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及运动方案控制体质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及顺产率的临床效果探讨

2022-01-08吴锦霞

糖尿病新世界 2021年22期
关键词:顺产孕妇血糖

吴锦霞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福建 厦门 361022

妊娠期糖尿病通常指妊娠期间出现病症,或者是因为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情况所引起的高血糖[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羊水过多、酮症酸中毒、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继发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如血糖控制不佳,将发生胎儿畸形,胎死腹中,对母婴的生命安全带来非常恶劣的冲击及影响[2-3]。在临床的医治疗养过程中,可以采取加强体质量管理,有效控制孕妇体质量的办法,最大可能地减少母婴在妊娠期和围产期的并发症发生概率,从而科学稳慎地将妊娠的结局向好的方面发展[4]。该研究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在该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而探讨孕期体质量管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和顺产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1.2±5.9)岁;其中经产妇14例,初产妇26例;分娩时体质量在57~88 kg,平均体质量(73.8±10.2)kg;孕周在35~41周,平均孕周(38.3±2.2)周。观察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2.5±5.2)岁;其中经产妇16例,初产妇24例;分娩时体质量58~87 kg,平均体质量(73.3±10.5)kg;孕周36~41周,平均孕周(38.6±2.3)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首先经过了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参与研究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都同意了该次的研究内容,并均和医院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为:孕妇妊娠周数在24~28周时,或28周后首次产检就诊时行口服75 g葡萄糖的糖耐量试验,试验前3 d正常饮食,研究期间安静休息,抽取上肢静脉血化验。如空腹血糖≥5.1 mmol/L,口服葡糖后1 h≥10.0 mmol/L,2 h血糖≥8.5 mmol/L,满足以上的1项条件,即为妊娠糖尿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内外科疾病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如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受损,合并孕前凝血功能障碍等;合并骨盆畸形,骨盆狭窄,横位,需要剖宫产分娩的患者;没有参加该次研究意愿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即孕期给予常规妊娠期糖尿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定时测量血糖值,规范药物治疗,若2周后血糖仍未能控制,或饮食控制后发生酮症酸中毒且增加热量后血糖仍未达标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胰岛素治疗。孕期及产后监测,孕期除常规检测糖、脂代谢外,监测肾功能、眼底等,完善产程监测及新生儿监测。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结合加强孕期体质量管理的内容,有效地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在正常范围。具体实施方法如下:①建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信息档案。主要是结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制订各类信息资料的档案,建立定时检测机制,主要是对其体质量、血压高低、血糖变化等实时数据情况进行记录存档。②运动指导。及时跟进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氧运动,比如快走、孕妇体操、慢步跳舞,孕妇瑜伽等,同时就运动的标准要把握精准,微微出汗,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感到疲惫时及时停止,30 min/d,这样既可帮助提高机体胰岛素的敏感度,也可提升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对葡萄糖的分解消化和利用的效率,通过机体机能以较快的速度降低血糖的水平。当发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先兆流产或者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时,应当第一时间停止有氧运动。③注重强化体质量管理。在指导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时,务必要坚持定时、定点精准地检测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质量的实时动态变化情况,同时结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体质量具体变化情况,及时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运动项目等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科学有力地确保平稳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体质量的增加速度,以确保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胎儿的身体健康。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对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空腹后的血糖,早上就餐2 h后的血糖、中午就餐2 h后的血糖、晚上就餐2 h后的血糖,以及就寝前的血糖,顺产的比例等数据。此项研究,采用血糖监测仪,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进行实时地监测。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

对照组血糖方面各项指标都明显比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对比[(±s),mmol/L]

组别 空腹后的血糖 早餐2 h后的血糖 中餐2 h后的血糖观察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4.3±0.6 5.8±0.8 8.221 0.002 5.2±1.7 6.9±1.4 3.679 0.004 5.3±1.6 6.2±1.7 2.893 0.006晚餐2 h后的血糖5.6±1.4 6.5±1.7 2.265 0.024晚就寝前的血糖5.1±1.5 6.5±1.9 3.122 0.003

2.2 两组患者顺产率对比

观察组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顺产率对比

2.3 两组患者新生儿结局对比

对照组新生儿结局的总体情况较观察组新生儿结局的总体情况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新生儿结局对比[n(%)]

3 讨论

目前我国已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水平,但生活模式也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变化,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现象就是肥胖率逐年升高,特别是在一些孕妇妊娠期间,容易在短时间内增加孕妇的体质量,随之而来导致妊娠期糖尿病患病率升高[5-6]。同时,社会上普遍存在营养过剩的问题,孕妇也是其中之一,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营养过剩尤为严重,目前这种病在医学界已经引起了临床研究工作人员的足够重视,大家都在深入研究其对策措施[7-8]。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饮食、运动等生活细节上的指导和控制,能够行之有效地控制住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期体质量的增长速度,可以积极有效地改善妊娠结局,提升顺产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9-11]。

正常条件下,当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的情况下,极易导致胎儿过度的增长,从而导致出现巨大儿的可能性,顺产率也将随之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妊娠期间各类风险的加大[12-14]。另外,长时间处在高血糖的状态,将促进巨大儿的尿液增多,也将增大羊水量的累积,从而给孕妇的子宫内腔造成加大的压力,使得子宫、子宫肌纤维伸张超过了正常的幅度,从而容易造成孕妇在分娩期间出现宫缩乏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产程的时间,导致孕妇产后出血的概率大大增加,也严重影响了孕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5]。在该文的研究中,观察组血糖方面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产率相比于对照组的顺产率明显偏高(P<0.05)。在该文的研究中,通过对孕期的体质量进行科学、稳妥、可控、有效的管理,能够改善糖尿病对母婴的危险,尽最大可能地在改善妊娠的结局情况下,始终确保母婴的生命安全。但在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期体质量进行管理中,不能忽视为控制体质量走极端的情况,必须坚决避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及胎儿缺乏营养、发育不良等诸多情况,避免因此而导致的子宫血流灌注减少等不良情况,避免此类问题不同程度影响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16-17]。

综上所述,有针对性地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通过采取饮食及运动方案控制体质量的办法纳入治疗中,能够行之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糖和体质量,也能够积极有效地将妊娠结局推往好的方向发展,提高顺产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顺产孕妇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非处方药孕妇也应慎用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顺产分娩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顺产后为什么还要在产房观察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