较好效果,能有效控制血糖,不良反应少,不易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聚体甘精低血糖
PET熔融缩聚与溶液解聚形成环状低聚物的对比分析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格列美脲与甘精胰岛素联合治疗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甘精胰岛素联合赖脯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
川崎病患儿血清学D-2聚体与C反应蛋白表达分析
苯丙氨酸解氨酶印迹交联酶聚体的制备及部分催化性能研究
以粗孔微球硅胶为核芯的交联酶聚体的制备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
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