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脏主情志论”的恶性肿瘤心理亚健康态应对措施探索

2022-01-01何世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调护亚健康五脏

许 毅 何世敏

(成都大学基础医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1 五脏主情志理论内涵

藏象一词,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藏象学说主要精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五脏与六腑相互配合,五脏与形体诸窍相互联系,五脏生理活动与精神情志相互影响。心、肝、脾、肺、肾等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而不泄。同时,五脏功能各司其职,相互为用。情志即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正常不致病,但若情志过极,则会致脏腑气血功能紊乱,引发疾病。情志属藏象的一部分,是脏腑功能的一个外化表现,情志与脏腑的关系,概括来说就是脏生情,情调脏。

“五脏主情志论”是阐述情志与五脏相关,心神在情志活动中占主导作用,情志活动客观反映了脏腑气血生理基础,情志变化是脏腑机能活动的表现形式之一。脏腑的固有机能可以产生相应的情志变化,情志变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影响脏腑的固有机能,两者互为作用。情志变动对脏腑的影响取决于精神刺激因子的质和量,更取决于心神的状态。心神状态又因个体差异和病理变化的不同而异。

2 恶性肿瘤合并情志致病

现代医学不断发展,中医学已较完善的述了躯体与心理社会因素间的关系,情志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工作压力、薪资水平、居住条件、社会人际关系、生活不良事件、烟酒等不良嗜好都可影响情志变化,造成情志过极,从而为恶性肿瘤的产生发展埋下祸根。在恶性肿瘤诊治过程中出现的以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体力缺乏、自罪观念与自杀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肿瘤相关抑郁状态”,与中医学中情志异常造成的气结、痰郁等症状表现吻合。心理免疫学理论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途径是心理—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即不良心理情志因素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削弱免疫系统而导致癌症复发的。中医“形神合一”“整体恒动观”指导下形成的形神论、情志论等理论内涵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不谋而合且相互补充。中医认为精气即道,乃是万物本源,不但人身是精气所化,人的意识思维活动也是精气运动的结果,因此有了情志致病观。

《黄帝内经》中“九气论”“五志说”,根据个体身体素质和性格特点对体质进行分类,形成气质学说,系统地将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联系起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喜怒伤气。”《灵枢·口问》曰:“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比较全面地解释了情志变化与脏腑气血的关系,情志的异常变化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志与五脏联系紧密,情志的异常变化还可作为不同部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或者直接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情志内伤通过影响人身气血运行、脏腑功能,形成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病理产物,在此基础上,“内虚”与郁火、血瘀、痰凝、毒邪等合而为患,促使恶性肿瘤的发生。历代医家们在针对恶性肿瘤形成原因的认识上,十分重视“肝郁”和“忧思”等情志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形成中,从无到有,密切相关的病理基础都是“肝郁”。明·陈实功《外科正宗》中提道:“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达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痰核。”从中可见,过度的忧郁、思虑,加上自己所期未能达到,久而久之导致痰核产生。总结来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由于外邪、七情过极、不良饮食、脏腑功能失调、体质虚弱等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气结痰瘀”而“癌毒内生”。可见,情志因素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

3 依据“五脏主情志论”,应对恶性肿瘤心理亚健康态

3.1 情志调护的原则

《灵枢·寿夭刚柔》中指出:“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家庭、职业、年龄、经济条件、知识经验、生活阅历及病程长短不同,其心理状态各异,因此,情志调护需因人施护,有的放矢。要求医护人员尽可能全面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个体情况有其差异性,但恶性肿瘤在治疗过程中也有共性。根据这一点,可采取以喜胜悲的方法,邀请在治疗中较成功的患者分享治疗经验,传达积极乐观的情绪让患者心情放松,纾解郁气。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指出:“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所以要向患者说明保持情绪稳定的重要性,使其乐观豁达,怡情养性。助人者自助,在情志调护方面,积极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不过分依赖医护人员,而忽视自身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主体作用。医护人员及亲属好友应根据患者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开阔心胸,纾解郁气,分解对疾病的过分关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2 情志调护的应对方法

