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原因及分析

2022-01-05李璐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

摘要:学业倦怠是当代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该现象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学业及身心健康。导致在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学习任务的增加,社会竞争的加剧;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身缺乏学习目标与规划;专业兴趣淡薄;与老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交流较少;在校适应性差,人际关系失调等。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学业倦怠;原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倦怠,这一概念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针对助人行业,如教师、警察、医生等职业倦怠的研究[1]。随着时间的推移,倦怠工作在各个领域进入了深入研究范畴,近年来不少学者开始了对倦怠在学习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对在校大学生在学业倦怠方面的研究。

学业倦怠是指在校大学生对自身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学习动力,从而对学习产生厌烦的态度,消极的对待自身的学习活动[2]。目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学习甚至成为了一些大学生很抵触的事情。本文将以在校大学生为例,对其学业倦怠产生的原因进行相关的调研分析。

1.在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表现

1.1 学业倦怠现状调查数据

通过对2020级和2019级在校大学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得出以下数据:(1)有过逃课行为的学生大约占所有学生的15%;(2)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学生约占20%(主要是玩手机);(3)有挂科、重修史的学生约占10%;(4)因为自身原因造成学业困难的学生约占4%--5%。

1.2 学业倦怠现状的主要表现

1.2.1 在校大学生学习情绪的低落

处于学业倦怠期的在校大学生,自身都比较排斥学习,对学习更多的是无力感。在与学生进行相关的沟通交流时发现,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学习,更多的是缺乏興趣,感觉很多课程很枯燥,任课教师无法激发出其上课的欲望。这类学生的表现是意志消沉,闷闷不乐,学习状态差。

1.2.2 行为不当

在校大学生在处于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情绪不高涨的情况下,在上课时会更不积极,会有上课迟到、玩手机、睡觉等此类行为出现。这些不当行为的出现,会进一步造成学生的自我否定,最后在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情况更加严重。

2.在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成因

2.1 主要原因

第一,学习任务的增加,社会竞争的加剧。首先,学校在不断完善培养方案,相应的课时数减少,要求自我学习的能力增加,而很多学生自觉性较差,难以完成自学这段期间的课程。其次,第二课堂学分的设置,使学生的学习任务更加多样化,很多同学连专业课的学习都无法保证,就无法按时完成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最后,由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就业竞争加剧,在校大学生自身心理负担也在变重,多数毕业生始终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更无法胜任更好、更难的工作。

第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学生在进入学校后,才发现理想中的学校、专业和自己想象中有差距,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会对本专业失去兴趣,从而产生一定的学业倦怠情绪。

第三,自身缺乏学习目标与规划。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表现出很随意性,没有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大把的浪费时间,上课不认真听讲,玩手机、睡觉,睡觉休息时间,熬夜刷朋友圈、打游戏。在校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导致自身学习状况越来越不理想,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业倦怠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

第四,专业兴趣淡薄。很多学生进入大学之前,对所选取的专业了解很少,多数时候都是听从家长的安排,盲目地选取。在进入该专业学习后,发现自己毫无兴趣,却又不得不继续,时间一长就产生了抵触情绪,厌学情绪也与日俱增[3],学业倦怠的情况也更加严重。

第五,与老师之前的有效沟通交流较少,自身的消极情绪找不到释放口。多数有学业倦怠情况的在校大学生都不太愿意与自己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他们甚至羞于交流。不交流就找不到问题解决的办法,这就导致这部分学生学业倦怠的情况越发严重。

第六,适应性较差,尤其是人际关系失调。如,师生关系的疏远,同学之间关系冷淡,与家长之间沟通不畅,都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到这类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自我评价。在无法适应与其他人相处的模式,沟通的方法,导致这类学生挫折、失望、沮丧等情绪产生,从而让其产生逃避学习的行为[4]。

2.2其他因素

第一,人口学因素的影响[5]。大学二年级的学生比大学三年级的学生表现出明显的低自我成就感;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表现出较少的情绪低落及行为不当;女生学业成绩较弱的比男生少;理科专业比文科专业的学生花在学习方面的时间更多,学生情绪低落的较少。

第二,自身因素的影响。如:性格、自我情绪等。Jacabs等对大学人格与学业倦怠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其结果表明,个体积极的人格特征预测了低水平的学业倦怠;而消极的人格特征则预测了高水平的学业倦怠。

第三,学校教学管理、课程安排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虽然学校在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但是课程安排方面仍旧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以调查专业的学生为例,如,实验课程课时的设置较少,上课时,教师讲解枯燥,没能将实际应用与教学知识点结合起来,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下来也消化不掉。随着时间的推移,累积不会的知识点越来越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越来越不积极,学业倦怠的情况也越发严重。

综上所述,学业倦怠是当代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如何有效的预防和缓解在校大学生学业倦怠的情况及心理,保持对学习充满热情,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家庭等各个方面的重视和配合。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才能促进在校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才。

参考文献

[1]陈玲芳.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10):118-119.

[2]杨丽娴,莲 蓉. 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2005(6):54-57.

[3]陈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M].北京:人们卫生出版社,2003:214.

[4]唐文清,范会勇.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对策[J].南方论刊,2007(5):100-101.

[5]孙宁. 大学生学业倦怠及其对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10,29(2):70.

作者简介:李璐 (1987—),女,汉族,四川沐川,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专职辅导员。

猜你喜欢

在校大学生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现状分析研究
大学生调研类兼职情况调查
在校大学生创业财务管理技能提升研究
在校大学生暴力犯罪心理预防机制的构建
地方院校在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状况实证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管理刍议
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