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育视角下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实践研究

2022-01-05张娜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鉴赏教学高中音乐美育

张娜

摘要: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之下,应该对高中阶段各个学科的教学进行科学设计,正确把握核心素养的特点和要求,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养。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安排必须符合核心素养培育需要,考虑到高中生的成长特点,依托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基于美育视角下对学生开展音乐熏陶教育,在增长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训练和提高音乐素养与审美素质。

关键词:美育;高中音乐;鉴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促进音乐审美能力和文化理解的发展。这一标准更倾向于教师运用教育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独特认知,为学生鉴赏音乐作品创造机会。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无疑是对传统学习方法的变革,教师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积极的学习过程[1]。

一、美育视角下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高中阶段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具有以美育人的作用,并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思想情操与人格心灵。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教育不再是单一的“智力教育”,而是以核心素养发展观为导向,以社会发展趋势为需求,以促进学生发展品格与能力为根本目标的综合性教育。在音乐课程中,因学生的审美与感知能力处于发展关键期,这决定了音乐教学的宏观目标应为发展他们的音乐审美和感知、艺术表达和表现、文化理解和创新三项能力。融入美育的音乐课程能够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体验、感悟与评价,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审美价值观[2]。

(二)帮助学生理解多元文化

音乐的多样化特点使之更能体现多元文化内涵,其中民族音乐是我们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民族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反映了民族的心声与愿望,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民族精神。高中音乐课程内容包含不同民族地域音乐的多样性,在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神,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形成强烈家国情怀的目的。为此,教师可从民族音乐中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层面的审美鉴赏,一方面要理解民族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点,另一方面则要认识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社会价值,从而使学生能够尊重多元音乐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高中音乐鉴赏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音乐课程过度依赖于基础教程

目前学生培养自身审美能力,以及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这就让学生的音乐思维局限于基础教程,而且由于教材长时间未更新,也导致学生的音乐欣赏审美观,一直是维持相对于比较传统的状态,所以无法让学生的音乐思维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对音乐鉴赏教学认知不足

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因为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所以经常采用形式化的教学来为学生开展音乐鉴赏教学,只是让学生在音乐鉴赏学习当中去欣赏一些音乐,却忽略了对于班级环境以及欣赏环境的构建,这就无法使音乐鉴赏的课堂有效地达到目标。

(三)教师鉴赏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音乐教师之前所接触的音乐观念不同,也由于教师的个人欣赏因素,导致各个教师之间的音乐鉴赏水平也参差不齐,而教师对于学生又是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所以在此情况下,大多数学生在進行音乐鉴赏时,都或多或少局限于教师的思维,从而也无法对于音乐鉴赏内容进行自主探究,这也无法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思维,并且无法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潜力。

三、美育视角下开展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对策

(一)培养音乐审美情感

高中生进入自我意识成熟阶段,他们往往对音乐类型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调查表明,流行音乐是高中生的审美主流,但新课标视野下的高中音乐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化音乐审美,使他们能够提升音乐鉴赏层次。为此,教师的教学选材既要符合学生兴趣,又要丰富他们的音乐视野,引入古典乐、民族乐等艺术形式来拓展学生的审美范围,并从文化背景、社会价值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

例如:古典民族风音乐《青花瓷》《兰亭序》等都是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以此为切入点融入古典音乐的审美鉴赏教学,让学生感受古琴、古筝等中国乐器的东方传统美感,让学生追溯创作古典音乐的背景与历史典故,然后再从琴曲解析、艺术特点、思想情感中提高音乐鉴赏层次。教师以流行音乐为导入可以拉近学生与课程内容的距离,营造更好的音乐审美氛围,并使学生产生审美学习的兴趣。

(二)强化学生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这是促进学生深度鉴赏必须具备的能力。音乐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音乐作品的类别繁多,不同的作品有着不同的特点,而这些音乐作品也是有共性存在的,那就是每个作品背后都蕴藏着独特的文化背景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引导学生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对音乐文化进行深刻体验以及深度理解的过程。高中音乐教师应该牢牢把握培养学生文化理解素养的教育目标,带领学生对音乐当中的差异化文化进行深层次和透彻理解。为此教师需要积极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与对比活动,激励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进行深度感受,领悟不同音乐文化,加强对本国音乐文化的理解水平,从文化角度出发,得到更深刻的艺术欣赏体验。

(三)在艺术实践当中强调创造美

艺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音乐创作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音乐教学中,强调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应当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编音乐作品,可以对经典曲目进行二次创编,也可让学生根据歌词谱曲,也可根据谱曲创作歌词,学生对流行歌曲感兴趣,就可以让学生从这个角度入手去尝试着创造美的作品。当然这对学生的乐理知识和技能有较高的要求。而相对简单的创编活动,主要是依托上述观点,抓音乐作品的表演性,引导学生以流行的方式去演绎经典曲目,也可从经典流行音乐作品入手,让学生对其进行二次创作,进而实现在实践中提升审美素养。

结论

总之,音乐素质的培养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音乐鉴赏能力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在美育视角下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教材设计各种教学环节,并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音乐鉴赏的热情。

参考文献

[1]周丽芝.培养学生音乐艺术审美素养的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2020 (4) :34.

[2]于冬梅.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 (2) :56.

猜你喜欢

鉴赏教学高中音乐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新课标下高中古代诗歌教学的策略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美育教师
中学美术鉴赏教学的内容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