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属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研究

2022-01-01安利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农业大学生

安利清

(北京农学院 北京 102206)

0 引言

农业高校的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大多更加倾向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不过限于自身专业在城市地区的需求量较小,不少学生面临着就业困局。而乡村振兴计划是国家近年来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而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的难题。转变农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和引导这些大学生去乡村基层就业,对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地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乡村振兴对人才的需求

第一,城市地区大力发展的现代制造业以及服务业为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这些工作给予农村务工人员的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远高于农业生产。这种客观情况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前往经济发达的地区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因此,农村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出现了严重的流失。留守在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也难以掌握信息时代的基本技能,其经营管理能力、学习能力等都不符合乡村振兴的现实需求。第二,现阶段乡村地区的主要经济产业依然是农业、养殖业以及围绕着这些基本产业而发展起来的农副产品加工业。青壮年劳动力的外流、技术的匮乏导致农村地区出现了大片闲置的土地,整体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也都出现了严重的下降,乡村地区的发展活力也因此而出现了大幅下降。

重新振兴乡村的发展就必须盘活土地、提高农业经济的效益、创造高水平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让当地的青壮年在不外出务工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充足的生活物资和经济收入。然而当前的乡村地区在农业专业人才方面的匮乏极大地限制了农业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的形成,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率、提升农业科技、扩大农业产品宣传、促进农业产品销售都对专业性的人才产生了需求,另外,根据农业产品而发展起来的食品加工和制作也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其发展同样离不开人才的支持。由此可见,乡村振兴的实现对农业产业专业人才的需求非常紧迫。

2 市属农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2.1 个人就业意识不强,缺乏职业规划

职业选择中涉及到大学生对自我定位的认识、对行业的了解以及对发展空间的判断,职业选择要求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形成比较深刻地理解,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实际上绝大部分农业高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就业环节还是会优先考虑自己所学的专业,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行业前景的评估而选择了跨专业就业。如果农业高校的大学生学习的专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就业率和薪资水平能够满足学生的期待值,那么学生通常会根据自己所学专业选择行业、企业以及工作地域。然而现实情况是农业高校中较多的专业在本科阶段难以获得充足的就业机会,部分单位提供给此类专业的薪资水平和工作环境也难以达到社会热门行业的水平。有些学生在所学专业就业前景相对较差的情况下也没有及时调整方向、重新定位,导致其在毕业之际同时竞聘多种行业的工作,而且大多是一些对专业性要求低的岗位。这种情况的出现充分说明农业高校中有较高比例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竞争力没有充分的了解,其个人就业意识不足,在职业规划方面缺乏前瞻性,不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地调整。

2.2 对农业专业不感兴趣,就业专业对口率偏低

涉农专业和高校在高考生志愿填报和专业选择中长期不受青睐,甚至很多学生是因为高考专业调剂而进入到涉农院校和专业中。学生们普遍对经济学类、管理类、工科类专业具有更大的热情,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些专业在就业前景、工作地域、工作环境以及福利待遇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更好的表现,学生也更倾向于学习那些能够在城市中谋得就业岗位的专业。很多学生对其研究方向并不感兴趣,也难以将这种专业作为其终生奋斗的目标。从就业来看,此类专业都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适合于特定的行业领域,整体的社会适应力较差,岗位需求量也比较少。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也因此而受到严重的制约,很多学生不能找到与其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岗位,甚至只能通过继续深造来增加其就业的砝码和成功率。因此,对农业专业缺乏兴趣以及对口岗位少的客观实际也是制约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水平的重要因素。

2.3 期望值高,不愿去基层工作

城市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个人成长空间、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社会福利、生活娱乐等方面优于乡村地区,很多农业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发展期望都比较高,城市地区的吸引力远远大于乡村地区。而且政府单位、大型央企和国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等也都将城市地区作为主要的经营地,乡村地区的就业机会、就业质量等都比较差。即使有些农林高校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没能尽早地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也会继续徘徊在城市地区,寻求潜在的机会。乡村基层工作常常难以满足这些大学生对未来发展的期望,难以获得学生的青睐。

