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

2022-01-07胡艳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同伴关系人际交往高中生

胡艳蓉

摘要:同伴关系在培养高中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理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少有研究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介绍。总结了近些年高中生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并从这三个方面深入介绍了相关的研究和结果。

关键词:高中生;同伴关系;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1-0013-04

高中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含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其中,同伴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平行、平等的,不同于个体与家长或与年长个体间交往的垂直关系[1]。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社会能力、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2]。

高中阶段,青少年与同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他们心情不好时,向同伴求助的比例远高于向父母、老师等长辈们求助的比例[3]。研究发现,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对其自尊水平、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4-5]。

本文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从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水平、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三个方面,阐述了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情况,为全面了解高中生同伴关系,促进高中生同伴关系的积极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一、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水平

在认知发展方面,高中生对交友目的和择友标准的认知更加成熟,逐渐接近成人水平。李希[6]对20名初中生和高中生进行了深入访谈,了解他们对友谊的认识。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对友谊有着更深层次的了解。对交友目的的认识,部分初中生考虑的是互惠互利、满足自身需求的原则;高中生更关注精神层面的交流,期待不求回报的朋友关系。

对高中生择友标准的研究发现,高中生最关注的择友标准依次是人品、性格、兴趣爱好,对学习成绩、长相、家庭情况的关注度较低。高中生的择友标准存在年级和性别的差异。高一男生在择友标准上的认知发展水平低于高二和高三年级,女生在择友标准上的认知发展水平高于男生。与高二和高三相比,高一男生对人品、性格的关注较低,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长相、家庭情况的关注较高;女生对人品、性格的关注高于男生,对兴趣爱好、学习成绩、长相、家庭情况的关注低于男生[7-8]。

纵向比较来看,高中阶段的同伴关系显著好于初中阶段,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较高的水平;横向比较来看,高中生的同伴关系要好于与父母、教师的关系[9-10]。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等[9]采用自己编制的“人际关系测验”量表来探索中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与同伴交往水平要高于与父母、教师、陌生人交往的水平,初中生的同伴关系水平变动较大,到了高中阶段,同伴关系逐渐稳定,并且保持在一個较高的水平。

尽管高中生的同伴关系整体水平较高,但是对于高中生个体来说,其同伴关系仍然存在差异。戴斌荣、阴国恩[11]采用“中学生同学关系测验问卷”将重点高中同学关系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三种类别,结果发现,这三种类别所占的高中生比例分别为35%、45%、20%。蒋克就[8]将高中生人际交往类型分为四种:主动型、被动型、开放型、闭锁型,其中,主动型和开放型更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形成。结果发现,高中生中这四种类型所占比例分别为35.8%、38.9%、27.4%、7.3%。

研究者们还根据青少年的同伴接纳水平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受欢迎的青少年、有争议的青少年、被拒绝的青少年、被忽视的青少年,被拒绝和被忽视的青少年在同伴关系中会遇到更多的困难[12]。

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在年级和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高一和高三年级学生的同伴关系显著好于高二年级的学生[13]。有研究者发现,高二年级学生同伴关系的功利性交往倾向显著高于高一年级的学生[14]。

对农村重点高中生同伴关系研究发现,高一和高二年级同学关系良好和较差的人数百分比较高,关系一般的人数百分比较低。而高三年级同学关系一般的人数百分比较高,关系良好和较差的较低,尤其是关系较差的明显低于高二和高一[11]。

对不同性别高中生同伴关系的研究发现,女生在积极的友谊关系和同伴接受上要好于男生[15-16];男生和女生同伴关系在良好、一般、较差上的百分比有显著差异,男生同伴关系“良好”和“较差”的百分比比女生高,而“一般”的百分比却比女生低[11]。

二、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

研究者们对高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的许多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包括以下方面:高中生同伴群体的构成、高中生同伴交谈的内容、高中生同伴接纳和友谊质量的关系、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常见困惑和矛盾。

调查发现,高中生的好朋友按照所占比例高低依次为高中同学、初中同学、小学同学、邻居、亲戚,其中高中同学所占比例超过一半,远高于其他几类[3]。随着年级升高,高中生与原来初中同学的交往逐渐减少,高一到高二年级期间降幅较大,高二到高三相对稳定;大部分高中生主要与自己同年级的同学交流,一半以上同学的外班好朋友比本班多。具体的调查结果为,90.5%的高一新生和原来初中的同学交往密切,课余时间和节假日经常有交流,这一比例在高二和高三分别降低为25.6%和18.7%;80.6%的高中生主要与自己同年级的学生交流;57.3%的高中生认为自己外班的好朋友比本班多[8]。

进入高中,异性交往的意愿与初中相比有明显的增加,但是,高中生好朋友中男女生的人数仍然有较明显的差异。对于高中男生来说,好朋友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均值分别为4.3和1.9;对于高中女生来说,好朋友中男生和女生的数量分别为1.4和3.8[3]。

肖心月[3]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中生与好友交谈的内容,总结为8类:个人心情、学校的事情、学习上的事情、前途理想未来发展、文艺体育、家里的事情、新闻时事、其他内容。其中,高中生与好友交谈最多的三类分别是:个人心情、学校的事情、学习上的事情。男女生在与好友交谈的内容上略有差异,女生选择“个人心情”的比例高于男生,男生选择“文艺体育”的比例高于女生。

同伴关系包含两个方面:同伴接纳和友谊关系,前者反映的是同伴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后者反映的是同伴双方的情感联系。二者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这个联系并不绝对。整体分析发现,高同伴接纳组更能够建立亲密的友谊,其最好朋友数量和友谊质量都明显高于低同伴接纳组。但是,对个体的分析也发现了相反的结果,一些低同伴接纳者至少拥有一个最好朋友,而一些高同伴接纳者却没有一个最好朋友[17]。

