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2021-12-30王玉红

甘肃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资源库渗透传统文化

王玉红

【摘要】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培育学生的文化素养,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基于此,笔者提出搭建“互联网+文化”教育平台,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加强网络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和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互联网+”;资源库;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170—02

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纷繁精彩。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阵地。在以往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和教育之间的融合日益深入,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了新的渠道。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创新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借助“互联网+”优势开创新局面,使传统文化更好地融于语文教学,切实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价值

1.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广泛,涉及思想意识、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艺术、文化素养等各个方面[1]。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把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宣传传统文化的形式、内容、内涵、价值等,把文化中蕴藏的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审美情趣、行为习惯等传递给学生,利于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情感认同感,使学生由衷喜欢传统文化。

2.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生的知识积累少,文化素养不够丰厚。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吸收并内化文化中的思想、哲学、艺术等内容,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3.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小学语文学科本身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如诗词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等,这些文化是中国的文化瑰宝[2]。通过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能够以课堂教学为渠道,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持续地传承下去。

4.提高语文目标达成度

语文学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既要让学生识字、认字,懂得阅读、写作,还要让学生了解并接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这是语文学科的使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向学生介绍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使学生理解接受,可以很好地提高语文目标达成度。

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1.搭建“互联网+文化”教育平台

传统教学条件下,传统文化在语文中的渗透大多依靠教材,易受时间、地点限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学活动不受时空限制,教师接入互联网,可以随时随地基于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活动,这为小学语文融入传统文化打开了新渠道。鉴于此,教师紧跟时代步伐,搭建“互联网+文化”教育平台,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畅通传统文化渗透渠道。

该平台建设时,教师要考虑三点因素:第一,文化因素。教师充分结合现有的传统文化内容,涵盖文化、艺术、诗歌、音乐、文字、思想道德等诸多领域,成立一家线上综合文化教育平台。第二,以生为本。该平台要考虑语文学科属性及其教学需求,使平台上的文化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第三,互联网传播性。教师有效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功能,借助网络信息传递优势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最大便利,以增加传统文化渗透力。通过“互联网+文化”教育平台,实现文化信息发布、文化数据搜集、文化教育同步,引领线上线下文化活动全面推进发展,从而吸引学生参与到文化教育活动中来,使学生接触到最原始的传统文化,进而点亮传统文化渗透的新模式。

2.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

搭建好“互联网+文化”教育平台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整合文化服务资源,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为此,教师基于“互联网+”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供教师随取随用。教师通过“互联网+文化”教育平台向学生群体推送文化服务产品,使学生随时随地可以看到想要了解学习的文化内容,以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时,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结合学生情况。小学生年龄偏低,天生喜欢新颖有趣的东西。正因如此,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和需求开发文化资源课件,在课件中融入一些趣味性、娱乐性、互动性的内容,以便学生理解、接受文化资源。如,教师把学生喜欢的视频、动画、故事等融入课件中,确保文化资源服务内容吸引学生、激趣学生[3]。如,讲《静夜思》《所见》《赠汪伦》等古诗时,教师从互联网上搜集整理相关的视频、动画、音乐等,整合利用所有资源制作成一个声像结合、音乐和画面交相辉映的优质课件。同时,在课件中设置“古诗接龙”游戏,以游戏引导师生、生生之间互动。通过这样的文化资源课件,学生更有兴致了解古诗文化,能有效推动古诗文化的渗透传承。第二,以教材为基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以教材为基础,所以教师应当根据教材内容开发设计文化资源。教师要熟读语文教材,挖掘其中可挖掘拓展的“文化点”,把该“文化点”作为文化资源开发的切入点[4]。如,小学语文教材内容覆盖面广,有宣传爱国精神和革命精神的《狼牙山五壮士》,有讲父母亲情的《地震中的父与子》,有讲大自然的《大自然的启示》,有讲哲学道理的《刻舟求剑》,有讲寓言故事的《龟兔赛跑》……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可拓展开发的“文化点”。教师基于这些“文化点”开发文化资源,通过课件、网页链接等方式分享给学生,以便学生广泛接触学习传统文化。第三,利用网络资源。教师通过互联网挖掘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课程要求的文化内容,再经过细化、分解、重组等方式,使这些文化内容成为可利用的文化资源服务项目,拓展传统文化渗透内容,夯实学生文化基础。

3.加强网络教学

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的渗透而言,“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文化资源容量和传播方式等方面,更在于教学方式的革新。如,以各种在线辅导学习APP为主的网络教学,还有自媒体,这些都是“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新兴教学方式。倘若把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引入到传统文化教学中,势必能够创新传统文化教育模式,为文化渗透带来新的方式方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应只是单纯地引用互联网技术,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社交化,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授课模式,促进“讲授式”教学发生根本性转变。基于此,教师可把“互联网+”背景下盛行的网络教学方式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授课模式[5]。一方面,教师通过网络APP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拓展传统文化渗透渠道;另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基于网络授课,进行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如,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先通过课堂讲解课文,把课文中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如传统美德、民俗习惯等,并渗透给学生。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不能深入展开讲述传统文化。此时,教师可引入网络教学,把挖掘出来的传统文化制作成一个专门课件,其内容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发布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通过这些渠道,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通过线下的网络教学弥补线上课堂教学不足,使学生接触到更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综上,“互联网+”背景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教育的融合优势,基于互联网技术,搭建“互联网+文化”教育平台,建设传统文化资源库,同时加强网络教学,借助互联网优势来提升传统文化渗透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筱马.进汉字文化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实境遇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12):39-43.

[2]沈辉香,邓宝琳.小学语文教材中外国人形象的文化认同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2):20-23+31.

[3]王丽波.传统文化融入新课标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03):96-99.

[4]臧松刚.用语文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基因[J].教学与管理,2020(02):25-28.

[5]续珍.汉字文化教育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渗透[J].教学与管理,2019(36):80-82.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互联网+”大数据视野下,小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096)

编辑:张慧敏

猜你喜欢

资源库渗透传统文化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