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德育对高校立德树人的影响及优化措施探析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立德子女

孟 扬

(青岛城市学院学生处 山东·青岛 266106)

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品德、健康心理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家庭德育等方面。家庭是人生活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德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和有力补充,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政治修养及心理素质等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长者通过言传身教对子女及其他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目的是将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思想观念转变为受教育者品德和行为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包含道德、思想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等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明确目标和方向。立德,是要坚持德育为先,用正面的教育去引导、感化、激励人;树人,是坚持以人为本,用合适的教育去塑造、改变、发展人。家庭德育因其具有权威性、情感性、长期性、针对性、灵活性等优势,与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一道为大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家庭德育亦存在诸多问题,对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产生阻滞和不利影响。

1 大学生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

1.1 部分家庭重智育轻德育,对家庭德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中国父母向来有望子成龙的观念,导致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上,花大力度在培养孩子智力能力、提高学业成绩、发展兴趣才能等方面,希望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人中翘楚,而忽视了对子女道德品质的教育,甚至有些家长将教育孩子的任务全部推给学校,认为是理所应当,只要孩子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他发展成怎样一个人都是允许的,由此表现出对家庭德育的认识不足和重视程度不够。

1.2 功利性价值观倾向明显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竞争激烈的现实让很多家长形成了功利性价值观,大学生中重利轻义的现象也广泛存在。不少家长并不看重子女自身素养的提高,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混文凭、拿证书,认为这些是进入高薪工作岗位的必要条件,所以特别看重考试的通过,连让孩子进社团工作也更多是为了学分、评优等利益而不是想真正锻炼孩子的能力。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学生也表现出只关注自身利益,对人冷漠,缺乏责任心,不讲信用,甚至不择手段、忘恩负义等现象,久而久之会形成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扭曲和人际关系受损。

1.3 部分家长与学生联系稀疏,与学校沟通不力,造成家庭德育不连贯或缺失

大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度过的,家长经常关心学生,与学校老师保持沟通联系,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在校的各项状况,家庭教育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可是家长由于距离远或工作忙等原因,或者是学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和与父母存在代沟,使得父母与子女、学校联系较少,学生在精神和思想上容易脱离父母的约束,促使家庭德育出现缺失或不连贯现象。

2 大学生家庭德育对高校立德树人的影响

2.1 不良的家庭观念对高校立德树人起负面影响

受社会不良风气以及非主流文化、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了冲击,导致家庭德育中存在一些不良的教育观念:一是“不吃亏”理念,教育孩子以自我为主义,争强好胜,不讲奉献和礼让,从而导致学生性格偏执,人际交往淡漠;二是“不诚信”理念,即教育子女在外要多长心眼,不能太实诚。诚信是一种优良品德,但有些父母由于自身思想觉悟不高,不能正确引导子女,致使子女出现见风使舵、缺乏诚信的行为。例如考试为了高分而作弊,为了请假甚至家长帮着孩子来骗学校等现象;三是重“私德”轻“公德”,在很多家庭教育中,家长对“私德”比较重视,如教育子女遵守规则、有礼貌、要诚实等,但是对于在社会中如何与别人相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公德”关注较少,从而导致子女更多考虑自我,功利性价值观涌现,不关心集体,不热爱祖国,缺乏社会公德。以上这些不良的家庭观念对学校德育造成了冲击,因为权威性和血缘的情感联系,家长的这些不良理念会有意无意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对学校德育质疑和抵触,这时家庭德育不但没有助力学校德育,反而在立德树人的任务中起了反作用。

2.2 家庭德育环境欠佳对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性和效果持续性产生制约

家庭环境对高校德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结构的变化及家庭文化氛围等方面。时代在发展,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逐渐过渡到“核心家庭”模式,大家庭的解体,削弱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和礼仪。生活在一个关系融合,教养方式科学的家庭中的孩子,无论是心理、性格、思想、道德等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培养,但是结构发生变化的家庭例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由客观环境变化造成孩子缺乏家庭的温暖、家长的关心,甚至出现反叛和对家人、社会的怨恨,将不良情绪和行为转移到学校,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带来严峻挑战。此外,家庭的文化氛围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道德成长。家庭的文化氛围来源于家长的思想和品位,如果家长都不重视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在孩子面前也没法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这样势必影响家庭德育的开展和实施,也将最终制约高校立德树人的有效性及效果的持续性。

