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提问”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2022-01-05姚锋

安家(校外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提问有效性

姚锋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尽量使你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能摸到不懂的东西,使他们的面前出现疑问”。联系到现在的课堂教学,问题设计是我们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数学教学设计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设计出一个(或一组)问题,把数学教学过程组织成为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据我在本校近半年的实际课堂考察以及大量教学实例表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并非是没有问题或不设计问题,而是问题设计不成章法或随意而为,如问题指向性不明确、问题难度控制不当、问题的思考空间不大、提问重思维结果的多,重思维过程的少等。

关键词:问题设计   有效性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大家知道我们的教学研究成果往往来源于课堂、同时也服务于课堂,任何理论知识的积淀也都基于实践课堂的研究。因此,为了更好的剖析“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本人特从大量的课堂实例出发,尤其是把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作为一个示范性研究样本,并对几位老师的“问题设计”进行了汇总。笔者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以及上述范例研究样本的反馈情况来看,提高“问题设计”有效性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

1、问题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小学生的年龄

特征决定了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在设计的问题如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且解题方法各异。如我们学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来源于外来创业者子女,因此某些城市里的孩子接触比较多的生活片段,他们却很少接触。在我们的研究样本《植树问题》中,原先我们只是一味的想通过间隔数和棵树的关系来引入植树问题,但由于太过于抽象性,学生不容易理解,当然也难以引入本课题。后来我们通过植树环保这样一个情景引入模式,明显,学生的好奇心有了,学习的主动性也高了,连问题的反馈也比原先好了不少。

2、问题设计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堂课中的主要问题的设计必须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设计问题,要切中学生的疑惑之处,设置悬念,能够引领学生不段的思考和学习。例如,在讲授《植树问题》中,刚开始我们忽视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没有很好的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一直想把植树问题当中的3种情况:两端都种、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都教授给学生。可欲速则不达,内容一多,学生反而把3种情况混淆起来,因此,教学目标基本没有达到要求。其实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只要求学生掌握“两端都种”这一种情况就够!看来,教学目标也是引领我们进行有效的问题设计的一个很重要方向。

3、“提问”的方式要有效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优质课上,我们很多老师为了使得整堂课出彩,上出新意,也经常为如何使提问方式的多样化而绞尽脑汁,但是我们也往往因为过于追求提问形式的“华丽”,却忽视了提问方式的有效性。我们的问题提问其实很多时候都是事先设计好的,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换一种问法,达到的目的是一样的,但学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样了,“问题”的有效性也不仅仅在于问的话语,有的时候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及问题的语境等等。

4、提问要避免“满堂问”

可能很多老师觉得在课堂上多问几个问题,课堂的效率就会高,学生可能也会

理解的更多一些,其实“满堂问”是一种误区。在本人初期调查以及资料积累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老师的新习惯是用自己设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寻找系列“标准答案”。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据课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我们等同于上了一节以数学为标题的活动课,学生受益并不多。

5、课堂提问要有弹性

在教学中,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贴近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发展区,所以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課堂“提问——回答”,在老师和学生中互动交流的频率最高,学生成功地回答了问题,得到老师表扬,那份喜悦就是最强大的自动力,亦或是兴趣不断高涨的助燃剂,因此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因人施问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植树问题》的教学中,我们的执教老师问:植树节是几月几号?这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后进生来回答;而如何种树?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中等生来回答;最后概念公式的归纳等,我们又可以选择一些优等生来进行回答。这样一个班级当中每类同学基本都有机会回答问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自然高涨,上课的气氛定是异常浓烈了。

6、设计问题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尽量强化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教育是学生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而数学教材中有关思想道德方面显形的内容较少,部分教师并不重视。我认为,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的设计一些问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比如,在进行《植树问题》的教学时,问学生每年的几月几号是植树节?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要植树,目的是什么?这些都完全可以跟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从学生懂得植树不但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为了环保,同时还可以适当穿插一点环保知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最后,我想说的是,有效的问题设计意味着教师所能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能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我觉得,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能真正做到“有备“而来,必将离“无患”的境界越来越近,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将充满生机与活力!

参考书目

1、《数学课程标准》

2、《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编著:严育洪

3、《小学教学研究》 江西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提问有效性
精设计,巧提问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