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2-01-01詹湘东

科技创业月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财经类财经专业课

詹湘东

(长沙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财经类专业归属于社会科学学科的专业范畴,其课程体系在内容和理念上涉及到诸多思政元素。但长期以来,财经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着重点聚焦于学生知识基础与专业技能等素质与能力,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之间存在融合不够的问题。

通过评价目前教学与教育实践过程,可以总结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思政教育存在以下不足:①思政教育教学方式比较枯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需提升。财经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方式单一,融合效果较差;②专业课教师没有意识或者缺乏相关知识基础和能力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者进行有机融合,也缺乏有效的机制促进和激励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两者融合。③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财经课程较少,缺乏示范性课程引领。在教学评价上,缺乏对财经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成果的评价与考核奖励机制,导致专业教师的重视度与积极性不够。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突显了财经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在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越来越丰富,加强课程思政教育、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财经专业的教育教学应加强财经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强化思政教育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这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据此,本文以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为研究对象,提出财经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机制与路径。

1 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理论解析

财经类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实质是依据不同类型课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思政知识与专业课程知识相整合,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在高校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教育已成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从理论视角对课程思政本质、内涵、意义、特点和价值进行多层次探讨,认为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课程观和新的教学理念[2]。②有文献分析了专业课教师在推进思政教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关于财经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融合,需要一批具备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能将两者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建设成为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3]。③关注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如何在具体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这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课题。主要研究内容是针对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改革实践,从专业视角探讨某类或某个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目前,我国高校全面开展了专业课融合课程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财经类专业的社会科学属性强,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新探索。上海立信金融会计学院提出以多样化实践教学安排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4];江苏的财经类高校重点在财经专业课程教师的培养与思政教学能力推进方面下功夫[5];东华大学则提出财经类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师考核机制[3]。据此,各高校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高度关注,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推进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是课程思政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财经专业课的课程思政需要配套的教学、课程、教师管理体系等的支撑。当然,各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实践情况则为财经专业课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

财经类专业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涉及不同知识内容的整合与融合,从知识管理角度来看,这是不同知识体系在知识内容、知识工具和知识目标上的契合。从资源基础理论视角来解析,则表现为具有互补性的知识资源之间转化与沉淀的过程[6]。基于知识转化视角,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需要有嵌入专业课程中的知识获取、转移和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需要有相应的支撑机制与实践路径。财经知识的专业性强,与思政知识既有共融点,也有异质性。两者融合的机制与路径重在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学者的主动探索,关键也需要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共鸣。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简称《纲要》),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整体设计。《纲要》提出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从现有文献的梳理来看,关于财经专业中如何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可借鉴的成果还不多。

对财经类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内容融合的机制,相关研究还不明确和充分。大部分都是从宏观层面提出建议,可操作性不强。

从教学管理者的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多,讲抽象布局的多,如何全方位、全员和全程推进财经类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研究亟待深化。

财经类专业课教师受限于专业领域限制,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认识需加强。教师如何获得思政资源,如何在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又能让学生接受,这是一个需要实践研究的问题。

2 财经类专业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机制

财经类专业课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首先要解决机制问题,也就是要让两类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而不能是两条线。基于全方位机制探讨视角,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提出具体机制建设内容。

2.1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

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财经类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建立起财经类专业课教学与课程思政教育统一协同的育人机制。其中,最关键的是需要财经专业课教师掌握并熟悉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在发挥专业理论与实践优势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专业课程内容的课程思政元素。知识学习理论指出,知识接受者接收到知识内容之后,需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将新知识转化为自身能运用的知识[6]。一方面,专业教师应将思政内容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现象和新问题,基于实践情境阐述专业理论知识与观点,主动探索思政元素与财经专业课融合的方法与途径,运用数字技术完善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另一方面,将思政课程内容开发与专业课教学创新的融合形成惯例与制度。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开发课程项目就是有效可行的建立协同育人机制的方法[4]。此外,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可以通过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开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研究,探索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新方法和新途径。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及其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成果将对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机制有重要作用。

2.2 专业课教师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的推进机制

教师是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推进财经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关键在于要建立专业课教师实践课程思政教育的推进机制。

首先,应建立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培训机制,通过培训加强教师的思政教育意识与教学能力。应形成常态化和制度性的培训机制,定期通过网络、实地培训、思政内容现场参观等方式建立长期有效的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培训体系。其次,应加强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专业课与课程思政融合方法的学习探索机制建设。

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重在教学方法,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将专业课与课程思政融合。首先,要建立专业课教师相互交流制度,通过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其次,应建立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融入式教学方法创新的经费支持机制,鼓励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实践。第三,完善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育保障与激励机制。应切实保障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经费投入,建立以课程思政项目鼓励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建设的激励机制。第四,建立针对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绩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师考核评价中,可以将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中,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绩效考核中应充分体现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面的效果与成绩。

2.3 学生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动力提升机制

课程思政教育对象是学生,学生是课程思政的参与主体与受益者,应该发挥学生参与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的积极性,提升学生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参与课程思政教育的动力。课程思政既要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更要使学生从学习中领悟课程思政教育的内涵。

(1)将课程思政元素和知识融入到财经专业课内容,在课程考试内容中考察学生将财经知识与思政内容融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多采取情境教学法[7]、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寓教于乐,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模拟与演示的兴趣。比如,法律法规内容和市场营销策略的教学等,就可以采用情境创建、角色模拟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应用法律知识、营销知识结合经济社会背景解决情境案例中的问题。

