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国有企业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公司治理体系思考

2022-01-01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张俊旺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监事会董事董事会

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张俊旺

一、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与扎实推进党的建设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党的执政规律和国有企业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党是国有企业的领导核心。国有企业具有“三重性”,从政治属性看,坚持党的领导就是保证党的政治意志和战略部署得以贯彻执行,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和重要原则。2016年10月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党的领导,把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结构,使党的领导渗透于公司治理各环节,保证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看似科学周密的西方公司治理体系无法避免内部人控制、权力寻租等症结顽疾。因此只有全面从严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党建工作,加强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才能实现国有企业基业长青[1]。可见,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是国企属性的根本保证,是完善公司治理的组织前提。

(2)真正从政治理论高度和管理实践深度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在党建工作进章程后,完善党组织机构设置,提升和巩固党组织内设部门的地位,加快实现党组织机构与行政职能部门、公司治理主体深度融合。不断加强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将政治能力与经营管理能力相统一,任用讲政治、懂管理的复合型党务工作人员,完善“双向轮岗”等党务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党务工作激励约束机制,创新人才考核指标和激励体系,强化目标责任制,以企业效益检验党建成绩。强化党建工作同管理实践相结合,促进党建工作与企业治理实践深度融合,推动党建工作向基层延伸,向经营管理具体实践渗透。坚定不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完善党组织议事方式、规范工作流程,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务预算,进一步实现党组织法定地位明确、组织机构健全、人才队伍优良、工作机制健全的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协调治理

(1)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机构设置和人员选聘机制。非混合所有制的国有企业不设股东会,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行使出资人权利,并委派或指定董事会和监事会部分成员。完善公司治理体系,应严格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产生机制和外部董事派出制度,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并担任专业委员会召集人的董事会,推动监事会内设和外派机制改革。健全外部董事选聘和管理制度,拓宽董事来源,加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同时应保持与党组织的充分沟通。促进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加强党组织对工会的领导,由工会主席担任职工董事、监事,公司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担任。职工董事、职工监事通过党组织提名推荐,报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批准后,通过职工代表会议选举产生。职工董事和监事必须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熟悉法律和经济知识,经验资历丰富、善于沟通决策。

(2)建立健全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下的多元化公司治理主体建设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董事会用人、市场化选人相结合,坚持“对党忠诚、勇于创新、治企有方、兴企有为、清正廉洁”的干部标准,严格资格认定和能力素质考察,要求公司治理结构成员不仅要善决策、懂经营、通管理,还要讲政治、精政策、守纪律,注重不同董事专长和经验互补。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制定科学可行的人才发展规划,强化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或聘任契约关系而非行政委任关系,进一步弱化国有企业董事会成员和管理层的行政级别观念。拓宽组织考察推荐、内部竞争上岗、公开社会招聘等人才选拔任用渠道,把组织考察推荐和市场化选聘相结合,通过管资产、管资本来统筹管人、管事,在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党管人才框架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

(3)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运行机制。明晰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决策、监督和执行的职责划分,实现各尽其责、协调制衡的公司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职工董事和职工监事制度,加强党组织对民主管理的统筹领导,加快推进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决策时,职工董事应充分听取工会和职工意见,全面反映职工的真实诉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快公司治理结构建章立制,明确各治理主体议事规则和办法体系,完善履职程序,细化工作规则[2]。加强董事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建设,促进专门委员会高效开展工作,充分保证独立董事履行职责,予以有效监督,对重大事项的决策进行审议并发表独立意见。同时健全监事会和经理层集体审议、独立表决、个人负责的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

(4)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主体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领导成员保持正确的政绩观,弘扬求真务实、团结奉献的管理作风。既要强调经营业绩,又要突出社会利益和政治效益;既要看短期的生产经营成效,也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能力;既要考察领导成员的经营管理能力,也要考察廉洁自律和思想作风。完善品德、才能、绩效“三位一体”的多维度、动态化考核评价体系,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的选聘任用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年度考核评价和任期考核评价方式。加快实现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全部由外部董事担任,制定高级管理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和薪酬管理方法,组织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考察,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关键业绩指标,确定科学的薪酬兑现和利润分配制度,充分利用考核结果进行激励约束,有序推进薪酬市场化。

三、实现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有企业构建现代企业制度,是从明晰治理主体的权利边界,到完善治理结构和机制,再到优化组织管理结构和管理制度,形成“出资者放心、经营者尽心、生产者用心”的良好运行状态,适应科技大变革下市场需求的新特征和生产力发展的新要求。

(1)构建权责对等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权责利高度统一是现代产权制度的基础,理顺产权关系,构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结构和机制是现代企业治理的重要方向。

一是从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的高度落实党组织有效参与国有企业治理的机制。党组织作为国有股权的人格化代表,履行国有企业最高权利机构的职责。

党组织参与治理需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明确党委前置决策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积极支持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发挥监督管理职责,促进企业健康发展[3]。

二是加强决策、监督机制的有效发挥。完善董事会议事规则,建立决策事项跟踪落实机制,拓宽外部董事,可以从机构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主体引入外部董事,从专业领域高端人士中引入外部董事,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监事会全过程监督作用,健全监事会职权,加强监事会报告制度,强化监督成果运用。

(2)搭建高效运行的组织管理架构。高效的组织管理架构能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和机制的大框架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促进有效管理和经营决策执行,创造最佳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打造集团总部、成员公司以及一级经营主体之间有效的管控与服务架构,形成“集团总部有力、成员公司专业、经营主体灵活”的机制。集团总部作为集团运行的大脑,是集团决策中心,需要做好集团的战略管理、风险防范、资源协同以及服务支持,由管、控向服务与创造价值改变,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集团总部。同时,建立合理的业务授权和转授权制度体系,在促进经营主体适应市场经济高效运作的同时,完善业务授权的后评价机制,有效提升经营成效,防范经营风险。

(3)推动激励约束相容的管理机制市场化。要实现所有者、经营层、员工之间的良好运行状态,破解国有企业难题,需要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构建激励和约束相容的市场化机制,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企业发展生命力。一是健全多层次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实行人才分层分类管理,促进人才多元化发展,区别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职能部门岗位的不同职责和履职特点,实行差异化选任的条件和程序,对部分岗位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多种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管理人员。建立体现企业行业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本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发展通道,形成竞争择优、责任到人、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选任用人文化。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的改革完善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先行者。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当前,作为大型国有企业的管理者,努力解决国企国资改革深水区的现实问题,积极打造具有世界一流竞争力的企业,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新业绩,是新时代赋予我们这些“党在经济领域的执政骨干”的光荣使命!

猜你喜欢

监事会董事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中国机械工程杂志社第四届董事会
金力泰监事会决议风波
面对冲突与碰撞,董秘该如何履职?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现状研究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内设监事会
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存在的缺陷与改进建议
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拉赞助
《公司法》修改中的监事会问题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