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评奖评优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2-01-01关宏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评奖辅导员班主任

关宏茹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宁波 315100)

1 高校评奖评优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评前缺乏动员,评后缺少引导,思想教育和导向引领体现性较弱

首先,评前缺乏动员教育,从长远意义来讲,评奖评优工作不仅仅指具体实施阶段,在日常学生管理与教育中,也应当加强引导灌输,帮助学生树立争优争先,勤奋进取的意识。但随着这项工作的长期开展,评比的“教育”色彩逐渐被淡化,评奖评优被当作一项事务性工作对待,与评奖评优工作的初衷逐渐背离。此外,前期动员引导的缺乏,导致学生不清楚评奖评优设置的目的和条件,日常学习和参与学校活动时,激励因素不足,没有参照条件规范自身行为,提升个人能力,最终学年表现平平,评奖评优已经失去了鼓励学生争优争先的作用。其次,评后导向引领缺位。评奖评优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奖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意义在于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助力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当前许多高校的做法则是“速战速决”,根据奖励名额落实到人即止,忽视评后的思想引领和宣传教育,例如,对于学生奖学金的用途更是不甚关心,这就容易造成学生拿到奖金后肆意挥霍,甚至“为拿钱而评奖”。

1.2 评选标准不够细化,评定数据准确性不高

由于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牵扯面较大,评奖评优工作受到学生的高度关注。但各个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标准不够细化,评选过程不规范的问题,标准不够细化,导致评奖评优过程中缺少确切的参考依据,评定过分依赖评审人员的个人看法,从而影响评奖评优的公平公正。对学生评价的依据主要来源于学生考核数据汇总,包括学生成绩、体测、思想道德评价、获奖情况等方面,然而在具体评价过程中,这类数据经常出现错误,由于教务系统与学工系统衔接不通畅,导致信息更新滞后,准确性也有待考究,这给评奖评优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同时,因为评选标准界定模糊,评选难以保证公平性,加上名额有限,竞争激烈,评选结果也往往受到学生质疑。

1.3 评选集中在少数优秀学生,忽视普通学生,容易造成两极分化

这一问题普遍存在于各个高校,由于当前评奖评优的参考要件仍然集中在学习成绩和班级事务贡献度等方面,对应的获奖学生集中在成绩优异者或学生干部层面,一方面因为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着奖励优秀首先看成绩的错误观念,无论是日常榜样树立、先进表彰还是一年一度的评奖评优评选,以成绩论英雄已经成了最“稳妥”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干部和班主任、辅导员接触较多,部分辅导员或班主任存在偏袒学生干部的思想,认为与学生干部日常工作接触较多,既想借助奖励安抚学生干部,又想继续依靠他们做好工作,虽然有些学生干部成绩一般,但是依靠与老师关系近、有面子,也能冲破重重条件阻碍,顺利进入获奖名单。相反,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优势明显但成绩一般的学生,往往被忽略掉,这让在道德品质、体育竞技、技能竞赛或者志愿服务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更加边缘化。长此以往,获得荣誉的总是同一批人,荣誉的叠加容易造成“马太效应”,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伯顿引申了“马太效应”这一概念:指在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或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从而有更多的优势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由此导致两极分化,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成绩优异或担任干部的学生受到奖励更加激发斗志,努力进取,成绩一般,获奖无望的学生则开始自暴自弃,进取心和积极性受挫,学生两极分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1.4 评选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评选流程不规范

在当前高校的评奖评优工作中,还存在着评选方式僵化,缺乏灵活性的问题。一方面,就过程规范性来讲,学生自主申请、学院审核已经成了评奖评优的默认程序,虽然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网络投票作为评奖评优评选环节之一,得票数成了获得评奖评优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网络投票中不乏人为拉票行为,“人际关系网”变相成为了影响评选结果的因素之一,如此票选出来的学生,未必能够名副其实。面对各有所长、发展不一的学生,评选方式多年来一成不变,以教师为主导,机械僵化,显然已经不适用于当前形势。另一方面,部分评选工作者忽视班级民主评议重要性,搞一言堂,采取走过场,甚至暗箱操作等方法,干预评议结果。有些学校在评奖评优评选时,为了兼顾班级之间的均衡,“照顾”班主任的意见,直接将名额细分到班级中,但是班主任在推荐人选时,为省去过程中的麻烦,简单粗暴选取班级排名靠前者,导致一大批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学生没有真正得到奖励,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在学生当中造成不良影响。

1.5 评奖评优工作队伍专业性有待加强

评奖评优工作一般由辅导员或者班主任主导完成,但是由于当前高校辅导员人员流动性较强,班主任大多为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才是其首要工作,部分班主任对于学生工作不够专业,不了解评选流程,对其重视度也不够,以上原因均导致高校评奖评优工作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不足。

2 当前高校评奖评优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前期宣传教育和后期思想引导,真正发挥评奖评优应有作用

