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零和博弈
——以幼儿园“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为例

2022-01-01江苏省南通市小海街道海尚幼儿园管佳娣

亚太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幼小双减利益

江苏省南通市小海街道海尚幼儿园 管佳娣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旨在建立一种高效的幼教协作机制,实现学前教育与基础教育“双向衔接”,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良性转换。华爱华说,这一目标若能实现,将会成为学前与小学的一个里程碑。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目的是要改变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生态。可以看出,“双减”政策的推行,使我国的教育理念由“育分”向“育人”转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幼小衔接”和“小幼衔接”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双减”政策下对“分数”的担忧,包括幼儿的父母,都产生了一种新的教育忧虑。所以,“小学化”与“去小学化”的问题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去”而不“休”

(一)拉锯原因:家长与政府倡导的理念错位

目前,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地幼儿园都在努力解决“小学化”问题。此外,教育部门也在持续实施“小学化”的职业治疗法,采用各种评估和指导方法,对幼儿园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然而,目前“小学化”的教育管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小学化”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2011年,对山东省三个区一年级家长的调查问卷显示,在小学之前,只有12.73%的孩子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拼音教育。2013年对河南省193名幼儿家长的一次调查显示,“小学化”不仅限于教学内容,还表现在学习规范和行为规范上。南京大学一年级新生聂娜和陈静关于“拼音”的调查显示,85.64%的学生在入学前通过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家长、网络教学软件等途径来学习拼音。可以看出,“小学化”儿童的教育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在幼儿园、家长、培训机构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小学化”。我国在“去小学化”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毋庸置疑,洪秀敏和赵尚艺对西部学前教育的效果进行了调研,发现“去小学化”率达到91.47%,成效明显。

从“去小学化”的形势来看,尤其是在公立幼儿园的管理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学龄前幼儿“超前学习”的情况并未改变。“小学化”的主要形式没有改变,最大的改变是人们的思想。对孩子进行“小学化”教育,是因为人们没有意识到“小学化”的危害,因此,“小学化”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就成为当今“小学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理论基础:非合作博弈理论

当前关于“去小学化”的学前教育理论主张,其基本思想来自儿童心理发育阶段的理论,着重于儿童早期的心理发展。“教”和“学”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点,以玩为基础,体验、操作、感知。因此,“儿童中心”的观点也成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进行批评的利刃。本文认为,“过度学习”“超前学习”忽视了儿童的兴趣需要,是一种不尊重儿童的主体性的行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去小学化”与幼儿衔接问题的探讨,多以幼儿身心发展为切入点,很少从父母和市场的角度来探讨“小学化”为什么会“去”。不管是“去小学化”的学前教育,还是“幼小衔接”,都应以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

(三)拉锯展开:相关利益主体间博弈行为的自然结果

关于“小学化”的问题,存在着诸多的博弈关系。在各种关系中,利益的主体也是不同的。弗里曼认为,“利益主体”是指任何可以影响目标实现或受目标实现所影响的群体或个人。在“小学化”与非合作的博弈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对策。个体与家长群体的利益游戏,家长的游戏对象是其他的家长。如果大部分家长都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先走,那么他肯定会先走,这意味着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起步阶段就输掉。在没有提前的情况下,他还会让自己的子女提前开始读书,这就意味着要让自己的子女“在起步阶段就能获胜”。对于所有家长来说,“小学化”的提前学习是一种“绝对战略”,它在与社会中的孩子和家长们进行游戏。

所以,即便是“双减”政策出台之后,这种“小学化”的局面也是不可避免的。更有甚者,有些父母为了让自己的子女“学”得更多,在入学前一年把自己的子女从公立幼儿园转到私立幼儿园,其目标依然是要让自己的子女“跑赢”别的孩子。这也意味着,在“双减”之后,父母之间的“博弈”还在继续。

二、通过优化“幼小衔接”真正实现“去小学化”

“幼小衔接”与“小学化”的区别在于,幼儿园“去小学化”不是对“幼小衔接”的排斥,而是在幼儿园的“小学化”与“去小学化”之间进行“拉锯战”,即幼儿园“去小学化”与“幼小衔接”之间的“拉锯战”,让两者成为对立的两个极端。因此,只有对“幼小衔接”进行全面的科学优化,才能彻底消除各方面的冲突,使幼儿园真正“去小学化”。非协作博弈理论认为,目前各利益相关者所选择的纳什平衡点是“小学化”。但这种战略更多地考虑到每个利益相关者的个人理性,而非集体理性的最佳战略;如果没有一个人尝试去改变这一状况,就会很容易造成“哈定悲剧”。

“哈定悲剧”是哈定于1968年提出的,它的主要内容是为了对公众的利益进行道德上的批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大草原上,所有的牧民都想要多饲养一只奶牛来提高自己的收入,但是,由于草场的资源有限,如果放牧的话,就会造成牧区的过度放牧,最终造成牧民和牲畜的损失。同样,在面临儿童早期教育问题时,当各利益相关者都抱着“我不这么干,其他人也会这么干”的心理,幼儿就会成为“哈定悲剧”的牺牲品。怎么变化?最好的方法是采用帕累托优化方法来达到帕累托优化。

