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意义与实施策略

2021-12-31俊,刘辉,黄

关键词:体育项目中华传统

叶 俊,刘 胜 辉,黄 源 溉

(1.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2. 重庆工程学院,重庆 401320;3.广西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促进我国体育文化繁荣发展,加强对外体育交往”作为体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并强调要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推动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因此,继承和创新传统体育文化内容,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扩大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当代中国建设体育强国的时代之需与应然之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中着重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宣传作用。他说:“要讲清楚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中华文化包罗万象,体育文化就是其中之一,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2]。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特质:浓厚的东方宗教礼制观念;恪守人伦道德、谦逊有礼的尊卑秩序;推崇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养生理念[3]。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决定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可以成为我国构建中外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有效形式。做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必须充分发掘其时代意义、探寻其实施路径。

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与问题

要谈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就不能不说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离开了具体运动项目的国际传播,则文化输出根本无从谈起。1990年出版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一书中共收录少数民族体育项目676条,汉民族体育301条,共计977条[4],但时至今日,多数都难以传承和生存,又谈何传播?对中国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也只是在最近10年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才逐渐增多,而这其中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研究就很少了。研读相关论文资料,发现学者们的研究大多都借助于诸如少林功夫、太极拳这些国际传播很成功的运动项目,比如陈小利对陈式太极拳国外传播的研究[5],比如郭强对武术项目国际传播的策略研究[6]等等,研究结论中所提出的方法策略以及意义价值仅适用于其所研究的运动项目,无法推广和普适于可以推向国外的传统体育项目。对于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相关论文资料就更少了,且研究方向多集中在原因和解决方法上,学者黄华明的论文就是代表性的研究之一[7]。进一步发掘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精神,研究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在新时代的作用与意义,促使更多传统体育项目能够顺畅输出国外并稳住阵脚,以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更有底气、更有生气、更有人气地向国际传播,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现状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时代意义

(一)有利于塑造“大国形象”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凸显,“中国威胁论”等故意歪曲国家形象的声音时有出现[8],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国家领导人通过”一带一路“等一系列外交政策,对外塑造中国睦邻友好、交流合作、和平发展的良好国家形象,是新时代我国国际传播思想的现实需求[9]。弘扬本国的代表性文化,并不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对塑造国家形象有着巨大的时代价值[10-11]。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深层的历史积淀,内容和谐多样,深度契合我国对外展现的“文明大国形象”;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的多样和繁荣,有助于以文化盛景烘托“东方大国”的厚重底蕴;向世界讲清楚中华传统体育的文化意境,以及注重人伦道德、和谐共融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塑造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维持公平正义,促进共同繁荣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体育作为“世界通用的语言”,具有公共外交的草根战略作用[12],同时体育作为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能够在政治和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13]。因此,以传统体育文化为媒介,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可以展现民族友善和文化包容,有利于塑造更加亲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二)助力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体育强国建设已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纲要》中强调中国体育要在各方面加强对外交往,推动传统体育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具备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文化,是增强体育软实力,建设体育强国的必经之路[14]。纵览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共性,无不渗透着独具本国特色的文化价值理念,如篮球、拳击等体育项目体现着西方“自由竞争”的文化价值取向,柔道、跆拳道等运动项目饱含着东方“礼节与秩序”的文化理念。因此,我国若想跻身于世界体育强国之林,需要培育本国土壤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国际体坛增添中国体育文化符号、传播中国体育文化风格、弘扬中国特色体育文化价值理念,顺应新时期我国对外传播思想,提升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话语权,从而助力我国实现体育强国建设目标。

(三)助推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对于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尤为重要。”[1]提升国际传播能力,需要精选中国故事素材,但是如何精选,是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体育文化具有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质,具备体育的人际交往功能,以其作为国际传播的故事素材,符合新时代我国对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需求。讲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故事,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底蕴内涵、文化风格和鲜明特色,也要与中国的现实状况相结合,既体现当代价值,又具有世界意义和国际影响力。在继承和创新中向世界成功输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提升我国对外传播的硬实力,有助于加快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三、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实施策略

(一)创新国际传播理念,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理念决定选择,传播理念是传播的风向标,选择正确的国际传播路径首先需要精准定位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理念。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创新国际传播理念,首先要树立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观念。世界各国争先恐后在奥运会中主推本国传统体育项目,我国也在积极将武术项目推向奥运舞台[3],其目的就是在全球瞩目的奥运赛场展现本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色和魅力,强化民族认同感,吸引世界关注,促进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向国际传播并得到认同和追捧。继承和创新传统体育文化,核心是弘扬民族特色,挖掘优质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强化民族意识,聚拢政府、组织、媒体、专业精英、意见领袖、海外华人华侨等本民族力量,以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推广为己任。其次,传播需要交流和互动,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是做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应然选择。体育文化的传播依赖于人们之间的交往,体育文化传播的显著特点就是互动性[15]。对外传播中既要突出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特色,彰显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价值,又要根据不同国家的政体制度、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差异,采用世界通用且较易理解的形式,以及海外受众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秉持互动交流的传播理念,通过传播、交流、反馈、再传播的方式输出世界人民接受和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构建具有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话语体系,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播中交流互鉴,在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在融合发展中走向繁荣。