李希[6]通过对部分中学生进行访谈,总结了中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缺乏人际交往的方法与技巧,人际交往主动性不强以及人际关系的敏感性较低等方面。例如,认识新朋友时想主动说话,但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分辨不出对方的态度和情绪,有时候惹得人家不高兴了,自己还没有察觉;不敢主动跟别人说话,既感到害羞,又怕别人拒绝和冷落。

谭小宏、郑涌[18]对226封高中生心理求询信件进行分析发现,高中生同伴关系问题主要包括:与同伴交往困难、无知心朋友、与同伴闹矛盾、与异性交往的问题。

李宁[7]对高中生同伴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高中生与同伴之间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表现形式和化解方法。

高中生与同伴产生矛盾的原因有以下五类:意见不同、个性不合、误会、经济利益、感情纠纷。其中,意见不同、误会、个性不合是三个主要的原因,感情纠纷和经济利益所占比例较低。高中生同伴之间发生矛盾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吵架、打架、互不搭理、背后非议、讽刺折损、落井下石。互不搭理为高中生同伴关系发生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其他几种表现形式所占比例都很低。高中生同伴之间化解矛盾的方法有:主动道歉、对方道歉、他人调节、随时间淡化。随时间淡化是最重要的矛盾化解方式,其他几类的比例都非常低。

三、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

目前,有许多研究探讨了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因素,本文将其概括为个体因素和家庭因素两个主要的方面。

(一)个体因素

高中生同伴关系的个体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社会认知复杂性、情绪智力、自我意识等方面。

张梅、辛自强、林崇德[19]研究了社会认知复杂性与同伴交往的关系,结果发现,社会认知复杂性高的青少年更容易被同伴接纳和喜欢,社会认知复杂性低的青少年更容易被同伴拒绝;社会认知复杂性通过影响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能力来影响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阎欣[16]在其研究中探讨了情绪智力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高中生的情绪智力可以显著预测其同伴关系,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同伴关系越好。

范丽娜[13]研究了高中生情绪调节策略对同伴关系的影响,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高中生的消极情绪调节策略可以显著预测其同伴关系,减少消极情绪策略的使用,能够帮助高中生维护良好的同伴关系。

杨海娜[14]对高中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同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同伴关系呈显著正相关,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越高,越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黄赟[15]对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同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友谊质量和消极友谊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消极友谊质量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友谊质量显著正相关。范丽娜[13]发现,高中生自我和谐中的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对同伴关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自我和谐水平较高的高中生,其同伴关系更好。

(二)家庭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功能对高中生的同伴关系有显著影响,二者还通过影响高中生的情绪智力间接影响其同伴关系。

阎欣[16]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调控他人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对交往恐惧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父亲过度保护对交往恐惧有正向预測作用;父母教养方式不仅直接影响高中生同伴关系,还通过影响情绪智力间接影响高中生同伴关系。

程玉洁、邹泓[20]研究了中学生家庭功能、情绪智力对其人际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功能与人际适应显著相关。其中,家庭功能的相互关系、沟通、父母关注与人际适应的亲社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家庭功能中的家庭冲突、父母控制与亲社会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功能中的相互关系、沟通、父母关注与人际疏离呈显著负相关;家庭功能中的家庭冲突、父母控制与人际疏离呈显著正相关。路径分析结果发现,家庭功能通过情绪智力间接影响中学生人际适应。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同伴关系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但是,高中生的同伴关系仍有显著的个体差异,部分高中生在同伴交往方面存在主动性不强,缺乏交往的方法和技巧,对他人情绪的敏感度较低等问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可以考虑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通过对高中生社会认知、情绪智力、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等方面加以培养,提高高中生同伴交往能力,帮助高中生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同伴关系。

参考文献

[1] 周宗奎,孙晓军,赵冬梅,等.同伴关系的发展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5,31(1):62-70.

[2] 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2):39-44.

[3] 肖心月.青年学生人际交往的发展与变化——基于南京市中学生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J].青年探索,2015(3):22-28.

[4] 高超,李少同.高中生同伴关系与学习成绩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0):16-18.

[5] 陈少华,周宗奎.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4):76-79.

[6] 李希.当代中学生人际交往现状及问题研究——基于沈阳市四所中学的调查[D].重庆:西南大学,2015.

[7] 李宁.城市高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研究——以辽阳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8] 蒋克就.高中生人际交往发展特点研究[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46-48.

[9] 沃建中,林崇德,马红中,等.中学生人际关系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3):9-15.

[10] 刘广增,张大均,潘彦谷,等.中学生心理素质与同伴关系的研究: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6,39(6):1290-1295.

[11] 戴斌荣,阴国恩.农村重点高中生学校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4,2(4):622-625.

[12] 王雅春,曹华.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作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23-26.

[13] 范丽娜.高中生自我和谐,情绪调节策略与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5.

[14] 杨海娜.高中生羞怯,核心自我评价与同伴关系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7.

[15] 黄赟.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5.

[16] 阎欣.高中生同伴关系与父母教养方式,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2.

[17] 邹泓,周晖,周燕.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8(1):43-50.

[18] 谭小宏,郑涌.对226封高中生心理求询信件的分析[J].青年研究,2001(7):46-49.

[19] 张梅,辛自强,林崇德.青少年社会认知复杂性与同伴交往的相关分析[J].心理科学,2011,34(2):354-360.

[20] 程玉洁,邹泓.中学生人际适应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情绪智力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2011(2):65-70.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猜你喜欢

同伴关系人际交往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同伴关系作为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保护性因素
探究分组自主游戏促进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影响途径及启示
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小学教育中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策略
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