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海新区海洋装备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2022-01-01

求贤 2021年5期
关键词:天津港临港保税区

目前,在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天津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项目主体已基本完工,研发楼进入装饰装修阶段。该基地设计产能为钢结构加工量8.4万吨/年,达产后年产值约40亿元。

这只是滨海新区海洋装备产业“快进”发展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滨海新区以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为中心,全力打造海洋装备制造聚集区。2020年,天津港保税区海洋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37.6亿元,同比增长35.7%,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

天津港保税区临港区域是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正式批复的全国第一批14个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之一,海域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目前已聚集了一批海洋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随着产业的聚集,企业也希望抱团发展、做大做强。2020年10月25日,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在天津港保税区成立。目前,联盟成员已扩展至93家,签约项目达282个,涉及金额达40亿元。借助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的“组团凝聚、产业带动、完善链条、决策建议、跨界融合”作用,新区海洋装备产业人才生态已逐步形成,产业链条覆盖从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研发咨询到配套服务的各个环节。未来,新区将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优势,聚力打造一流产业平台,努力推动全国海洋装备技术研发、制造等核心能力迈上新台阶。

产业发展,人才先行。今年以来,滨海新区以天津海洋装备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为平台,与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合作,分别建设了天津市海洋油气生产装备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海洋工程先进焊接制造及评价重点实验室、海洋油气生产平台上部模块数据完整性管理平台等项目,开展多项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与天津职业大学、中德应用技术大学、轻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制造等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达成合作意向,引进海洋装备专业技术人才56人。作为龙头企业的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博迈科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更是在海洋装备产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突出成效。

今年1月,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首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刘海林技能大师工作室”揭牌暨技能人才培养签约仪式在天津港保税区举行。该工作室揭牌成立后,将采取政府、企业、高校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形式,积极探索政、企、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各自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同向发力,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 为行业智能制造升级与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人才队伍保障。海洋石油工程董事长、党委书记于毅表示,将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为契机,携手各高校加快年轻技能人才的交互培养与能力提升,为海洋油气能源工程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聚焦海洋油气能源工程行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助推天津港保税区乃至天津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博迈科董事长、总裁彭文成本身就是一名“技术控”,多年来,彭文成带领团队致力于海洋装备制造业的持续发展,将博迈科从单一的生活楼模块发展为集海洋油气开发、矿业开采、天然气液化于一体的生产模式,成为国际海工行业专业模块生产商。为提升科技创新层次,彭文成推动博迈科加大在海洋工程产业上的科技研发力度与资金投入,带领团队每年实施10余项课题技术研发,先后完成了滨海新区自主创新重大项目“深海大型采油装置高精度称重工程样机研制”、天津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海洋油气大型模块非滑道建造及其成套装备产业化工程”等。博迈科还凭借天津市首家设计采购建造安装和出运为一体的IEPC总包项目,以及天津港第一艘出运的FPSO船成功通过评选,获得“2020年天津市科技领军企业”称号。

2020年,天津港保税区出台了《天津港保税区支持海洋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重点支持海洋装备等产业领域。在海洋企业人才支持方面,政策鼓励海洋企业在区内设立劳务外包平台,平台缴纳个税总额达到5000万元和2000万元的,分阶梯给予一定比例的支持。此外,对海洋人才引进、白领公寓租房等方面还有一定的补贴。

产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目前,在临港区域,拥有10万吨级大沽沙及5万吨级高沙岭两条自主航道,大沽沙深水航道已对全球开放,并已建成万吨级以上码头20余个。区域内已汇聚了海油工程、海油发展、中海油服、新港船舶、博迈科、太重滨海等龙头企业及蓝十字、中海科技等上下游配套企业。

“未来,临港海洋装备产业将依托龙头企业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做到强链延链补链,壮大产业规模,完善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 临港高新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海洋装备产业“微笑”曲线中高附加值部分——龙头带动+核心部件+技术服务的“三位一体”,以新港船厂为核心,建设天津临港造修船基地技术中心,加快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研究设计,引育配套企业,打造高端船舶装备制造集群。

2020年,天津市制定了海洋装备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按照规划,到2024年,海洋装备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将累计培育形成年收入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50亿元企业3家、超10亿元企业10家。

滨海新区已按下海洋装备产业发展的“快进键”。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以深化国家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和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海洋装备产业,海洋装备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今年1月,天津港保税区被商务部认定为2020年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海洋装备),成为全国新认定的64个基地之一。

天津港保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保税区海洋装备产业特色鲜明,产业聚集优势明显,产业发展环境优越,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较为完善。未来,将充分发挥海洋装备产业特色优势,在稳外贸、稳外资、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的引领带动作用,抢抓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机遇,推动天津港保税区贸易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构建外向型经济格局。

猜你喜欢

天津港临港保税区
上海临港的海
拼搏开拓创业路 志在万里再登攀——蓬勃发展的天津港轮驳有限公司
中国水上消防协会与天津港联合开展线上消防安全培训
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
天津港或将化解同业竞争困局
昆明综合保税区今年底建成
天津港爆炸敲警钟:中国还需要多少教训?
天津保税区1月份财政收入同增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