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我国的启示

2022-01-01杨新吉勒图屈子杰韩炜宏杨艳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交易价格配额分配

杨新吉勒图,屈子杰,韩炜宏,杨艳丽

(内蒙古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引言

我国在2020年9月明确提出提出“双碳”目标,即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实现这一承诺并不简单,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我国的时间更短、任务更重、情况更复杂。据调查显示,从全球来看,随着各经济体从新冠疫情引起的冲击中恢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开始大幅反弹。2021年全球能源和工业过程产生的CO2排放量为363亿吨,比2020年增长了6%,已超过疫情前水平。并且由于欧洲天然气价格上涨,燃煤发电增加,碳排放配额需求上涨,交易量攀升[1]。对于我国来说,202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19亿吨,占全球总量的33%,位居世界第一。近年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增长,在减排降碳方面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为此,我国也在出台各种措施来确保如期达成“双碳”目标,其中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就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政策工具[2]。2021年7月16日全国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经过一年的运行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碳价来说,我国的碳交易价格一直处在50-60元/吨,相比较欧洲接近100欧元/吨的价格实属偏低,这样便导致了碳价格信号不明显,很难提高企业减排的自主性等问题;从配额来看,由于我国刚开始实行并且纳入行业单一企业较少,配额施行免费发放就出现了集中交易以及活跃度较低的情况。并且2021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接下来的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所以要明确碳交易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因此现阶段对碳排放权交易的定价、配额以及经济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述评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基于以上的问题文章首先从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定价模型以及调控价格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其次对碳配额的分配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归纳了碳排放权交易施行之后对经济的影响。通过整理和述评得出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启示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1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研究及启示

碳排放权交易价格是整个碳交易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是建立成熟的碳交易体系的关键部分。国内外学者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研究集中在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定价模型方以及碳价调控等方面。

1.1 影响因素

1.1.1 碳配额

受政策和制度影响的碳配额被认为是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驱动因素,根据供求定理来看配额影响的是供给侧,因此配额数量的增加即供给增加,就会导致均衡价格下降,反之则反[3]。

对配额政策方面的研究,Fan et al.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了不同的政策调整对碳价的影响,认为能够直接影响配额供需关系的政策调整对碳价的影响更强,而政策宣布的时间是否及时也决定着影响的效果[4]。与上述结论不同的是,张云从市场基本面和政策信息两个层面分析了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驱动因素,发现政策信息对中国碳价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交易所层面的信息和市场基本面因素对碳价的影响显著[3]。

从配额的运行机制来看,彭武元对我国试点碳市场进行分析指出,在配额分配方法方面以及配额规制方面,各试点城市虽略有差异但对整体价格的影响差别不大[5]。而EUETS的研究来看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变化总体变现为,配额总量逐步缩小,有偿使用比例逐步扩大,惩罚手段越来越严,纳入企业范围不断变大,这一变化对交易价格的影响是显著的。

综上所述,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价格配额方面的研究集中在局部的单个的试点城市研究,缺乏对全国性碳交易市场配额交易价格影响方面的实证研究。合理的碳定价对整个碳交易体系的的平稳运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西方的研究成果更加成熟,但不能一味地借鉴,相比于西方的交易体系而言中国的优势在于政策的稳定性,但仍然有一些情况需要注意,中国的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才刚刚起步,纳入的企业类型单一、覆盖范围较小,现有配额的政策法规是否存在政策倾斜,随着时间的推移,碳交易市场覆盖到中小型排放企业之后是否会存在因为地位不平等而造成的价格歧视,从而使得碳交易价格不能真正的反应市场的供求状况而导致市场失灵。

1.1.2 能源价格

转轮除湿是采用固体吸附剂对空气进行除湿,潮湿空气通过转轮的除湿区域,空气中的水蒸汽被固体吸附剂吸收,形成干燥的送风,在再生区域,固体吸附剂失去水分,实现再生。转轮除湿效果好,出风含湿量小,缺点在于转轮再生时需要消耗大量的热源,耗能高,适用于需要低湿的环境。

