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研究

2022-01-01罗翠英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会计学民办应用型

罗翠英

(武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0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其改革的实质是教育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民办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其承担着为地方建设输送人才和我国地区区域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做出贡献的重任。根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8月,普通高等学校中本科院校1245所,其中民办本科院校419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有过半数民办本科院校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因此探讨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建设及其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由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传统的注重交易核算的会计学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会计界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的实务不再是以核算为主,企业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已经转向技术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会计人才上来了。另一方面,高校对会计人才的供给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出现了供给同质化程度高,且毕业生的知识结构老化、动手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欠缺等现状,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会计人才市场供需不匹配的巨大矛盾已经显现。因此,如何对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进行精确调整以适应社会和企业的最新需求,是高等教育界目前面临的迫切问题和艰难挑战。本文以民办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为研究对象,试图从会计学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路径。

1 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的定位

民办本科院校的诞生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汇聚社会力量创办起来的高等教育学校,其创办过程中大多参考公办本科院校或者依托公办高校先办成独立学院,然后等时机成熟再从母体高校中真正独立出来。由于民办高校办学的起点决定了其自身的定位很多是向公办本科院校靠齐,甚至直接复制母体高校的办学经验。依据2018年教育部发布的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其中将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能够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中介机构、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胜任会计及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专门人才”,大部分民办高校在确定其办学宗旨时,将学校定位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高等教育政策,遵循教育规律,确保教育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尽管定位于“应用型”,但民办本科院校在上有公办高校下有职业院校的夹缝中很难有其自身的独特定位。一方面,很多民办本科院校基本是复制公办高校的经验,在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有公办高校或者母体高校的影子。另一方面,民办本科院校在资金、生源质量、师资力量方面又远远不及公办本科高校。造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名实不符。面对目前会计学专业人才市场上不平衡的供需矛盾,处于夹缝中成长起来的民办本科院校要想为市场培养出真正适合企业财务转型发展所必需的适岗人才,必须要真正发挥出“应用型”专业的特色,培养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的技术应用型、创新型会计人才,为地方建设做贡献,这也符合潘懋元先生(2010)在《什么是应用型本科?》中指出的应用型大学指向社会服务职能。邓孙棠(2013)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通常是地方性院校,与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依存性,因此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主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育应用型人才,主要从事具有地域特征的科学研究,和为地方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提供社会服务。

2 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亟须改进

1998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指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尽管定位于“应用型”目标,但由于借鉴公办高校的办学经验,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未能适应最新市场需求,而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考核方式等方面都与公办(母体)高校高度相似,缺少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特色,以下主要从课程结构和师资队伍建设两方面进行分析。

2.1 课程结构不合理

由于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财务、师资、生源等方面的限制,其课程设置上往往存在重理论轻实践,专业课程重核算轻管理和应用,不能紧随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等问题。具体表现为:

(1)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不能适应会计专业的发展趋势。传统的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显示,会计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集中于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法、审计、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但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区块链”“财务转型”“财务共享”“智能财务”等会计领域的新词汇不断涌现,民办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主要还是传统的专业课程,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近年来,民办高校开始意识到转型的迫切性,逐渐有部分高校开始修改课程方案,将新的专业课程放进了人才培养方案中,但目前新课程的开设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2)实践课程开设比例偏低。实践教学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18年1月发布的《会计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出“实践课程包含实验、实训、认知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且“实践教学学分至少应占总学分的15%”。对比教育部办公厅2021年1月22日印发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50%”的规定,定位于“应用型”的民办本科院校的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应该介于两者之间。但现实中很多民办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于以下三门实验和实训课程:《会计基础实训》《会计电算化》和《会计综合实训》以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方面,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以武汉某民办本科学院为例,该校实践课程存在以下问题:(1)实验实践课时严重不足。根据其2017年的培养方案显示,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课程分别为会计基础实训、会计信息系统和会计综合实训,合计学分为7学分,在总学分中占比仅5.39%。在教育部大力提倡本科应用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很多本科院校都进行了实践课程的改革,该学院在2020年新增了诸如《IT审计》《I实习》《企业价值创造与评估》等实践课程。使实践课程的学分占比提升到了12%。(2)内容结构具有一定层次性,但不能完全满足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根据上述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显示,课程目标具有一定层次性,但由于课程数量不足,课时不够,不能将更多的诸如业财税一体化、财务共享等专业知识涵盖在内。(3)在实践教学上,实验内容以验证理论为主,实验教材事先设定实验内容,教师按部就班地讲解,实验过程中难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另有部分实验仅仅追求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难以追踪和掌控。因此实验课程亟须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手段的革新提高对实验课程的监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4)会计实验室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不能适应应用型专业培养人才的需求。该校在2020年以前主要有两个会计实验室,这对于本院系4000多名本专业的学生来说远远不够用,再加上实验软件缺乏,相应配套设备不全,直接影响实验课程开设的数量和质量。

