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2-01-01长春师范大学杨璐施

亚太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企业会计实务会计专业

长春师范大学 杨璐施 白 桦*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技能,并能将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技能应用到对应岗位中的一种人才类型。如今,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规模和整体运营水平处于不断提升中,对企业会计人才的知识素养、技能素养及实践能力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021年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发展中职教育,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这一政策的出台将职业教育推向高潮,鼓励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大大增加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近五年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在2019年已经达到493.47万人,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数量庞大且连年增加,中职学校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和挑战。

在数字经济火热发展的时代下,会计行业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养需求不再强调其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而是将人才进行管理转型,着重会计人员的分析管理能力。中等职业教育本身就是为用人单位培养工作岗位所需人才的,因此中职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与企业所需中职会计人才的需求是否匹配,是中职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然而一些中职学校的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仍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不满足当前企业对会计岗位人才的需要,临近毕业时期,学生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将在学校学习的技能最大化运用到工作中。教学改革和研究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要想符合我国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体系要求,培养出与未来就业市场相匹配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就必须把对企业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放在首要位置。因此,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企业会计实务在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并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必要性

(一)环境的变化要求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转型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企业及事业单位必须积极顺应时代变化,满足时代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这较以往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很大转变,不再仅仅强调简单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中职学校设置会计专业的一个目的就是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管理类会计人才又是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新的方向,这种综合型人才更是市场环境所缺少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提高就业。要想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首先就要明确了解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因此,目前中职学校对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由传统的单一教学型逐步转变为满足市场经济需求的实践应用型。当前,我国许多企业的在岗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因此对管理方向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从目前来看,中职学校培养出大量的会计专业学生还不能达到企业岗位的要求,一些中职毕业生为了找到工作会选择转向其他行业其他岗位,同时,企业也很难找到能满足其要求的毕业生,这就陷入了中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企业招不到人的尴尬境地。中等职业学校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更需要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会越来越大,只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多元发展。因此,中职学校应该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专业会计人才为重点。

(二)应用型会计专业人才是企业的重要管理者

经济发展是时代的命脉,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人才的职业技能就不能仅局限于传授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只能支持大数据时代的会计基础理论,不能充分挖掘其背后的会计逻辑。因此,会计工作者要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框架,将其转换为商业思维、网络会计思维。会计人才在企业的地位如此重要,这正是因为会计人员掌握着企业最重要的资金资源,而企业不仅注重盈利,成本也是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点。因此,会计专业人才在企业中的成本、收益、风险管理都占有重要地位。从企业的招聘信息中可以看到,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时,对会计人员的要求逐步向管理型转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要融入各个基层会计岗位中,虽然刚毕业的学生几乎无法直接成为企业的重要管理者,但是中职学校要以长久之计,把中职学生培养成在就业市场上有一定竞争力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应用型人才既是市场的重要运营者,也是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会计人员运用真实、客观的会计资料,分析、预测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而提出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评估制度,使个人财务能力成为公司的价值。会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既有利于企业的创造,又有利于社会经济资本的积累。

二、中职企业会计实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匹配

教学内容的选取,将直接关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达成情况。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决定教学内容的关键。部分中职学校在选择教材时,并没有完全掌握学生的学情,仅仅是参考同级中职学校所选的教材和国家级教材。在挑选教材后,教师讲课只会将课本内容原封不动复述一遍,不考虑任何教学效果,只求知识点的硬性讲解。这不仅不能活跃课堂气氛,还会使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在课程内容的分配上,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内容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难以实现深入整合。这就导致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对学习内容的划分也不够严格。此外,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到企业会计实务的课程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该课程注重理论的讲解,但在之前中职学校都会为学生开设基础会计课程,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学内容都是千篇一律的专业理论知识,一些实践性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影响,没有真正融入课程,没能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企业会计实务这门课程开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未来进入就业市场时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但目前学校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普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师是“填鸭”的主体,向学生“片面化”地注入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强调专业理论性内容的讲授,为教而教,没有突出会计岗位所需要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对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得到发展。随着课堂难度的逐渐加大、课程内容的逐渐深入,学生慢慢对课堂失去了兴趣。中职学生年纪偏小,学习积极性弱,如果在课堂中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了解会计的强应用性、强实践性,就会导致很多学生认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与会计关系不大,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重要性,就更不能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在临近毕业时就会感到迷茫。总而言之,目前企业会计实务课程实施的教学方法更适合传统的应试教育,过于偏重理论性知识的教授,忽视对实践应用性知识能力的培养,不符合当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考核方式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中职企业会计实务课程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还是期末考试。期末考试虽然将出勤、上课态度、课后作业等教学过程评价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考试成绩的一部分,但是考核的重点依然是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笔试的内容和形式都是有限的,考试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教师教给他们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期末考试的笔试环节很难让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清晰的认识,因此也很难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标准。不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操作,任课教师也很难评判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效果。课程评估方法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估,无法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适应,无法实现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中职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政策的要求来看,应用型会计人才是中职学校会计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以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载体,以实施为途径,以评价为保证,积极推进中职企业会计实务的教学改革,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途径和人才供给渠道。

