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视角下电子信息类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

2022-01-01高革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19期
关键词:工科国际化办学

高革飞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4)

0 引言

“新工科”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新的工程教育理念、新的学科专业结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教育教学质量,新的分类发展体系。高校应紧密围绕“新工科”内涵,改革优化大学课程设置,打造新型育人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作为高校的第五大职能,有助于大学建设的创新和发展,高校思想上应予以重视。在国际化大环境中,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新工科人才备受社会的青睐,且新工科人才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电信人才更符合时代的需求,也能加快高校国际化发展。

1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1)加快高等教育与国际化接壤,提高办学成果在海内外的认可度。高等教育在新时期也在不断探索,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院校开展合作,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满足教育各环节的需求,为科研学术创新搭建国际化平台。国内外许多高校办学国际化,吸引各国优秀学子攻读学位,是国际化办学得到认可的有力证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人才,推动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新工科人才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走出国门,以语言优势接触行业最前沿技术理论,以国际化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以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推动行业国际间的交流,有助于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理论和实践的进步。

(2)提升学生个体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国际化教育。学生参加出国境交流项目、出国读研、学术会议等海外交流项目,直接接触不同的文化,亲身感受世界名校的教育氛围,是对国内高等教育的有力补充,能够进一步开阔学生开放、包容的国际视野。具有国际交流背景的学生在专业学习、科研竞赛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并且许多同学能够通过努力得到全球名校的录取通知书。这些学生在群体中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正向激励其他同学参加国际化培训、增强外语和专业的学习。高校可以充分挖掘具有海外经历学生的资源,通过座谈会、班会等形式分享学生出国经历,进一步扩大国际在学生中的影响,让更多学生从同辈的海外经历中获取能量。

2 目前高校国际化面临的问题

(1)高校国际化办学理念重视程度不足。国际化办学是高校发展的一大挑战,许多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淡薄,国际化视野狭窄,直接影响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质量。与此同时,国外许多高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且有足够完善的教学体系作为支撑。相比较而言,国内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国际化教学制度体系、国际化教学部门,境外交流和中外合作项目薄弱。面对新时代国家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开辟富有学校特色的国际化办学模式,为国家输送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2)教学实践改革欠缺。高校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单一学科理论知识的传播,缺少对学生国际专业背景、学科前沿发展、国际趋势、创新能力的教育,国际化的专业许可设置少,忽略学生双语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实践运用能力薄弱,无法在更加广泛的专业交叉和融合中进行学习。而新工科建设的要求是提升学生核心能力,促使高校站在最前沿国际化育人角度上,增强学生开放包容的国际意识,锻炼学生科研协作能力,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针对电子信息类专业,国际竞赛也较多,如美国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工科人才培养方面,以国际竞赛为抓手,引导学生主动学,与前端学科发展相联系,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锻炼。

(3)学生参与度低,辐射范围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但学生普遍参与程度较低。学生层面原因,出国意识薄弱,开放包容的心态不够充分,缺乏对国家、学校出国政策了解,进而对出国有着距离感,不积极参与。学校层面,出国境项目政策讲解不足,要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针对不同年级开展精确宣讲,让学生从一进大学校门开始接受国际化教育。从长远考虑,学生群体中有过出国交流经历的同学,也能形成榜样示范作用,发挥高校国际化育人的作用,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开设留学讲座、出国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校内国际化交流,开拓学生思维。对于有明确出国意向的学生,制定点对点一对一的“出国档案”,从大一进行规划,全程跟踪,形成有效的案例示范,也能使其他院校进行模仿学习,进一步扩大国际化育人的成效。

3 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

(1)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国际化教育发展。

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高校要重视国际化办学,积极转变办学定位,加强对国际化的重视。校园国际化氛围营造方面,开展海外名师讲学、国际讲座、国际学术论坛、国际学术沙龙等多种活动,拉近师生与国外交流的距离,推动师生参与国际化事务学习。

国际化办学不是一蹴而就,高校要从理念落实到实践,充实办学内涵,围绕国家人才培养要求,层层递进,稳步推动。高校应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推动国际化办学的进程,结合学校工科优势学科,形成有院校特色的国际化办学。借助教师力量努力拓展国际合作交流资源,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政策制定、出国境项目合作。工科学院也可依据学院专业,和国外高校签订联合培养协议,更具有针对性地培养工科人才。同时加大对电子信息类实验室等硬件的投入,通过实训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

(2)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国际化办学理念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才能有实际意义,而在实践教学中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地位。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内容质量,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引入《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原版英文教材,增加学生对教材的适应性;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采用翻转课堂等形式,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主抓课堂阵地,打牢学生专业课学习基础;拓展线下第二课堂,利用线上平台加深学生学习。此外,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思政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时政热点、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学习融入育人过程。

课程设置需着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针对外语学习,可开发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的语言课程,加强学生学术英语、专业英语的学习,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掌握和运用。笔者所在学校成立“国际实验班”,针对有意向出国的学生,提供语言考试培训。实验班任课教师也实行双语教学,将学生的专业内容与外语能力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向“一专多能”的高标准国际化人才发展。

在巩固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高校应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学生与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沟通交流。同时高校与世界500强企业、研究院等社会平台多方协同育人,推进产教融合,为电子信息类学生提供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结合当下的知识体系和行业实际发展,优化学习策略,朝着专业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发展。

(3)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

教师作为教学实践的核心因素,对国际化教学起到决定性作用,高校应集中力量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

加强本土教师的国际化培训,提高教师国际化专业水平和双语教学能力。本土教师在高校办学中占据主要地位,通过讲座、课程学习等国际化培训,安排教师团队参加国际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访问交流,深化教师国际化理念,与国际接轨增强教师对本专业前沿领域的学习。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教师在课堂中应努力营造双语氛围,加强自身双语教学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非母语课堂教学。同时高校应引入具有海外学术背景的国际教师,扩大国际化师资队伍规模,增强团队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鼓励教师终身学习,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新工科背景下,知识更新换代快速,教师则需持续深造,及时了解与掌握新知识与新技术,对教学活动作出更新与转变。为进一步督促国际化,学校建立教学国际化监督制度,追踪教师的专业国际化教学,以数据形式反馈教学成果,正向激励教师向国际化教学发展,加强教师间的合作沟通,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4)加强与海外高校合作,拓展办学渠道。

目前许多高校都已和国外知名院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合作范围不断扩大,直接有效帮助学生走出国门,接受不同文化的熏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国际化意识培养。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比较知名的有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为高校国际化办学提供借鉴意义,开拓新思路。

高校在与海外高校合作时,应明确合作目标,如合作办学、联合培养还是交换生项目,可有效协调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国际化育人的成效。在既有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引入先进的办学理念,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培养路径,为学生争取到国内外资源。笔者所在学校采取中外合作办学的形式,推出3+1模式,出国项目包含短期、中长期交流项目、双学位项目、升学类项目以及国际组织实习项目,形式多样,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当前环境下,高校应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丰富国际化课堂教学模式,搭建国际交流平台。

总而言之,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符合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有力推动,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走向国际化,推进高校在工程认证、学科评估、海外合作方面取得显著进步,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提高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工科国际化办学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