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影响机制分析

2022-01-07王丽琼朱雅倩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层级科技成果

王丽琼,朱雅倩

(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主要包括面向行业和流域污染防治的生态环境治理及修复类技术成果,以及面向生态环境管理的管理类技术成果[1].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应用分支,起步较晚,研究力量较分散,成果产出零碎,转化应用不足,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也处于薄弱环节[2].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国家已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撑提出了明确要求,启动了国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平台[3],提出构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高效的“政产研”协同创新体系.目前,生态环境科技领域 “政产研”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不高,政府激励机制不完善,服务力度不够强以及科技成果权利配置依旧不够清晰,企业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侧对接还未成熟和承接能力不足,科研机构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缺少相关经验和其转化意愿及商业化运作能力不足,“政产研”之间缺乏有效的联系和互动.为建立三方有效互动机制,发挥三方共同作用力,需要政府通过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设施和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转化环境,并通过服务能力的逐步增强来更好服务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发展[4],也需要企业提高科技成果承接能力更好推进改善环境的政策倒逼其对生态环境污染防治和修复技术及管理技术成果的应用,更需要科研院校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满足企业对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科技成果的需求,以此吸引企业加大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通过企业资金支持反哺己身[5].因此,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需立足于具体的环境治理需求和技术应用场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建立政产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6].

“政产研”合作模式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治理,但相关研究更多只是关注单因素变化影响、结构设计分析及多元调节作用机制中社会主义资本因素探讨,缺乏有效合作内在影响因素关联的实证研究.本研究将运用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领域,从三方力量的相互博弈、调整与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有效合作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矩阵,利用MATLAB软件得出层级结构图直观地显现不同因素之间的结构层次关系,研究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合作影响因素相互作用机制,识别分析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产研”有效合作优化路径政策建议.希冀研究可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等部门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现代化,为保障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产研”模式高质量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1 构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ling)简称ISM法,是为了便于分析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将复杂的影响因素转化为简洁明了的层次结构模型.通过 MATLAB 软件编程,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有效合作的相互影响机制.

1.1 确定关键因素

政府、企业、科研单位是影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重要利益相关方.良性运行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同时满足政府、企业、科研单位三个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从而在三方合作中达成共识.通过搜集、整理、研究参考相关的文献与资料,从政府、企业、科研人员三个方面对影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要素进行归纳选取,整理出了影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合作的10个主要因素,分别记为Ri(i=1,2,3,…,10),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影响因素Tab.1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cooperation

1.2 建立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主要用来描述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的10个影响因素中两因素Ri和Rj之间的关系用矩阵元素aij来表示,建立邻接矩阵A.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影响因素的判断规则如下:

依据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规则,通过专家问卷咨询得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中各影响因素的邻接矩阵A:

1.3 建立可达矩阵

可达矩阵表示矩阵中从某因素到另外一个因素是否存在可连接通路.依据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如果矩阵F满足F=(A+I)k+1=(A+I)k≠(A+I)k-1,其中,I表示单位矩阵;据此,则计算出可达矩阵F.由于邻接矩阵A为10×10阶方阵,计算比较繁琐,因此采用MATLAB计算机软件程序计算实现[7],计算出可达矩阵F:

1.4 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划分与模型构建

1.4.1 划分层次结构 根据可达矩阵,将所有要素通过分解划分为若干层级,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级间分解的规则如下:

(1)把可达矩阵F中第i行中为1的矩阵元素的列相对应的元素集合定义为可达集F(Ri);

(2)把可达矩阵F中第i列中为1的矩阵元素的行相对应的元素集合定义为先行集A(Ri);

(3)可达集和先行集的交集为共同集F(Ri)∩A(Ri).

当符合条件F(Ri)∩A(Ri)=F(Ri)时,即可抽取对应影响因素的层级,得出第一层级的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其中,R2为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能力,R4为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力度,R7为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动意愿.

表2 第一层级的影响因素Tab.2 The first level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抽取完第一层级后,删去第一层级元素所在矩阵的行和列元素,然后重复第一层级分解的步骤分解第二层级,得出第二层级的影响因素如表3所示.其中,R5为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程度,R8为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市场需求的判断经验,R9为科研人员及生态环境科技成果验收的考核机制.

表3 第二层级的影响因素Tab.3 The second level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根据以上级间分解的步骤重复进行,直到完全分解所有影响因素.通过级间分解可以得到,影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的因素可以分为四层,其第三层影响因素如表4所示.其中,R3为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配置,R6为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R10为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化能力.第四层级影响因素为R1=1为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F(Ri)=1,A(Ri)=1,F(Ri)∩A(Ri)=1,Level=Ⅳ.

表4 第三层级的影响因素Tab.4 The third level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1.4.2 解释结构模型层级驱动与依赖性象限分布 结合驱动-依赖性分析方法,根据可达矩阵的结果计算每个因素的驱动力和依赖性的大小[8],然后按照驱动力和依赖力的大小,将各影响因素分为四大类型:首先,自制因素Autonomous,表示为依赖力和驱动力均较小且差异小;其次,依赖因素Dependent,表示为依赖力大于驱动力且差异大;再次,链接因素Linkage,表示为依赖力和驱动力均较大且差异小;最后,驱动因素Drivers,表示为驱动力大于依赖力且差异大.得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的影响因素: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能力R2和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动意愿R7为链接因素;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力度R4和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程度R5为依赖因素;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配置R3、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R6、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市场需求的判断经验R8和科研人员及生态环境科技成果验收的考核机制R9为自制因素;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R1和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化能力R10为驱动因素(图1).