(一)课程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

课程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首要明确和解决的问题。首先,学校必须意识到会计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原有的会计科目体系中,会计科目的比例很高。在会计专业上,应该尽可能缩短所占用的时间,增加理论、管理、内部控制等科目的教学时间。其次,教师要了解当前的就业趋势与国家政策,并针对行业态势合理调整培养方法,积极与相关企业沟通,充分了解企业对会计人才知识结构、应用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的需求。无论是课堂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技能学习,都应该与用人单位真实的工作内容相关联。最后,用人单位可以派员工作为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师,充分参与学生的实践教学过程,将实际工作内容融入实践教学,增强中职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有效衔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企业参与的频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课本上原本没有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在企业参与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提升其职业能力。企业会计实务是一门以满足未来市场发展需要的会计专业人才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从理论向实践方向改革更有助于其发挥优势作用。

(二)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企业会计实务这门课在教学中应着重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培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是将理论知识一股脑灌输给学生,没有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既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又可以把更高级的理论知识传授给他们,从而增强他们的竞争优势。教育改革的目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保留有益的,摒弃滞后的教育理念,教育改革的关键是在新旧教育内容之间取得平衡。在企业会计实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案例教学、互动教学、混合教学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使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习,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方式上应充分体现会计专业的价值。在坚持发展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把传统的教育内涵和现代的创造性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之更具多样性。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强化练习,让学生逐步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突破。不过,有意识的训练并不需要学员重复地做同样的动作,而是通过不断的训练,直到达到熟练为止。学生和教师之间还要做到及时反馈,即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馈,并对他们每次的进步予以肯定,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使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与现代社会价值链系统的紧密结合,把战略成本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并把新时期的企业会计管理手段融入实际操作。运用现实企业的案例或场景模拟,将这些新的理论和方法融入现代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新的理念,建立全面的知识系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注重考核方式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侧重于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只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却忽视了实际操作能力的测试,这与实际应用的教学目的不相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既要考查学生对课程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及掌握程度,又要重视知识的分析、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实践能力的测试。因此,在考试形式上,应突破“一考一分”的状况,将传统的期末考试和过程性考核相结合。过程性考核的课程评价主要包括课堂上所安排的综合性作业和实践任务,具体表现形式可分为学习心得、案例分析报告、课程实践报告、课程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案例分析报告,让学生深入企业管理运营,体会会计工作,采用案例分析报告作为期末考核的材料,把握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从实践中体会具体的会计工作,理解会计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在考核主体上,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自评、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成员间和各个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使彼此能够相互借鉴、拓展思路、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对课程考试方法的改进和优化,有助于学生更系统地复习和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能够灵活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而使考核方式能够真正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服务。

总而言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未来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为了满足国家的人才需求,会计专业人才教育应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下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会计是一个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兼备的职业,随着数字化经济时代的到来,会计从业人员仅仅具备扎实稳健的财务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拥有一定的会计岗位实际操作能力。针对当前经济、社会和就业形势,我们把会计专业人才教育教学改革放在重要位置,从市场需求出发,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确定教育改革方案,及时调整教育目标,整合教育资源,开发学生未来就业需求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进一步以目标为导向、以内容为载体、以实施为途径、以评价为保障,深入推进企业会计实务课程改革,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应用型课程、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企业会计实务会计专业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对策
现代企业会计的内部控制策略探讨
试论企业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ODI实务
FDI实务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