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应用于小儿糖尿病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2-01-08林美凤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亲属低血糖依从性

林美凤

厦门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福建 厦门 361000

在临床中,糖尿病是十分典型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人们平时的饮食方式、习惯的改变,小儿糖尿病总的发生率持续升高,如果没有对该类患儿进行有效治疗,较易逐步出现血管病变,并累及到视网膜,十分甚至有可能危害到生命[2]。同时,因为糖尿病患儿的年龄较小,对于各项护理、治疗的总依从性不够理想,加之患儿亲属对这一疾病也具有较少的认知,所以,较易引发部分不良事件[3]。为此,临床中需要对糖尿病患儿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护理[4]。该研究特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该院9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案,分析并研究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与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该院接收的小儿糖尿病病例98例,依据随机化分组,对照组(共49例)、观察组(共49例)。对照组先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对照组男26例、女23例;年龄5~11岁,平均年龄(8.17±1.73)岁;病程5~39个月,平均(22.00±11.98)个月;体质量7~40 kg,平均(23.33±10.90)kg。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6~10岁,平均(8.29±1.03)岁;病程6~38个月,平均(22.87±11.99)个月;体质量8~39 kg,平均(23.31±11.22)kg。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①全部患儿都能符合1型糖尿病诊断标准[5]:常伴有多饮、多食、多尿;②空腹血糖>7.0 mmol/L,随机血糖>11.1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该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②患儿、患儿家属均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认可;③患儿均具备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且患儿家属均表现出高度的治疗积极性,能主动与医务人员配合。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性疾病者。

1.4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在住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告诉患儿及患儿亲属医院、病房有关的环境,加之各个护理人员方面的情况;另外,护理人员需要告诉患儿及患儿亲属应用胰岛素的方法,并给其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饮食方案、运动训练方案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首先构建糖尿病护理团队:选出共10名护理人员,护士长对其开展弹性排班;护理人员需要查找有关的资料与文献,并参照患儿的病情、患儿亲属对疾病所具有的认知等,制订出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与教育方案,并借助健康册子、小型视频对患儿、患儿亲属进行解释;护理人员需要把疾病有关的知识凭借故事来进行展示,让患儿能对疾病具有更多的认知;对年龄较小的患儿而言,需要给其安排固定的护理人员,与其构建更为紧密的关系,提升其总的依从性。其次开展各项综合护理,包括如下内容:(1)护理评估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全方位掌握患儿的各项资料,并参照其病情,给其制订出相对应的护理方案;对患儿亲属对于疾病总体的认知进行评估,并对其进行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与教育。(2)护理诊断方面。对于气体交换受损而言,其是因为肺部感染所引发的,加之患儿没有完全得到生长、发育,抵抗能力、免疫能力均较弱,所以,较易被各类病毒所侵袭;对于缺少胰岛素、营养而言,患儿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中,需要较多的营养,但是,缺少胰岛素,会引发代谢紊乱;对于活动无耐力而言,是与电解质失调、活动耐力等紧密相连;对于潜在性并发症而言,患儿大多都会出现酮症酸中毒,是因为代谢紊乱、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较弱等所引发的;患儿亲属缺少糖尿病有关的知识,较难对患儿给予更为理想的照护。(3)护理对策方面。①健康指导与教育:为了提升患儿亲属对于疾病总体的认知程度、协作程度、配合程度,护理人员需要告诉其小儿糖尿病有关的引发因素、各项护理与治疗对策,并告诉其防控低血糖、胰岛素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对具有更为理想理解能力的患儿而言,护理人员可以借助图片或是小型故事等告诉其糖尿病有关的内容、所需注重的各项事项等,以提升患儿对于治疗的总依从性。②用药指导与教育:为了保障用药效果,护理人员需要随时对患儿的各项血糖指标进行检测,并把所获得的结果告诉医生,参照医嘱,调节胰岛素的用量,并告诉患儿及患儿亲属应用胰岛素所需注重的各项事项。③心理开导:对年龄较小的患儿而言,可以应用小型故事、动画、激励与抚慰等有关的方法,让患儿更为信赖护理人员,并提升总依从性;对于具有更为理想认知能力的患儿而言,可以与其进行谈心,并告诉其成功得到痊愈的案例,还需要告诉患儿亲属增多对患儿施予激励、抚慰。④防控低血糖:为了防止引发低血糖,护理人员需要定时对患儿的各项血糖指标进行检测,还需要参照最终的结果来调节胰岛素的总用量;对具有低血糖先兆的患儿而言,可以对其施予浓糖水、加糖类果汁等,对于十分严重的需要施予高渗糖溶液,进行静脉推注。⑤生活指导与教育:护理人员需要给患儿制订出更具个体化的饮食方案、运动训练方案,并告诉患儿、患儿亲属尽可能地不要吃高糖类食物,可以增多摄取高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类食物,同时,不可以空腹进行运动,还需要控制好运动总量。

1.5 观察指标

1.5.1 各项血糖指标 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所得的各项血糖指标,共包括了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1.5.2 治疗的总依从性 护理后,比较两组所得的治疗的总依从性,共包括了7类问题,单个问题分数范围为0~4分,1分即为无法做到,2分即为偶尔能够做到,3分即为基本上能够做到,4分即为完全能够做到。优:分数范围于23~28分,良:分数范围于16~22分,差:分数范围于0~15分。

