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意蕴与时代价值

2022-01-01承德县下板城镇人民政府闫籽璇

区域治理 2021年21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生态

承德县下板城镇人民政府 闫籽璇

一、生态文明思想内在意蕴探析

生态与文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到社会主义发展。面对现如今生态文明领域出现的诸多新问题,需要时刻站在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考虑问题。以生态文明实践为契机和出发点,结合时代需求提出新观点、新思维。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意蕴也具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政策导向,指引生态文明思想

国家领导人一直以来高度关注环境和生态建设问题。以陕北为例,从最初的煤、柴为主要能源到后来成立第一个沼气村,在解决人民生活能源的运用同时,也保障了资源的循环可利用性,并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考虑,维持着生态平衡。

在任何一座城市,生态发展都是重中之重的环节,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是财富的体现,保护环境则等于保护生产力。因此,在人们的思想认知上,一定要进一步强化。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文明思想已经上升至了全球视野,生态建设中也推行了一些契合生态文明思想的举措。比如,“美丽中国”概念的提及,稳步地推行“五位一体”格局规划,突出生态建设的地位和价值,也推出了相应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这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二)协调经济与生态共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并不单局限在某一个方面,而是一个全局观的概念。涉及到的内容有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民生、经济等多个维度和方面,需要构建一个科学且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新时代的基础上,做好生态建设的实践工作。早在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吉余村考察时创造性提出“两山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不能为了金山银山而破坏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才是生态经济长久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伴随着“两山论”的提出,也为生态与经济发展权衡了利弊关系,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导。我国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路不变,旨在达成共同富裕的目标,大力发展生产力。但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样重要,应把握好节奏和步调,经济生态双管齐下,做到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生态文明环境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大表现,也是增强人民幸福感的前提与保障。良好的生态文明理念既能创造社会价值和效益,也能带来宜居环境,推动民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文明思想要统筹全局

生态资源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生态要素的支撑。生态环境的破坏会造成生态不平衡,一定程度上阻碍社会的进步和长远发展。把握生态发展规律和哲学,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经之路和选择。从国家层面上,有关生态文明的法律法规政策正有序推进中,通过制度的规范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人类在获取资源时要兼顾环境保护,以此提高思想认知。也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和推动,赋能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明需要全球合作,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环境问题也是关乎世界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建设绿色家园是所有国度共同的夙愿。从经济水平、政治制度、文化传统来看,各国都不尽相同,但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追求,生态良好,生产可持续,生活美好是全球人民的夙愿。尽管世界上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环境气候有很大差异,但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的空气运动和海水的流动都有其规律。国际社会必须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和构建全球生态系统管理体系。

二、生态文明思想的时代价值

(一)继承和弘扬了马克思文明建设理论生态观

现代化的生态文明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结合了我国具体的国情和实际情况,创新和丰富了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并在自然生态观上进行细化。马克思主义坚持物质是第一属性,明确指出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性,破坏自然会有严重的问题和后果,自然要维持山水之间的平衡。山水林田湖本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于自然界来讲是不可分割的,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新时代下的生态文明思想对自然关系作出了进一步深化,为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新思路和借鉴。

(二)创新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经济观

生产力和生产原理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于过去受时代条件的限制,人们认识到生产力是改造自然的条件和标志,认识到经济发展程度是生产力的重要标志。生态环境是资产的一种,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过去往往人们过于强调经济发展,在认知上忽略了环境建设,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未能做到有机统一,而全新的生态文明思想正是要深化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原理。

(三)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生观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协会十分关心的问题,全方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先行条件和根本。随着社会进步发展,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优越,越需要注重生态文明的发展,提高思想觉悟和意识,有全局观和前瞻性眼光。因此,生态文明思想要有国际化的新概念。生态文明思想加快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在新思想的引擎之下,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治理体制上,中国对国家机关进行了改革,将原环境保护部门改组为新生态环境部门。《环境保护法》不断完善,2015年环境保护法正式实施。从具体的治理情况来说,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空气质量明显转好,水土流失也得到了相应的遏制,居民用水安全得到了保障。生态治理机制在不断健全。中国将继续承担国际义务,深化各国与世界生态文明合作。我国一直是生态文明国际责任的倡导者,积极参与全球生态管理,是联合国相关环境的严格执行者,为全球生态作出了贡献,致力于为世界环境保护出一份力。受到了来自世界的高度评价,彰显出我国生态文明思想以及贡献世界的意义。

三、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在意蕴与时代价值路径探析

(一)在土地资源开发格局上做进一步优化

空间发展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土地资源开发上作出突破和改变,根据人口资源结构进行平衡分布。减小开发强度,优化调整空间结构。带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化。将青山绿水还给大自然,给予后代更美好的生存家园。实施生态功能区战略方针,按照区域特色定位进行发展,构筑科学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二)调整生态资源的利用结构

生态能源结构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比如,在传统能源上进行改造,大力投入和发展相对高附加值的产业,并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力,保障资源的循环利用。具体落实到实施中,可以理解为发展实行重点开发的原则,利用自然景观,发挥优势,形成特色。维持生态的整体平衡,在资源的开发中,维持与自然的平衡发展,以保护为前提,进行发展。充分体现资源的价值,实现价值的利用,利用市场因素的发展,开采与发展相适应的森林资源,并合理开发,保护旅游资源。

(三)全面加大生态保障工作

为了维持生态文明的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进行统一规划,有序开发。遵从围绕环境保护、实事求是的原则。针对环境状况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发展模式。有的地区环境破坏性比较严重,就需要暂停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全面的整改。对于一些污染较轻的地方,应该给予一些补救措施,例如植树造林,发展周边环境,下发补贴政策,鼓励当地居民种植树木,对于基本没有污染的地方,发展生态旅游业,保护植物资源,进行自然景观的观光。促进森林资源的恢复和发展,划定保护界限,实行林地保护,维持当地景观。加强景区景点的绿化美化,提高环境度假质量,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抓好植树造林,严禁砍伐森林。以预防措施领域的环境问题预防为重点,解决损害公众健康的环境问题,加强水、空气、土壤污染防治,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坚持共同区分的权限原则,与国际社会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增强生态文明思想意识

意识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目前,一些生态景区游客的环保意识普遍较为薄弱,观念淡化,急需要改进和提升游客思想的高度。把保持青山绿水,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联系起来,对这一成果的思想,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将环境保护当成是一项光荣的使命来共同维护。在市场人流密集的地方发传单,让更多人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的想法。在如今信息化传播速度较快的时代,我们必须利用网络来增强认识。互联网涉及人脉广泛,渠道宽,是我们可利用的能传播环境保护思想的一个好的方式。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对经济发展的原则、战略和路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我国建立新型工业化,增强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投资和出口为主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实现产业的过渡和转型。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通过增加物质资源的消耗来实现管理创新的转化。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生态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