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钴胺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震动感觉阈值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2022-01-08袁志新罗菊红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3期
关键词:硫辛酸半胱氨酸神经

袁志新,罗菊红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湖北 孝感 432900

2型糖尿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其多发人群为老年人,近些年该病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1]。研究指出,患者病情若得不到有效抑制,极易引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DNP以震动觉、温度觉出现异常[2];踝反射完全消失,感觉减退并伴有麻木及疼痛为主要症状[3],若治疗不及时会发展成为糖尿病足,对患者正常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现阶段治疗DNP的主要方式是药物治疗,甲钴胺是最常见的药物,该药物本质上是一种维生素B12的衍生物,可有效修复受损神经。但相关研究指出,采用甲钴胺单药治疗DNP效果不佳,因此可联合采用α-硫辛酸进行治疗,该药物是一种抗氧化剂,可发挥提升抗氧化水平的效果,有效保护机体内的组织避免氧化应激的过度损伤[4-5]。该研究采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的方式对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整体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前瞻性选择于该院进行治疗的DPN患者12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60例,年龄60~76岁,平均(67.43±3.56)岁;糖尿病病程3~17年,平均(6.54±2.43)年;DNP病程4个月~6年,平均(2.54±1.22)年;对照组患者60例,年龄61~77岁,平均(65.45±3.21)岁;DNP病程4个月~6年,平均(2.65±1.13)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晓该研究方案且签署同意书,该方案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有DNP的相关诊断标准[6];②均经神经系统、血尿常规、CT、肌电图及临床症状确诊为DNP。

排除标准:①合并肾、肝、心等重大脏器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治疗前1个月内有免疫抑制剂、抗肿瘤和抗感染治疗者;③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甲钴胺(国药准字H20060921)静脉推注治疗,0.5 mg/次,1次/d,需连续治疗6周。

研究组患者在采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国药准字J20090105)静脉滴注治疗,在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0.6 g硫酸锌,1次/d,需连续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

1.4.1 治疗效果 于治疗6周后判定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主要症状完全消失,神经电理等指标恢复正常,且不会对生活造成影响为显效;主要体征、症状以及神经电理出现部分改善,部分影响正常生活为有效;常见症状及神经电理状态改善不明显且出现恶化和加重的趋势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7]。

1.4.2 震动感觉阈值 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检测患者震动感觉阈值(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VPT),采用仪器为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型号:Bio Thesiometer)。检测时患者取仰卧姿势,将探头垂直放置于患者双足的第一跖骨的关节头处,调整震动幅度,直至患者可感觉到明显的震动,记录VPT值,左右两侧的肢体均需要测量两次后取平均值。

1.4.3 神经电理学指标 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检测患者神经电理学指标,研究采用的仪器为肌电图仪(型号:Key-pointm)检测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右侧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ememotor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及右侧腓浅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

1.4.4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于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5 mL,EDTA抗凝处理后,3 000 rpm,离心10 min,取上层血清冻存于-80℃待测。研究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型号:AXSYM型),借助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PT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同侧患肢VPT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该指标均出现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76、3.713,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PT指标比较[(±s),V]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PT指标比较[(±s),V]

组别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左侧下肢治疗前 治疗后右侧下肢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 t值 P值20.42±4.32 20.38±4.41 0.050 0.960 16.06±3.27 18.49±3.59 3.876<0.001 6.233 2.575<0.001<0.001 20.53±4.30 20.65±4.33 0.152 0.879 16.43±3.24 18.65±3.31 3.713<0.001 5.899 2.842<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电理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MCV及SCV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出现提升,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66、9.401,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电理指标比较[(±s),cm/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电理指标比较[(±s),cm/s]

组别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MCV治疗前 治疗后SCV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 t值 P值36.41±3.40 36.29±3.32 0.196 0.845 46.45±3.54 41.16±3.47 8.266 0.011 15.844 7.855<0.001<0.001 38.53±2.30 37.85±2.51 1.547 0.124 45.22±2.42 40.71±2.82 9.401<0.001 15.522 5.868<0.001<0.001

2.4 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出现下降,研究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9,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比较[(±s),μ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研究组(n=60)对照组(n=60)t值P值21.87±5.23 21.65±4.87 0.238 0.812 13.43±2.46 17.76±4.21 6.879<0.001 11.311 4.681<0.001<0.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推进,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呈现出逐渐上升趋势[8]。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DNP,其发病率>60%,该病发病的早期病情隐匿难以发现,疾病进展到晚期会呈现进行性病变加重治疗难度。目前有关DNP的发病机制尚未达成统一定论,主流观点认为可能与神经营养障碍、氧化应激以及高血糖等有关。

目前治疗DNP常见方式是药物治疗,甲钴胺作为辅酶B12衍生物,可发挥修复神经和加速神经传导的作用,有效缓解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9]。但有数据显示,部分患者甲钴胺治疗效果不佳,因此需要探寻更好的方式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10]。α-硫辛酸是一种辅酶,具有抗氧化效果,可有效缓解氧化应激情况,联合甲钴胺可提升治疗效果[11]。

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整体疗效较对照组明显,提示联合硫辛酸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可修复受损神经,促进神经轴索再生。VPT是一种简便、无创的检测方式,现已广泛运用于DNP的筛查中,该值16~20 V提示可能出现DNP,>25 V提示可能患有糖尿病足[12-13]。该研究在VPT方面结果显示,研究组指标下降明显,提示联合硫辛酸治疗可有效降低高糖导致的氧化应激,修复受损神经,帮助肢体感觉的恢复,降低VPT水平。在神经电理学指标方面,研究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提示联合硫辛酸可有效提升神经内膜内实际血流量,改善神经营养状况,提升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改善神经电理学指标[14]。同型半胱氨酸实质上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可与体内的FA、ViB12发生作用共同参与到合成蛋氨酸的过程中,可以转化为α-酮丁酸、半胱氨酸等物质,或者会被直接释放到细胞外,血浆中该物质水平会出现提升,引发高同型半胱氨酸症[15]。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同型半胱氨酸指标明显降低,提示联合硫辛酸可降低微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的损伤,缓解神经系统出现的细胞毒副作用,改善神经细胞缺氧和缺血的状况。

综上所述,采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对DPN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改善患者VPT及神经电理指标,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指标。

猜你喜欢

硫辛酸半胱氨酸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西安地区同型半胱氨酸参考区间的初步建立
“神经”病友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86例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相关性分析
同型半胱氨酸、胱硫醚β合酶与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