在能源价格方面而言,国外的学者通过对EUETS前三阶段的研究表明煤、石油、天然气的价格对碳价格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7]。不同碳排放强度的能源,其价格对碳排放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同。煤炭、石油等排放强度大的化石燃烧能源,与碳排放具有互补品效应的特征,其价格的上升将导致碳排放需求的下降,从而推动碳排放价格的下行,即化石能源的价格与碳排放价格呈现负相关[3]。

但针对煤炭价格对碳定价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看法,Mansanet-Bataller等人在研究结果中指出煤炭价格对碳定价的影响是不显著的[6],然而Aatola等人检验了交易前5年的数据,发现EUA价格对天然气-煤炭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依赖性,这可能是由于煤炭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历史上存在的长期合同,减缓了煤炭的价格波动[8]。

在近几年的研究中能源转换效益也开始被研究,天然气比煤炭产生的碳要少得多,而且由于天然气价格较低,能源生产商可以选择天然气来生产能源,并出售多余的碳限额,促进了能源结构的转变。

现有的文章鲜有清洁能源对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实证研究,以及能源转换溢出效应的研究,政府对新能源的补贴到什么程度以及出台何种政策的倾斜才能够促进企业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实现各方的双赢,是值得继续研究的方向。

1.2 定价模型

在碳排放价值评估预测的研究方面,欧盟的碳交易体系价格模型集中在DICE和EPPA模型。国内学者黄岚对B-S模型进行了改进,加入了交易费用比例要素,运用案例佐证分析阐述了改进的合理性,更加适合我国的情况[9]。

除此之外许多学者对影子价格进行了分析研究,测算了碳价的区间。碳影子价格模型主要分为非参数法和参数法两种,大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即中国的碳影子价格呈递增趋势。蒋伟杰、张少华基于参数法的基础上采用自体抽样法得出忽视随机因素会低估二氧化碳的影子价格,并提出未来的碳减排政策应采取数量机制与价格机制相结合的策略[10]。

综上所述,我国在定价模型方面存在问题,碳排放权的价值评估体系在我国尚未形成,对评估模型的研究还不深刻,在碳价格发现功能方面还不完备,碳定价缺少国际话语权。对定价模型的合理性检验研究时多选取具体的企业进行验证,这是基于我国现有的交易状态,然而对于扩大后的交易市场是否符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并且应考虑碳排放的行业异质性。

1.3 碳价调控

针对我国现阶段碳排放权交易价格较低的现状,一些学者对实施碳税的呼声很高,希望碳税与碳交易能够协同发挥作用来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沈小燕在借鉴国外的经验下提出了除了在碳市场手段之外,很有必要适时的引进碳税,来解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出现价格失灵的问题[11]。

总之,碳排放权交易价格的变动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我国启示而言可以设置最低交易价格,引入碳税加以辅助,在碳达峰和碳中和两个时间段发挥碳交易和碳税的不同主次作用,并且未来应该对更符合我国国情的碳价模型做深入的了解,增强碳定价的国际话语权。

2 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研究及启示

碳交易配额的分配方式当前国际上主要有三种,即免费分配、公开拍卖、以及二者混合运用。合理的配额总量和分配制度是碳交易的前提。多数学者认为免费分配配额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减排积极性,不能体现“谁污染,谁付费”的理念;而通过拍卖的方式来分配,不仅有助于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减排的积极性和资源配置效率,但不同分配方式的采取还是根据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12]。

首先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的初期大多数学者还是主张以免费配额制度为主。一方面能更加顺利地推行碳排放权交易,另一方面也能减少一些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如国际上,欧盟碳交易体系的前两阶段主要是以免费发放份额为主;鲁炜、崔丽琴在分析了国内外的配额模式之后指出应选择符合我国实际的免费分配以及公开拍卖相结合的模式[13]。2021年7月正式启动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国目前实行机制是由政府免费发放初始配额,原则上不得超过企业前三年平均产量的排放绩效标准。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免费配额制度出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在Dallas Burtraw and Kristen McCormack团队的研究中指出免费分配会影响碳交易的公平和效率,从而导致交易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降低[14]。除此之外沈洪涛等研究得出企业在减排并不是通过采用清洁能源或清洁技术,而是通过减少企业产量来降低碳排放量,这对于企业和当地经济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15]。关键要素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的交易价格和免费配额分配机制,过低的价格及过高的碳配额免费分配比重,将降低企业进行清洁能源及碳减排技术投资的激励,影响目标的最后实现。而过高的价格及过低的碳配额免费分配比重,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