评奖评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之一,完善有效的评奖评优制度可以起到鼓励先进,警醒后进,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多方位提升的作用。真正发挥评奖评优的作用,就应当充分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学生开学班会等场合为学生普及和灌输评奖评优设置的目的和意义,评选的方法和条件,鼓励学生从入学伊始就树立起勇争上游,不断进步的思想意识。同时,要积极通过院校两级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校园宣传栏等阵地,广为宣传,营造出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了解,知晓评奖评优相关工作,从而规范自身行为。辅导员和班主任在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也要注意引导,激发学生向上、向好的精神动力。评奖评优结束后,要通过组织优秀学子校园宣讲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大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对于获奖学生,适当鼓励的同时要紧抓后期监督,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评奖评优,戒骄戒躁,养成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良好习惯,对于落榜学生,也要做好安抚和心理疏导工作。

2.2 细化和规范评选标准,加强数据库衔接

为公平起见,高校应进一步规范和细化评奖评优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发展总体水平,适时更新和调整评奖评优评定办法,制定更贴合实际和操作性较强的评选条件,要细化评价标准,还要对指标赋予合理的比重,并运用科学、可量化的方法进行考查。同时,疏通学工和教务系统,定期更新评定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切实为评奖评优提供参考。详细的评选条件一方面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预,保证了评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也为学生追求进步,规范自身行为提供了参照,同时,规范的评定办法不但减少了一部分学生投诉,当评选结果遭遇学生质疑时,也是帮助辅导员、班主任处理学生意见的重要文件。

2.3 扩大参选学生比例,制定个性化评选条件将普通学生真正纳入参选范围

当前,由于评奖评优的覆盖面较窄,加上评选人员的“传统思想”,认为学习好、能为老师分担工作的才是好学生,成绩优秀或者学生干部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评奖评优获得者中占较大比例,学习成绩已然成了评奖评优的主要条件,虽然奖励办法中明确说明要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在实际评选过程中重智轻德现象普遍存在。评奖评优要发挥育人作用,必须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全员育人为支点,搭建普惠式育人平台,高校一方面要划拨专项资金,适当扩大评奖评优覆盖面,提高获奖学生比例,尽可能把更多学生纳入获奖范畴,另一方面,要改变“照顾学生干部”的错误导向,以细致的评定办法为前提,一视同仁,将普通学生和学生干部平等看待,避免评审人员个人看法干预评选结果的现象。针对当前评选条件倾向于成绩优异学生的问题,要在评定办法中及时增加个性化评选内容,以德、智、体、美、劳方面的具体要求为基础,增设评奖评优名目,为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或对社会、学校有突出贡献的学生提供更多获选机会。

2.4 创新评选方式,严格评选流程

随着当前高校学生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觉醒,学生申请、学院审核的“两步走”式办法弊端凸显,早已不适用于当前的评奖评优工作。要改变当前评选方法僵化的问题,就要吸收和借鉴当前主流的、科学的评选办法,结合高校自身的情况特点,加以创新利用。关于网络投票环节,通过技术性手段排除人为拉票、恶意竞争后,可以适当保留。更重要的是,评定过程中要提高对班级民主评议的重视,从辅导员、班主任主导真正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评奖评优工作的主人翁,带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关心学生事务。另外,评审人员要认真组织好班级评议,注意评议小组构成人员的合理性,广泛听取普通学生对参选人的看法,尊重班级意见。要坚决杜绝评奖评优名额按班分配的现象,避免简单粗暴看成绩定人选的评选方法。

2.5 组织评奖评优工作队伍定期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性

获奖关乎学生个人荣誉,也是对学生积极进取的褒奖,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因此,评定工作者必须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大多数高校的评奖评优工作由辅导员或班主任负责,高校应当通过定期展开业务培训、举办评奖评优工作交流会、以老带新等形式,提高评奖评优工作队伍的专业性。针对当前高校辅导员岗位流动性较大的问题,为避免对评定工作造成影响,除了定期业务培训外,评奖评优工作应当以年限为基础,采取辅导员轮流负责制,避免频繁变更工作队伍对评选工作造成的负面影响。

3 结语

评奖评优工作是高校日常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项事务性工作,更是高校育人成果的重要体现。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高校学生工作的深入展开,评奖评优具体实践中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多,愈加复杂,当前的评奖评优制度体系也尽显弊端,评价标准不科学、覆盖面窄、思政引领缺位,如何确保评奖评优工作既符合学生利益,又凸显育人功能,是高校应当持续探索的问题。如文中所述,高校要从加强教育引导、细化评选标准、扩大评奖评优覆盖面、创新评选方式、提高评选队伍专业水平等方面着手,统筹规划,稳步推动评奖评优工作打开新局面。

猜你喜欢

评奖辅导员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第三届“日知世界史奖”评奖公告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夸夸我的班主任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评奖获奖
班主任
取消“热闹的评奖”是文化回归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第十五届新世纪杯评奖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