2.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教师教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的效果,教师如何教,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教师自身的知识机构、能力素养决定了教的水平,二是教师具体组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决定了教的效果。目前民办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难以满足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

(1)教师知识结构滞后,不符合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高校教师大部分来源于高校毕业上,教师长期在课堂教学,缺少接触企业和社会的机会,因此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急需进行专业知识甚至跨界知识的更新。何景梅(2010)分析了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现状,指出高校教师的两大主要来源。一是高校毕业生,这部分教师在高校教师中所占比例较大;二是企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但是这部分教师的比例较小。再加上传统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理念,部分高校尚未重视国家、社会及学生的需求,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改革缺少正确的认识和改革的动力,因此高校教师的教育理念认知急需升级。

(2)教师信息化素养有待提高。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传统的很多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仅知识结构发生了巨变,知识传授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融入教学改革,推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教学监测等智慧教学方式是当前高校普遍面临的挑战。

(3)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有待加强。应用型高校虽然课程设置上逐渐向实践课程倾斜,例如开设课内实验、校内实践、仿真实习实践、校外顶岗实习和毕业实践等多个环节的实践课程,且实践课程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但由于高校教师自身缺少实践经验,导致教师的教学死板,不能结合实际,因此难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3 民办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

民办本科院校在进行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要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大力发展实践课程。因此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联系,借助企业培养师资队伍,提高软硬件配置,推行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3.1 以需求为导向制定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要以需求为导向,明确国家、企业和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人才,然后以此为出发点设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在教育领域备受推崇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是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有力工具。李志义(2015)在《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中指出,按照成果导向教育的反向设计理念,课程教学在设计时以顶峰成果为出发点,进而确定学生毕业时要达到的指标点,再根据指标点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再决定教学要求,最后根据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有一套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其应用的领域逐渐由最初的工程教育、职业教育等专业向其他专业扩散,且重点集中在专业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上。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正是从国家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继而根据课程体系考虑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师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法等,从而完成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反向设计。

当然,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还应该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尊重人的心理及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2 完善课程体系

邓孙棠(2013)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整体协调发展。刘献军教授(2021)指出改革课程结构要处理五个关系:共性和特性、通识和专业、必修和选修、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对于会计学专业而言,要处理好以上五个关系的关键是专业课程的设置,专业课程设置既要体现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又要符合民办本科院校自身的定位和特性;既要兼顾通识课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塑造,又要注重专业课程对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还要发挥出实践课程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是紧扣专业发展趋势,增设新型专业课程。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过程中立足传统专业领域的做法,增设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区块链”“财务转型”“财务共享”“智能财务”等会计领域的新课程。二是提高实践课程开设比例。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包括增加反映新经济和新信息技术的财务共享、IT审计课程、会计信息分析、业财一体或业财税一体化实验等课程,增加认知实习和社会实践。另外有部分院校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实验内容,称为课内实践,但由于课内实践仍然没有实验环境,很多院校开始将课内实践课程也搬到实验室进行,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程的开设比例,同时也有助于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3.3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民办本科教育中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状况急需改善,尽管民办高校都在积极进行转型改革,但现实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院长曹勇安认为,这些年改革“喊的多、做的少,理念多、操作少”。究其原因,是没有抓到高校转型的“牛鼻子”,国内“普通高校转型转到深处是课程,转到难处是教师。”因此,民办高校应提升现有教师的知识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能力提升主要聚焦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能力结构是否符合教师发展需求以及培养应用型人才需求。围绕内外部需求,教师需要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二是要建设一支既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在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胜任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姚吉祥(2010)指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建设一支既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在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胜任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民办本科院校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具体可以包括教师考证计划、校企合作计划、定期培训计划、增加实践课程及课程计划等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三是结合当前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知识经济日益兴起的背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变,依托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依托于智慧课堂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程莎莎(2019)指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青年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主力军,要具有时代所需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也是青年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3.4 推行政、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由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会计界对毕业生的能力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的实务不再是以核算为主,会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的内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模式上要从传统的产教分离、高校独立培养转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

首先,民办本科院校借助地方政府或企业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民办本科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很多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真正发挥实践指导作用,因此,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或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能促进教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提高会计学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

其次,民办本科院校借助地方政府或企业推进专业建设。民办本科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教学大纲时要以地方发展为依据,以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必要时可以邀请政府或者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甚至可以合作编写教材,具体指导实践课程教学。这既有利于会计学专业建设,同时也有助于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最后,民办本科院校可与地方政府、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借助于创新驱动发展、数字经济、互联网+高等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民办本科院校还应借助地方政府和企业,根据所服务的区域、行业的发展需要,与企业或者政府签订联合培养协议,给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和实习环境,甚至可以结合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订单式培养,为指定的企业进行定向人才培养,真正体现民办高校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建设服务的宗旨。

猜你喜欢

会计学民办应用型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