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糖尿病的整体护理模式及实施效果分析

2022-01-08张约娩吴惠娜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分值整体家属

张约娩,吴惠娜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福建 厦门 3610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代谢性疾病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发生率较高。但数据显示,糖尿病的发病呈现年轻化,小儿糖尿病的发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1-2]。数据显示,国内糖尿病患儿的增长率为200例/d左右,且每年发病率按3%的趋势增长。小儿糖尿病患儿因长期高血糖,可导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影响患儿身心发育[3]。小儿糖尿病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病情持续加重,引起脱水、酸中毒等并发症,甚至威胁患儿生命安全。临床对患儿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患儿病情,促进患儿预后恢复,提升疗效。整体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服务模式,其从多个方面予以患儿护理服务,具有全面性、针对性。该院就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小儿糖尿病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进行探讨,旨在明确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0例小儿糖尿病患儿开展分组研究,选择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40例患儿为对照组,组内男24例,女16例;年龄3~8岁,平均(5.71±0.41)岁;糖尿病病程2~12个月,平均(7.52±0.22)个月。采取整体护理的40例患儿为观察组,组内男23例,女17例;年龄3~7岁,平均(5.74±0.52)岁;糖尿病病程2~11个月,平均(7.45±0.18)个月。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患儿实验室检查结合病情症状评估,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4]中提出的关于小儿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糖尿病;患儿信息资料完整;患儿家属在知情情况下加入研究。

②排除标准:伴有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伴有精神障碍、交流障碍;对研究药物过敏;伴有其他严重躯体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密切监测患儿血糖水平,掌握患儿病情变化,予以常规护理指导。加强对患儿输液量的控制,缓解患儿肾脏负担。首选浅静脉留置针,若不具备浅静脉留置针条件,则予以深静脉留置针。穿刺处保持干燥透气,每日需应用消毒液进行1次消毒。针头脱落后需对针头进行更换,严禁二次穿刺。严禁应用液体进行留置针维护。

1.3.2 观察组 观察组开展整体护理:①心理整体护理。加强与患儿家属的交流以及与患儿的互动,提升患儿的信任感、好感,并提升患儿家属的治疗信心。伴有意识障碍的患儿,通过言语以及抚触予以鼓励、支持,提升患儿依从性,予以患儿关心和照顾,稳定患儿情绪,使患儿感受到安全感。同时告知患儿家属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流程,并及时告知患儿家属病情变化,稳定患儿家属心理状态,并合理安排探访时间,使患儿得到充分休息。强调血糖水平对疾病的影响,提升患儿家属对血糖控制的认识。

②整体健康宣教。定期开展糖尿病主题讲座,由经验丰富且资深的医师向患儿家属普及小儿糖尿病相关知识,言语保持通俗易懂,并配合生动的案例介绍,体现糖尿病各项知识,同时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手册,提升患儿家属对糖尿病的认知,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耐心对患儿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解释说明,纠正其错误观念。

③病情整体护理。小儿糖尿病患儿存在较多并发症发生风险,需要加强实时监测,掌握患儿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密切监测患儿血糖水平,避免患儿血糖波动引发相关并发症,加重病情。加强对患儿日常饮食的指导,每日保留适当食物作为加餐补给,严禁蛋糕、糖果等甜食。胰岛素治疗期间对出现头晕、面色苍白、心悸的患儿,需要予以甜食或汤水,避免出现虚脱。胰岛素休克的患儿可出现昏迷以及失禁等症状,需要及时汇报医师进行治疗,并予以葡萄糖静滴。

④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胰岛素注射前,依据患儿饮食喜好、病情程度指导日常饮食,以高蛋白、高纤维素饮食为主,注重清淡,鼓励多食用果蔬,严禁食用刺激性食物。同时指导患儿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走等,并鼓励患儿家属陪同参与,有效稳定患儿血糖水平。

⑤日常生活整体护理。告知患儿家属药物治疗的方法以及用量,并说明药物治疗的作用,强调遵医嘱用药的重要性,指导患儿家属监测血糖,结合血糖水平实时对胰岛素用量进行调整,避免出现低血糖。患儿口腔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每天需清洁患儿口腔,避免口腔感染。

⑥人文关怀。创建温馨、和谐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环境舒适安静以及整洁卫生,护理人员需予以患儿尊重,每天主动予以患儿问候、微笑,主动对患儿讲故事,陪同患儿做游戏,拉近护患关系,使患儿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消除患儿对医疗环境的恐惧、陌生、紧张感,减少哭闹,提高其配合度。

1.4 观察指标

①血糖指标。干预前、干预后依次采集患儿空腹静脉血,应用自动生化仪对患儿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比组间干预前、干预后的指标数值。