1.5.3 低血糖的总发生率 护理后,比较两组低血糖总发生率。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项血糖指标比较

护理前,两组各项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血糖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各项血糖指标对比(±s)

组别对照组(n=49)观察组(n=49)t值P值餐后2 h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mmol/L)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 护理后14.63±2.40 14.20±2.49 0.870 0.386 9.02±0.44 8.26±0.15 11.444<0.001 9.23±0.67 9.10±0.53 1.065 0.289 7.42±0.16 6.62±0.17 23.988<0.001 8.61±1.40 8.75±1.34 0.506 0.614 6.60±0.18 5.46±0.14 34.995<0.001

2.2 两组患儿低血糖的总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低血糖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低血糖总发生率对比

2.3 两组患儿治疗总依从性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治疗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的总依从性对比[n(%)]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大多都是因为缺少胰岛素所引发的,现阶段,临床中依旧没有对于这一疾病的根治方案,仅可以对这类患儿开展降糖治疗[6-7]。但是,因为糖尿病与平时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与习惯间紧密相连,加之许多人群对糖尿病具有较少的认知,较难认知到饮食、糖尿病间所具有的关联性。所以,临床中不但需要对这类患儿开展治疗,还需要对其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护理[8-9]。

对于综合护理而言,近几年,其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十分普遍的应用,是新兴的护理方法通过把患者作为核心,使得护理的这一整个过程均更为规范、标准、科学、高效;同时,其还参照各项护理程序而制订出相对应的护理方案,共包括了护理文书书写、健康指导与教育、出院教育与指导等,以更为严格地控制好护理效果与质量,并把患者所给予的各项需求放至首位[10-11]。在综合护理中,其兼具小组护理、责任制护理所具有的各项优势,而其中,小组护理即为专科护理小组,其参照科室的各项特征、专业性特色,加之患儿的病情、患儿亲属所处的文化层次等,制订出能让患儿亲属更为满意的护理方案,在这期间,护理小组中的各个组员对小儿糖尿病有关的内容、小儿年龄特征等进行分析与研究,归总其各项资料、病情,找出护理方面的问题,对护理方案进行改良、更新、升级;对于责任制护理而言,其是参照护理程序中的5大步骤实施更为系统性的护理,其是新兴的护理方法,护理人员不但需要更为重视患儿的病情,还需要更为重视其所处的身心状态,由单纯地对疾病进行护理,逐步进展成预防保健,而护理相应的对象不只是患儿,还包括了患儿亲属[12-13]。在该次研究中,构建糖尿病护理团队,参照各项护理步骤进行更为标准化、系统化的护理,护理人员在全方位掌握小儿糖尿病有关的内容后,先对患儿实施各项评估,找到有关的资料,把其护理诊断进行归总,应用小型故事告诉患儿[14]。加之健康指导与教育、用药指导与教育、心理开导、防控低血糖、生活指导与教育等方面的护理,能让患儿掌握到更多疾病方面的知识,以更为协作、配合[15-16]。在进行综合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需要把患儿当作核心,不但需要更为关注其疾病方面的护理,还需要对其年龄进行研究与分析,以应用相对应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护理,获得其更多的信赖,以在服药、运动训练、饮食等许多方面都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让患儿能够尽早得到恢复;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告诉患儿亲属运动训练、饮食、服药等各项护理的关键性,让其能够与患儿一同应对,以保障患儿的舒适度、安全性[17-18]。

在该次研究中,对患儿施予综合护理,观察组的各项血糖指标[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依次为(8.26±0.15)、(6.62±0.17)mmol/L、(5.46±0.14)%]低于对照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依次是(9.02±0.44)、(7.42±0.16)mmol/L、(6.60±0.18)%,(P<0.05);这与吴凤娇等[19]研究结果相符,其研究中,研究组的各项血糖指标[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依次是(8.15±0.64)、(6.51±0.46)mmol/L、(5.35±1.03)%]低于对组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依次是(9.91±0.33)、(7.31±0.45)mmol/L、(6.59±1.07)%](P<0.05);由此证实了,综合护理对于各项血糖指标均具有十分理想的改善效果、价值。另外,在该次研究中,对患儿施予综合护理,观察组的低血糖的总发生率为4.08%(2/49),低于对照组低血糖的总发生率22.45%(11/49)(P<0.05);这与黄惠娟[20]的研究结果相符:观察组的低血糖的总发生率3.33%(1例低血糖),低于对照组低血糖的总发生率20.00%(6例低血糖)(P<0.05);由此证实了,综合护理能够极大地降低发生低血糖的概率。同时,在该次研究中,对患儿施予综合护理,观察组的治疗的总依从性为97.96%(48/49),高于对照组治疗的总依从性81.63%(40/49)(P<0.05);这与陈维娟[21]的研究结果相符:研究组的依从性40例(100.00%),高于常规组依从性26例(65.00%)(P<0.05);由此证实了,综合护理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治疗的总依从性。

综上所述,小儿糖尿病护理工作中应用综合护理能够改善患儿各项血糖指标,并降低其低血糖的总发生率,提升其治疗的总依从性,促进其疾病康复,可推广。

猜你喜欢

亲属低血糖依从性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悲怆者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