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机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研究

2022-01-01贾清宇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贾清宇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辽宁·大连 116600)

0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在新时代下的重点教育方面,其能够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问题的思考,从大学生内在提高其综合素质,为其今后的长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高校要严格明确将立德树人作为三全育人工作的首要位置,将思政教育工作作为主要教育工作体现在整个育人过程中,实现对学生教学的全面化、全程化和全员化。由于教育环境的快速发展,要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三全育人机制,高校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空间、时间和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新的转变和优化,建立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而充分发挥三全育人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优势,将其切实应用在对人才的素质培养中,提高高校自身的育人能力,进一步推动人才的综合能力提升。

1 三全育人的基本内涵

三全育人是根据我国政治、经济以及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我国基本国情进行综合分析的情况下提出的特色教育理念。党中央在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各高校要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至此,我国的三全育人思想正式提出。

“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个方面。“全员育人”指的是高校教职工团体严格立足于自身的教育工作岗位,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由“两课”教师负责学生专业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负责学生管理工作,后勤工作人员负责学生的服务工作,落实自身的工作任务。“全过程育人”是指在对学生进行从入校教育到毕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校都能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情况、学习需求以及社会的形势变化制定有针对性、科学性和严谨性的教学计划,按步骤展开各方面的人才教育工作。“全方位育人”指的是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积极借助多种教育渠道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化设计课内教学和课外拓展两个方面,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加强校内教学引导和社区学生管理等多方面,全面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其承担着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文化传承以及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职业,其教书育人工作受到党中央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党自十八大以来就严格指出要在高校教学工作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其中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是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的教学理念。同时,在高校中展开三全育人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的有效探索,其能够以科学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机制指导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三全育人机制的应用现状

2.1 育人缺乏连续性

高校在应用三全育人机制进行学习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思政教育、学生发展以及育人方面的多种联系,忽略了校内外教育资源整合,导致教育过程缺乏连续性和科学性,难以满足学生在各阶段的学习需求。比如部分高职院校在思政教育中将理论教学过分集中在大一大二时期,没有在大三大四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导致学生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容易发生理论知识的缺失。此外,在大三大四阶段,由于学生的实习和考研安排,高校往往会减少该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安排,造成教育工作的间断,不利于学生连续性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2.2 教师对“三全育人”缺乏深度理解

由于“三全育人”在我国全面推广的时间较短,再加上传统教育工作的影响,目前部分教师对三全育人的价值理念缺乏正确的认知。部分“两课”教师认为自身不仅负责学生的专业课程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没有科学安排的盲目参与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没有起到理想的思政教育目的,还占用了专业课的备课和教学时间,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

2.3 没有制定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成长中更多体现为内在素质的提升,难以以标准化的指标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严格的评价和考核,造成了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有不负责任的消极态度,难以实现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同时,虽然高校已经对各部分的工作任务进行明确的规划和分工,但是由于高校没有在部门间建立起统一的考核标准,导致高校的考核缺乏科学性。因此,高校必须建立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制度,对各部门的教育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刺激各部门的教学主动性,提高责任意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

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三全育人机制的应用方式探究

3.1 加强三全育人机制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遵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内在发展规律,有科学性的安排思政教育课程中的理论教学部分和专业教学内容,保证能够按照学生的学习阶段不同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保证思政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比如,高校对大一新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重点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价值体系进行引导,首先建立学生的科学价值体系,然后循序渐进的过渡到大四对学生重点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学,保证学生能够按照从理论到实践的顺序进行思政知识的学习和自我能力的提高。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学生对思想政治的认识发生了新时代下的转变,因此高校必须严格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对思政学习的认知调整自身的教育过程,满足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在思政教育课堂上要引入多种可行的网络教育平台,满足教师与学生群体间进行实时交流的需要,从而使教师能够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思想状态,根据学生在教学平台中的反馈进行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从而保证思政教学与学生学习发展的匹配性。同时,高校教师也要联系年级辅导员在学生的假期中布置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对应性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3.2 加强三全育人的教育合力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三全育人机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严格的领导管理机制,能够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教育力量进行协同合作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构建科学性的思政教育制度,制定最符合学生发展需求的教育方针与策略,从而为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提供制度支持,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其次,高校要对教师的育人能力进行严格的把握,建立一支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队伍,因此,高校要通过建立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高校可以积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师认识到当前社会对学生提出的综合要求,从而在教育过程中自觉融入社会对人才的综合性要求,拓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培训,对教师进行思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全面传授,并加强管理部门、学生处以及其他教职工团体的思政水平,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

3.3 加强三全育人机制下思政教育工作的多元化

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用三全育人机制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思政理论课在育人过程中的重点地位,在当前思政教育的基础上建立以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为主要目的的育人机制,并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社会对思想政治提出的最新要求,从而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更新思政教育理念,加强高校在思政育人方面的能力。同时,高校要将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起来,使双方教师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而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思政教学内容,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思政教学知识的认知,实现育人的全方位性。此外。高校也要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开展第二课堂等教学活动,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综合素质。

4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进行教书育人工作的重点内容,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为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其中三全育人是思政教育工作中的有效教育机制,其能够以“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优势转变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实现高效率的教学,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