最后,当碳排放权交易运行至成熟阶段,将免费分配和有偿拍卖两种分配方式组合起来的碳配额分配方式更加符合现实的需求。Grimm认为通过拍卖碳排放权的方式优于免费分配的方式,研究发现当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使得电力的碳排放减少10%时,基于免费分配的碳排放交易方式会发生效率的急剧下降,基于拍卖方式的碳交易系统减排的成本优势会更大[16]。

综上所述,建立良好的交易制度和政策保证配额科学供给是至关重要的,我国应适时引入配额拍卖制度,并且逐步扩大有偿使用比例。并且目前更多的研究在配额交易的一级市场,未来可以侧重对二级市场的研究。今后的碳配额分配应该全国一盘棋统筹规划,但应注意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状况,注重省际合理公平分配,完善相关的地域补偿机制。

3 碳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影响研究及启示

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之后虽然能够有效地帮助减少碳排放,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冲击。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GDP、宏观行业、民生领域等方面的影响。

从碳排放权交易对GDP的影响来看,碳交易的运行将外部成本内部化,增加了社会的运行成本,会对国内生产总值(GDP)产生一定的影响[17]。

对行业的影响研究来看,一方面,碳排放权交易将对大部分行业发展产生负面冲击,使其产量下降、经济下滑。首当其冲的是高碳行业,将会面临着生产约束、分化加剧及信用水平受到冲击等多重挑战[18]。发电部门、石油部门将承担最大的产量损失方,造纸行业、农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另一方面,低碳行业的负面影响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将其剩余的碳配额在碳市场上进行出售以获利有效地促进低碳排清洁能源的发展,电子行业、清洁型企业将受益于碳减排政策在碳交易施行的背景下产生额外的经济效益[19]。

从民生领域影响来看,主要是通过企业成本进行传导。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实行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其次企业成本的上升通过嫁接作用使得产品价格上升从而又传导到民生领域又影响到居民的消费水平。戴彦德根据不同的经济转型情景设置情景组合,运行结果显示,如果仅单纯实施碳减排政策会导致能源价格成倍上涨,居民终端消费效用显著降低,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0]。

碳排放权交易在经济方面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宏观层面某种行业之下,对微观层面具体企业的研究相对缺乏。国家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稳字当头,在今后研究碳交易的经济影响时应该把疫情、地缘冲突等现实因素考虑在内,疫情之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应做到“先立后破”确保能源安全的情况下来实现碳减排的既定目标,打造全产业的低碳化,加快推动用能权的源头治理与碳交易的末端治理的配合发展。加大碳人才培养力度,切勿出现运动式减碳,否则对企业会造成短期不可逆的消极影响。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应的能源技术发展补贴政策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

4 启示

碳交易市场中存在价格失灵的风险,要加强对碳价的研究,除了利用免费配额进行碳价调控,还可以考虑通过设置最低交易价格以及引入碳税进行干预,运用碳价模型对未来碳价进行高精度预测,但同时要考虑政策对经济的影响,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经济风险,保障碳交易价格稳步良性上涨;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突发事件对碳价的影响,比如说当疫情再次爆发,或者局部冲突带来的能源紧张,可运用事件研究法进行研究。

可以从配额总量递减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可借鉴国外的阶段式碳交易发展,随着发展的深入,不断调整碳配额总量,可以根据碳达峰的既定目标从配额总量入手,可运用CGE模型进行情景设定,找到一个合理的配额总量及其分配方式,既不伤害经济稳定性,又能提高企业减排动力,并且应逐步分批纳入其他行业。

对经济的影响方面应该加强对微观企业的研究,现有的文献几乎都假定了减排技术不变,可以将其设置为内生变量,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当碳捕捉、碳封存技术发生重大突破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是否可以优化减排路径,节省达峰时间,都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交易价格配额分配
碳减排量及碳配额的区别
鱼粉:秘鲁A季配额低于预期,内外盘短期大幅上涨
1种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设计
参透并购交易价格调整机制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建筑施工企业新收入准则应用实操探析
关于新收入准则会计计量的几个问题
农地流转交易价格的理论框架体系和评估方法比较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