图1 影响因素驱动力-依赖性象限分布Fig.1 Drivers and dependent quadrant distribution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1.4.3 构建解释结构模型 依据级间分解的结果,影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中的众多因素可划分为四个层次,而且每个层次之间都传递着影响作用.结合驱动和依赖性象限分析构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将其分为表层链接因素、中层依赖和自制因素、深层驱动因素(图2).

2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影响因素层次分析

2.1 表层链接因素

第一层级的因素为表层因素,包括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能力R2、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力度R4、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动意愿R7三个因素,是最直接的影响因素.表层链接因素R2、R7和依赖因素R4之间构成回路互融互通,且R4和R7均受中层依赖因素R5、自制因素R3、R6、R8、R9和深层驱动因素R1、R10的影响.随着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改善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使政府收紧环境政策和标准,创造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市场需求.即企业需要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引入绿色技术进行更新升级,实施绿色技术创新,且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吸引企业愿意承担风险敢于进行投资.政府为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搭建一个能够及时发布最新的生态环境技术发展信息动态平台,也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平台反馈给科研单位,让相关人员及时掌握生态环境技术供给需求的资源与信息[9].因此,政府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环境,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企业投入资金充足,都使得科研人员更愿意进行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成果转化.

图2 影响因素的解释结构模型Fig.2 The interpretation structure model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2.2 中层依赖和自制因素

第二层级到第三层级因素为中层因素,包括依赖因素和自制因素,主要包含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市场需求的判断经验R8、科研人员及生态环境科技成果验收的考核机制R9、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程度R5、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R6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配置R3.自制因素R8影响着依赖因素R4、R5和链接因素R7.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的需求是否强烈,是否投资或愿意加大投资力度,取决于在使用科技成果之后是否能够解决企业内在诉求[10],所以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市场需求的判断经验丰富,构思、创造和转化生态环境科技成果以满足企业需求.依赖因素R5和自制因素R9相互作用并和自制因素R3、R6共同影响着表层依赖因素R4和链接因素R7.政府对科技成果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合理保障了科研部门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利益诉求,激励拥有良好科技成果承接能力的企业加大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力度,同时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考核和验收规范也间接要求了科研人员科研生涯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

2.3 深层驱动因素

第四层级因素为深层驱动因素,包括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R1和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化能力R10.驱动因素R1影响链接因素R7及自制因素R9,也和驱动因素R10共同影响依赖因素R4和R5,进而影响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三方有效合作.由于科研人员仍未根本改变“重科研、轻开发,重成果、轻转化”的思想观念,商业化能力薄弱,进而与技术市场合作的意愿不足.政府通过相应的激励制度影响了科研人员科技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也通过强化政策标准倒逼企业贯彻实施生态环境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和发展.因此,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增强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商业化能力,通过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强化政策等手段,激励和督促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相应职责.

3 结论

3.1 结论

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较多,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将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合作影响因素层级划分为表层链接因素、中层依赖和自制因素、深层驱动因素3个层次,从政府、企业、科研人员三方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程度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第一层级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能力、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力度、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动意愿三个表层因素是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有效合作最直接影响因素;第二层级到第三层级因素为中层因素,主要包含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市场需求的判断经验、科研人员及生态环境科技成果验收的考核机制、企业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程度和承接能力以及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利配置,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间接影响作用;第四层级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商业化能力和政府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是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三方有效合作深层驱动因素.

3.2 建议

(1)政府应完善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为了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政府对成果供给方和需求方进行财政资金上扶持,通过联合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合作的融资机制并科学合理地投入,助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孵化;政府应从根本上改变科研人员“重科研、轻开发,重成果、轻转化”的思想观念,规范生态环境科技成果验收的考核机制并合理归属和分配科技成果产权和利益,增强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动意愿;政府应增强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能力,搭建权威高效开放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和合作沟通的技术服务平台,促进技术供需双方有效对接,帮助企业把市场需求转化为技术需求并配备合适的科研人员团队,内外联动,实现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2)科研单位应丰富对生态环境科技市场需求判断经验.在科研选题之前应进行充分的科技市场需求调研,了解当前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找出解决环境污染治理的难点所在,在科研中做到有的放矢,将科研与产业连为一体,确保所获得的技术成果能够有效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科研单位要完善环境领域相关科研成果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技术成果的实际转化程度,对研发出来的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评价要考量是否能够实现推动产业实际发展,是否能够有效应用于环境治理;科研单位也要鼓励科研人员根据行业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实行奖励政策,调动科研人员提高商业化能力,积极投身于生态环境科技转化工作.

(3)企业应遵循以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突出环境问题为导向的生态环境管理政策,提高对科学治污和环境管理科技研发的认知,重视长期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加强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力度,为科研人员从事生态环境科技成果研究和转化提供一定的资金保障;企业应提升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鼓励将高校的相关科研资源通过人才的交流实现协同互动渗透进企业,让科研单位的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被企业利用吸收,发挥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技术注入、技术扩展、关联带动和观念更新效应,满足自身的环境科技成果需求.

综上,政府、企业、科研人员是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主体,加强各主体之间的合作是推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在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科研人员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信息储备和技术优势,但商业化能力薄弱;而企业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来源,但科研技术能力却相对薄弱.因此,企业和科研人员能够互惠互利,扬长补短,科研人员与企业的有效合作能够更加高效地实现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在推动合作和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政府应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服务保障,激发各主体参与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通过提高生态环境科技服务水平,促进各方有效对接,从而真正完成生态环境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落地的良性发展,最终利用科技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解决实际生态环境问题,促进全社会共享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所带来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层级科技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企业科研人员激励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中国60年重要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