3 优化大学生家庭德育的具体措施

3.1 提高家长家庭德育能力

3.1.1 充分认识家庭德育的重要性

德育包括了学校德育、家庭德育和社会德育等诸多方面。家庭德育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学校德育的有力补充。家庭是学校环境之外的互补环境之一,有了家庭德育的补充和配合,学校德育的影响将会得到持续和强化。家长应摈弃由高校独立教育学生的误区,修正任由子女成年后自己管理自己的偏颇观念,充分认识到家庭德育对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影响,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同时,需要转变观念,特别是走出功利性教育误区,在提高成绩、培养技能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对子女进行道德和为人处世上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子女在能力和素质上的全面提升。

3.1.2 改进家庭德育方法

我国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些方法并不利于提高家庭德育的效果,例如过度干涉、过分保护溺爱等。大学生已经成年,家长应采取一种民主、开放的、引导式的教育方法,选择子女能接受的沟通方式。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化社会,当代大学生很多要远离父母去他乡学习生活,通过现代化信息传输手段可以实现父母与子女的实时沟通交流,使家庭德育不再受空间的限制,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和便利性。此外,家长还要能与时俱进,紧跟潮流,除面对面和电话外,可使用现代通讯工具如网络聊天工具、视频、邮件等与子女交流,使空间距离不再是上学期间家庭德育的障碍。

3.1.3 丰富家庭德育内容

传统家庭德育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伦理、道德、修养等方面,社会形势在不断变化,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所以法制观念、合作与竞争、责任心、诚信、心理健康等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内容也应被纳入到德育体系中来。此外,还要根据大学不同阶段学生群体特点和发展目标,尊重学生的道德需求,有针对性地扩充家庭德育内容,例如大一新生教育其自立自强,大二大三重视综合素质、自信心的培养,大四提升职业素养和抗压抗挫折能力等。

3.1.4 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

父母的品德和行为是子女不成文的教科书,会潜移默化地对子女的发展产生影响。所以,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通过言传身教的方法,将社会准则、做人做事的道理传给子女,对其日常生活的言行给予监督和指导,还要能以身作则,在子女面前做出好的榜样,这样才能树立起正面权威形象,让子女能信服和跟从家长的教育。

3.1.5 营造和谐的家庭德育环境

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能提高家庭德育的实效性。家庭中的不和谐声音如成员关系不睦、父母感情不和等直接影响家庭的氛围和子女的思想、性格、品行的良性发展。所以,家长应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形成民主的沟通氛围,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且合理调整对子女的期望,促进子女良好品德的形成和长远的未来发展。

3.2 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家庭—学校”互动德育环境以促进立德树人目标的达成

3.2.1 加强家校联系,保持德育观念的一致性和教育的连续性

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应加强与相关老师的联络沟通,了解其学习和思想动态,最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学生。通过沟通尽量保证家长与学校教育理念的一致性,避免出现学校教育的观点和内容在家长那里有出入或不被认可,导致学生的质疑和教育者公众形象受损。学校德育可以在固定时间对大范围的学生进行教育,但是实施者和实施环境会随着个体学习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实施的过程也存在着间断性。而家庭德育依托于血缘,属于终生教育,个体在早期习得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将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轨迹,即使这个人已经成长成熟,仍然需要接受父母和长辈的监督和指导,从而体现了家庭德育的连续性。

3.2.2 构建“家庭—学校”互动德育环境

传统的家庭与学校的沟通模式多采用电话联络或家访等,新媒体时代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的便利建立如“家校通”等互动教育信息平台,实现第一时间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各项情况,保持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实时监控和及时引导;此外,可以针对家长的兴趣和共同关注的话题,利用远程教育给家长开设讲座、设置专家答疑,提升家长的家教水平;还可以在专门时间邀请家长来学校,与学生一起参加主题活动,提供机会让家长们相互分享教育心得,介绍宝贵经验。总之,发挥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的合力作用,构建“家庭—学校”互动德育环境,是提升大学生德育素质的有效措施,是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立德子女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严以修身”先立德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