(二)精选传播内容及形式,打造“竞技性”传统体育项目

内容决定成败,互联网时代,“内容”是传播的基石。选择适宜的传统体育文化传播内容,可以借鉴日、韩两国将柔道和跆拳道作为主推项目,并向国际传播的成功经验。精心选择和打造具有竞技性,易于被大众接受,便于推广和评判的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组织专家完善规则,统一标准,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精髓,融入现代体育价值取向,打造出具备观赏性、娱乐性、集群性、公平性、规范性、竞争性的成熟运动项目,同时在赛事组织和运营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从而彰显中华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丰富内容形式,增强娱乐性。在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过程中,应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借助新时代更吸引受众的电影、动漫、游戏等传播载体,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其中,从而使受众在感受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获得更多娱乐体验,并最终深深地热爱和追捧。

(三)培养传播主体,多领域挖掘专业人才

首先,厘清媒体职责,挖掘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意识的传播人才。重视、发掘和培养能够深入掌握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髓,熟知国际受众喜好的专业传播人才,通过调查国际受众乐于接受的传播方式,利用专业技能讲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故事,传播好中国体育声音。其次,树立专业领域标杆,打造“明星效应”,篮球飞人乔丹让世界大众开始关注NBA,无数球迷为贝克汉姆所倾倒,一代宗师李小龙则使全世界认识了什么叫“功夫”。明星效应具有飓风式的传播效果,打造传统体育项目明星,利用“明星效应”将传统体育文化对外辐射传播。最后,利用高校资源优势,通过理论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种手段培养学术型、复合型的高级应用传播人才,助力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同时,各地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传统文化优势,举办地区性、国际性体育文化论坛,继承和创新当地传统体育文化,从而丰富和深化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四)聚合多种媒体优势,打造精准化分层传播方式

首先,强化国内涉外媒体对外传播意识。利用我国涉外媒体,如人民日报、新华社、CGTN等在诸如YouTube 、Facebook、Twitter这类社交平台发布传统体育文化内容,调查受众对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倾向,统计受众关注的传统体育文化各方面相关议题、喜好程度,采取精准追踪、动态调整,做好量体裁衣,分层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其次,借助国外权威媒体合力开展国际传播。权威媒体能够掌控话语权,具有公信力和舆论影响力,通过了解不同国家权威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喜好,从而精准定位和细分圈层,巧妙运用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的方式,争取他国权威媒体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可和关注,借助他国权威媒体,以共享协作的方式,对外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最后,重视培养和挖掘自媒体中的“意见领袖”。新媒体时代,自媒体中的意见领袖成为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应寻求和培养热爱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且有独到见地的意见领袖,并围绕其组建传播团队,借助意见领袖的个人魅力和受众吸引力,进行以点带面的扩散式传播。

(五)利用多元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

做好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仅仅依靠文化自身的内涵和吸引力是难以做到的,还要借助多元的传播载体和丰富的传播渠道[14]。因此对外传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首先要整合优化传播内容,把图片文字、视频影音、娱乐节目等多种形式投放到各大社交媒介和资源平台上播放,做到“多元化”“无死角”“全方位”。其次,要重视教育传播载体。比如孔子学院等海外华文教育学校以及全国各大院校的对外汉语、国际教育、国际关系等专业,可以重点增设如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中华传统体育项目课程,培养国际友人、海外华人华侨、留学生等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点亮“星星之火”,形成未来群体传播的燎原之势。最后,充分利用我国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历史契机,精心筹办传统体育赛事,打造“品牌效应”。体育比赛是体育文化不可或缺的表现形态和物质载体,经济搭台,体育唱戏,大力举办多种传统体育项目赛事,并通过精心运营得到国际受众喜爱,形成固定文化产业,才能持续产生国际传播影响力。

四、结语

当今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世界更需要了解和接纳中国。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应发掘其时代价值:第一,有利于塑造中国的大国形象;第二,助力我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第三,推进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国际上成功传播体育文化,需探寻其应然路径:第一,创新传播理念,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第二,精选和丰富传播内容及形式,打造“竞技性”传统体育项目;第三,培养传播主体,多领域挖掘专业人才;第四,聚合多种媒体优势,打造精准化分层传播方式;第五,利用多元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传播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声音,讲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故事,阐释好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特色,才能让世界更全面的认识真实、立体、多彩的中国。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中华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