②心理状态。通过记录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测数值变化,完成护理方案对患儿心理状态的影响评估,量表的评测分值与焦虑、抑郁情绪之间属于正向关系。

③护理满意度。由科室护士长自拟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价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态度,Cronbach's α系数=0.940,效度=0.841。量表分值为0~100分,分值>95分表示满意;分值为80~95分表示较满意,分值<80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100.0%。问卷回收率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指标比较

干预前组间血糖指标(FPG、2 hPG、HbA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血糖指标比较(±s)

组别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FPG(mmol/L)2 hPG(mmol/L)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15.42±1.21 15.50±1.25 0.291>0.05 8.01±0.21 9.88±0.42 25.186<0.05 10.47±1.67 10.38±1.88 0.226>0.05 6.04±1.16 7.66±1.42 5.588<0.05 HbAlc(%)干预前 干预后9.77±1.62 9.74±1.59 0.084>0.05 6.44±1.25 7.78±1.22 4.852<0.05

2.2 两组患儿心理状态比较

干预前组间心理状态(SDS分值、SAS分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分值、SDS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变化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变化比较[(±s),分]

SDS SA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55.32±1.42 55.20±1.52 0.365>0.05 39.42±1.52 48.21±1.55 25.608<0.001干预前56.21±1.25 56.23±1.29 0.070>0.05干预后38.12±1.25 46.21±1.42 27.046<0.001

2.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病情发展缓慢,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逐渐呈现年轻化,青少年、儿童群体发生糖尿病的数量也逐渐上升。糖尿病病情迁延,临床上缺乏根治方案,多应用胰岛素进行病情控制,稳定血糖,预防并发症[5]。小儿糖尿病主要指年龄低于15周岁的糖尿病患儿,病机为应激反应、感染性疾病引起的胰岛素功能异常而发病,其中5~6岁或11~13岁儿童是小儿糖尿病多发年龄段。糖尿病患儿年龄较小,机体器官机能尚未发育完全,若治疗不及时,可对患儿身心发育造成影响[6]。

临床指出,小儿糖尿病可对患儿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降低小儿机体抵抗力,且小儿群体因机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容易继发相关并发症[7-8]。

针对小儿糖尿病患儿,临床上需要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小儿群体年龄较低,且机体机能、自主意识较弱,临床治疗、护理难度较大[9]。常规护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对患儿症状体征的改善效果并不明显[10-11]。为保障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患儿舒适度,稳定患儿血糖水平,该院对小儿糖尿病患儿开展整体护理。结果得出,干预前观察组血糖指标FPG(15.42±1.21)mmol/L、2 hPG(10.47±1.67)mmol/L、HbAlc(9.77±1.62)%与对照组的(15.50±1.25)、(10.38±1.88)mmol/L、(9.74±1.59)%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 血 糖 指 标FPG(8.01±0.21)mmol/L、2 hPG(6.04±1.16)mmol/L、HbAlc(6.44±1.25)%均低于对照组的(9.88±0.42)mmol/L、(7.66±1.42)mmol/L、(7.78±1.22)%(P<0.05);干预前观察组SDS为(55.32±1.42)分、SAS为(56.21±1.25)分,与对照组的(55.20±1.52)分、(56.23±1.29)分相近(t=0.365、0.070,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为(39.42±1.52)分,SAS为(38.12±1.25)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8.21±1.55)分、(46.21±1.42)分(t=25.608、27.046,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李士会[9]对88例糖尿病患儿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SAS分值以及SDS分值改善情况均优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这与该次研究结果相符。表明开展整体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护理模式,更能改善患儿病情,促进患儿预后恢复[12-13]。分析认为,整体护理属于现代护理模式的一种,其讲究以人为本,通过予以患儿优质、连续、全面的护理服务,促使患儿身心得到改善[14]。其中心理整体护理关注了患儿、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通过沟通疏导使患儿依从性以及家属治疗信心提升[15]。日常生活整体护理则对患儿日常用药、胰岛素监测、口腔感染预防进行指导,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16-17]。病情整体护理则针对患儿出现的症状及时予以处理,并指导患儿日常饮食,促进患儿预后恢复[18]。健康宣教则对患儿家属进行知识普及,纠正其错误观念。饮食、运动指导则稳定患儿血脂血糖。人文关怀则消除患儿对医疗环境的恐惧感,拉近护患关系[19]。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儿开展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患儿血糖,缓解负面心理,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和应用。

猜你喜欢

分值整体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一起来看看交通违法记分分值有什么变化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按病种(病组)分值结算:现状、做法和评价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宿迁城镇居民医保按病种分值结算初探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