(3)在财经课程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充分评估学生专业课学习中思政理论与实践水平。

3 财经类专业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路径

本文从4个方面提出财经类专业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对财经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提供借鉴。

3.1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财经类专业课程主要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宏观与微观问题的理论解读与实践研究,思政元素非常丰富,能从多种角度挖掘和提炼课程思政内容。专业课教师除了要对课程的理论实践知识熟练掌握之外,还应在财经知识教学中贯穿思政教育理念,加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教学中应有意识地通过实践问题的正确阐释与解析,既能将理论知识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也能有效地发挥课程思政育人的作用。以《财务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为例,该课程要求学生按照研究问题收集数据,设计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在提出研究问题和假设,以及结果分析与讨论过程中,可以重点讨论和阐述信息披露诚信、遵守会计准则、遵守法制和社会治理等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挖掘研究设计与结论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深刻领会。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增加和完善课程思政元素,可将分布在各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串联”形成逻辑清晰的内容体系,以便于思政元素在不同财经课程中的相互借鉴与应用,从而扩大课程思政的影响力。

3.2 加强课程思政实践创新

不管是专业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需要通过好的教学教法将知识内容传授给学习者。在财经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还存在部分教师不知道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财经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是融入方式生硬,勉强融入导致形式化问题出现[8]。财经类专业课的教学要加强实践创新,探索专业课内容与课程思政元素的共有载体与传授方式。在专业课内容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传播思政知识,达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传播的协同[9]。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融合式教学创新方法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依托网络资源收集行业和产业报告、视频等资料,就某个主题进行知识讲解时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此外,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也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3. 3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建设

课程思政资源是财经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基础,资源的丰富度和可获得性将决定课程思政的教学质量。与财经课程相关的思政教学资源包括案例资源,例如“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创新驱动和数字经济等。还包括各类数据资源,如数据库、新闻视频、专家讲座、论坛报告和政府、行业宣传视频等。建设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主要有以下3条途径:

(1)按知识积累规律,将专业课备课、教学、调研和会议讲座中获得的各类思政资源按类别和时间进行梳理,形成思政素材资源库,并不断更新资源库中的素材。

(2)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在财经专业课程之间的共享机制。例如,可以按照管理类、经济类专业大类将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互通有无,以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知识点的匹配与融合。

(3)要在技术上将思政内容与专业课教学内容在展现方式、载体形式上进行最优化匹配,达到思政元素融入的最佳效果。例如,在讲授税法时,通过法律法规文件和案例解析方式,加强法治教育,让学生辨识职业道德准则等法律法规内容。在讲授技术的经济价值时,通过视频方式展现各类技术的未来应用价值,让学生了解新兴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从而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3.4 发挥课程思政的引领作用

发挥课程思政在育人上的引领作用,必须把思政教育融合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去,实现全方位、全过程与全员育人目标。财经类专业培养的人才既是管理型人才,也可以是实践技能型人才,或是学术研究型人才。

(1)在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明确财经类专业各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可以利用财经专业课的特色与优势,找寻出各门专业课最能突显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在设计和遴选专业课程时,构建设计各门财经专业课课程思政之间的逻辑关系,让更多的思政元素纳入专业课的课程体系之中。

(2)在课程教学大纲中,设立课程思政教学的知识点,明确知识点的思政教育要素。通过课程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链条,让课程思政内容更为清晰,思政教育目标更为精准。

(3)加强实验实训教学课程中的课程思政教育,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和实验实践过程中。实验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将是思政实践教育引领作用的重要体现,也能促进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创新。

(4)在学科专业竞赛学习训练与比赛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学科专业竞赛主要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注重团队合作与坚持不懈的精神。财经类专业的学科竞赛注重创新思维与意识、问题分析能力与思考格局的考察。应在竞赛训练与比赛过程中,运用典型案例、场景模拟和专题培训等方式加强学生知识、技能与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切实压实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具备扎实专业基础与强大精神力量的全面素质。

3.5 构建财经课程思政教育知识体系

构建学科、专业、思政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化财经课程思政教育知识体系,优化知识内容,促进课程思政知识创新。一方面建立财经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库,通过案例库建设为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提供素材资源;另一方面,加强数字知识内容建设,包括传统课程思政知识的数字化,以及数字化知识的创造与保存。财经课程思政教育的知识体系不只是传统的学科知识的集成,还包括了全方位课程思政教育中非正式的、隐性及潜移默化方式展现和传播的教育内容[10]。

综上所述,要从教学技术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构建系统化的财经课程思政教育知识体系。教学技术上,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数字化案例知识库,包括音视频、文档等。运用数字化技术支撑和实现数字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的财经知识建构,还要强调信仰、情感和人格等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不仅注重显性专业课程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情境化等隐性课程知识潜移默化的教学与影响,呈现课程思政教育的全方位状态[10]。

4 结语

财经类专业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知识“双基础”的构建,在专业知识基础与思政内容感悟能力“双保障”的前提下,既能促进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提升,也能更好发挥课程思政教育立德育人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财经类财经专业课
财经日历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二)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财经记者的知与行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财经阅读时代
微信在中职汽修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
财经简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