3 市属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

3.1 合理职业规划,提高就业动机

第一,合理规划职业。职业规划的合理性决定了农业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成功率及其个人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根据自己所学专业、个人的职业倾向、往届学生的就业情况、近几年的招聘企业来综合分析自己在就业市场中所处的位置。不能按部就班、漫无目的度过四年的大学生涯,在就业时根据现实情况选择可能的就业岗位,这种不加规划、随波逐流的做法会导致其在今后的发展中遭遇职业瓶颈,甚至产生就业危机。加强职业规划可提高农业高校大学生应对就业危机、化解待业风险的有效途径,是一种基于系统化和方法论的就业观念,对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第二,强化就业动机。学生对就业的思考深度、准备程度以及渴望程度与其自身的就业动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沉迷网络游戏、忽视学业、缺乏危机意识和就业的动力,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自我规划的能力,自然也难以在就业阶段产生强烈的动机。即便不能就业,他们依然选择留在城市继续寻求机会,并且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没有长远的规划。农业高校的大学生必须提高其就业动机,受到内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国内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如果学生自身都缺乏危机意识和强烈的动机,就很难做出正确地抉择。

第三,加强就业指导。农业类高等院校应该在职业规划和就业观念方面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首先要根据本校的就业情况、涉农专业的就业大数据来向学生们说明真正的就业形势,使学生产生一定的危机意识,并提高其就业动机。系统化、理论化地向学生们介绍职业规划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四,创造实践机会。很多学生在校期间对本专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等都不了解,这就导致他们不能正确地做出判断,高等院校应该从大一为农业相关专业的学生开设实践课,积极创造去企业或者基层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尽早理解本专业的工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对于已经确定职业发展方向的农业高校大学生而言,充分的就业实践能够帮助其提高专业技能、形成初步的工作经验,并且此类学生也更容易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3.2 提升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

第一,提升对就业前景的认识。实际上不少高等院校农业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的偏差,甚至先入为主地认为这些涉农专业职业前景黯淡,难以作为稳定的发展方向。不可否认的是部分涉农专业近年来呈现出社会需求量少、对口工作岗位不足的问题,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的困境。但是还有一些农业相关的专业也是解决社会痛点、促进行业发展的好专业,能够为学生们提供施展才华的空间。例如,农业类高校中的兽医学或者动物医学专业对促进乡村地区的养殖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人口众多,对肉、奶、蛋类的农业产品需求量非常大。当然,牛、养、鸡等重要的养殖品种也都呈现出庞大的规模。乡村地区的养殖规模非常大,这些产业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创新方面则具有重要的应用,人们日常购买的零食、果醋、食用油等产品都是该专业学生发挥作用的时机,所以,农业专业的学生应该广泛地掌握本专业的就业范围,增加信心,扭转不合理的就业观。

第二,提升对本专业的价值认同。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每一种合法合理的职业都在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人们的生活创造着某种便利。农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应该扭转狭隘的就业观念,并非只有在城市中生活和工作才能实现个人价值,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实际上农业高校的某些专业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的经济效益。例如,我国西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情况一度非常严重,甚至还导致国内城市频繁出现沙尘暴天气。国内部分农业高校开设了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的专业,此类人才能够为西部地区的沙漠化治理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持,对改善西部环境、消除沙尘天气献计献策。我国在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的治理工作中取得了令全球瞩目的成绩,原本被认为不能实现的任务在劳动人民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之下获得了成功,这些鼓舞人心的成果无一不体现农业相关专业的巨大价值。因此,学生们要提高对本专业的价值认同感,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全身心的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愿意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3.3 增强学生基层就业的信心

第一,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构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统筹城乡发展空间等一系列举措,这一战略的实施将会激活乡村的发展。国家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干事创业,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农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应该增加去基层就业的信心和热情,将自己的力量和才华贡献于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

第二,乡村地区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创业空间。乡村地区最为丰富的就是各种新鲜优质的农产品,很多年轻的大学生借助自媒体、电商等手段在网络上宣传最优质的农产品,按照每一种产品的季节时令向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这种方式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大学生创造了新的就业渠道。而农业高校的大学生在专业性方面更胜一筹,在乡村创业中也具有更多的技术优势。因此,在基层创业、促进乡村农业产业经济的发展、为农民增收,这也是农业院校大学生增加自身就业机会的有效方式。

4 结束语

乡村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但是当前的乡村地区却长期面临人才外流,发展可持续性受限。引导农业高校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去基层就业,这一工作将为提高农业高校大学生就业率、促进国家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效果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在具体实施环节要提高农业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提升其对本专业的认同感以及增强学生前往基层就业的信心。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农业大学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