帕累托优化就是在不损害或消除双方的利益的前提下,通过对现有的资源进行重组和优化,从而实现帕累托优化。也就是说,在学前教育问题上,各参与方都可以从非合作到合作,这是一种最好的战略。帕累托最佳化可以为各利益集团提供一个顺畅的、表达利益的通道,使各利益集团可以互相信任,从而达到共同的目的,实现双赢。因此,“幼小衔接”在幼儿园“去小学化”的大环境中,必须使有关各方在思想和行动上都认可并接纳“去小学化”,从而达到幼小衔接的科学性。幼儿衔接强调“衔接”,旨在使幼儿实现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平稳过渡。在学段中,它是一种逐渐上升的斜坡。当前,我国幼小衔接研究的重点是幼儿的非认知发展,而“幼小衔接”的重点是幼儿的学习准备,忽视了注意力、创新、良好的学习习惯等非认知因素。“幼小衔接”只注重幼儿的认知发展,其本质上与“幼小衔接”相比是“小学化”。

简单地批评“小学化”,就会将幼儿园与小学区分开来,进一步分割了两个阶段之间的联系,使得“幼”与“小”之间的联系难以进行。要想打破目前的格局,让包括幼儿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都能选择更具科学性的幼童衔接,这就是早期教育的最佳策略,需要社会、家长、幼儿园等多方的共同努力。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行为,其成败取决于幼儿园、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打通家园合作的渠道,共同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通过优质的教育和延时服务,有效地抑制家长的“培训冲动”。在“去小学化”的前提下,幼儿园必须了解并减轻对儿童的教育忧虑。

父母的教育焦虑是导致儿童“小学化”的原因之一,它不但会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父母的身体、心理和经济利益。所以,一味地指责,只能使父母更多地忧虑,而不能改变父母在“小学化”问题上的抉择。在过去提出的教学策略中,多以家长学校、家长讲座等形式,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灌输给家长,使家长认识到超前教育的危险。然而,就当前影响而言,父母对教育的忧虑并没有减少,甚至到了“双减”实施的时代,父母对教育的忧虑依然没有消除。让父母接受“去小学化”的幼小衔接,才能更好地实现孩子们的长期、持久发展。

在进化过程中,个人将会经历“信念学习”的“信念更新”。这种适应性的学习可以让期望异质的个体在遵循多数人所采取的策略时进行协作进化。从信仰的学习到信仰的更新,都是从量到质的变化,即便是在适应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个人和团体之间的矛盾,但也是个人之间的合作和信任,使得合作博弈得以实现。而这种观念的更新,就是要通过大量的实例来让父母明白,在“尝到甜头”的时候,他们才会去做。比如现在家长们最喜欢的学习软件,让父母明白,在这个生动有趣的软件后面,是把孩子应该感受到的东西抽象成了一个冰冷的符号,是一种主动的学习和思考。幼教科学地衔接是把软件当作一种工具来理解孩子,而非依靠软件来实现对孩子的“学习”。

加强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就是,为何市场会轻易地以“幼小衔接”的名义在幼儿园里“抢跑”“小学化”?除了父母这只无形的大手在推动之外,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也缺少系统的整合。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是因为幼儿园和小学都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并非单纯地将幼儿园与小学融合,而是要在尊重两者的根本区别的基础上,使其成为基础教育的一种特殊的价值。幼儿园强调“游戏化”,不是脱离现实,而是把幼儿园从学校教育系统中分离出来的抽象概念,与小学课程在理念、内容上的衔接上,不能简单地认为幼儿园只重视“游戏”,而小学仅仅重视“学习”。与初级教育相比,目前的幼儿园课程没有国家统一的课程标准,缺乏明确的课程体系,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此外,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体育、学习等活动都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应克服“唯游戏论”的过分宣传,注重幼儿学习质量的提高。要积极贯彻“双减”方针,并与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结合,将幼小衔接纳入幼儿园3年的教学计划,以多种形式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构建课程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个参与方的有效合作,如培育“幼儿互动”的教师、健全家庭关系等。随着幼儿园课程体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个性化的不断建构与发展,幼儿园在“去小学化”的大环境下,才能真正实现幼小衔接。

在国家“去小学化”大背景下,在科学的幼儿园政策环境下,要想达到更高的教育质量,就需要从理念上提升。方针是统一的,一方面要协调各方利益主体的价值诉求,寻找以幼儿身心发展为起点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是要实行“双减”,遏制资本对教育市场的冲击,要健全政府监管体系,健全幼儿园、社会培训机构、小学三个方面的监管体系。在此基础上,应为各利益相关方提供所需的信息与资源,使幼儿园与小学实现科学衔接。尤其是在家长面临教育焦虑及其背后的教育行为时,要坚持正确的理念,做出正确的抉择。简而言之,无论是对幼教理念的界定,还是对“小学化”的管理实践,都必须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这样,才能真正地使幼儿成为“去小学化”和“幼小衔接”博弈的最终赢家。

猜你喜欢

幼小双减利益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