情志调护的方法很多,需根据具体病情、心理上的差异等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多渠道,交谈、观察等,了解恶性肿瘤心理亚健康态的情志问题,对症调护,以取得最大效果。

《灵枢·师传》中指出:“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通过说理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之以例,明之以法,尽快消除不良情志对人体的损害,促进患者康复。

顺情从欲,满足合理的身心需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当某种个人欲望未能得到满足,遂至内怀深忧而生的情志病变。移情解惑,通过合适的方式转移注意力,使其不再将关注点集中于疾病上,整天胡思乱想,有不药而愈的疗效。发泄解郁,比如挥泪痛哭、倾诉苦衷,使悲郁之情得以发泄舒展。以情胜情,掌握患者对情感刺激的敏感程度,选择适当的方法,避免过度。比如可用音乐疗法、惊恐疗法、悲哀疗法、思虑疗法等。暗示,通过运用语言、情绪、行为、举止等给以暗示,从而使其减少精神负担,相信疾病可以治愈,增强战胜疾病信心。

选用适当的方药和食物,调整五脏虚实,聪明益智,养心安神,疏肝理气,以达到调节情志活动的目的。

3.3 情志调护干预恶性肿瘤患者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效果

恶性肿瘤是典型的心身疾病,情志因素在其形成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患者从被确诊到整个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否认、恐惧、焦虑、悲伤、愤怒、消极、孤独、绝望等不良心理反应,这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应则会诱发和加重病情的发展与转归,最终给治疗带来不小阻力。《灵枢·寿夭刚柔》提到,“忧恐愤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关注情志变化因素在恶性肿瘤调护的作用,采用情志调护,对于恶性肿瘤患者有五脏安合,气血通畅的作用。

人的精神状态与机体的脏腑气血密切相关,五脏各自与七情相对应,人的情志活动变化影响着脏腑机能的好坏。根据中医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可以用情志相胜来应对恶性肿瘤心理亚健康状况,称之为“意疗”。于恶性肿瘤患者,除了生理躯体上的问题需要得到诊断治疗,同时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支持及开导,这也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集中体现。对恶性肿瘤心理亚健康进行情志调护,能有效改善他其心理状态。以头颈部恶性肿瘤为例,已有研究表明,此类患者普遍具有内向孤僻的性格特征,尤以女性为甚,其情绪稳定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正常范围,较难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当外部环境发生些许变化或者患者本人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则更易发病或加重病情。对此,应经常与其交谈,获取信任,使其不觉得孤独,治疗及预后效果极佳,也降低肿瘤复发几率。研究表明,具有内向、孤独、不喜交往、习惯压抑和掩饰情绪、悲观消极抑郁等C型人格特征者更易患消化道恶性肿瘤。鼓励其向外交往,与人群相处,避免独处,鼓励其以合适方式发泄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多接触身边美好的事物,对病情控制有较好疗效。近来,大量临床研究证明了情志调护有助于提高恶性肿瘤与疾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4 结语

结合中医学对传统心身疾病的认识不难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与情志的异常变化密切相关,必定是经过长时间如外部环境变化、社会心理支持系统的匮乏等高危因素的持续影响逐渐形成。换言之,肿瘤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受到机体—体质的影响,个体的性格、外部环境都是诱发因素,体质决定着发病率和易患肿瘤类型,而环境则是诱因。某些情绪变化更易对心理亚健康的恶性肿瘤患者产生巨大影响。在恶性肿瘤心理亚健康态调护中,利用“五脏主情志论”中医思想进行情志调护,减少患者不良情绪,使其心神平定,精神顺畅,心胸开阔,进而调和其散乱气血,恢复脏腑气血功能,对改善恶性肿瘤心理亚健康态有显著疗效。于健康人群,利用情志理论改善心理状态,对预防肿瘤疾病也获益。

猜你喜欢

调护亚健康五脏
银屑病的饮食调护
“甲减”虽扰,调护有法
失眠与五脏
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中医调护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终身疾病糖尿病中医调护不可少
猪群亚健康
《黄帝内经》的五脏俞穴与消渴相关性探究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