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德育

2021-12-30祁瑞芸

甘肃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综合实践活动渗透

祁瑞芸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内涵深邃,是难能可贵的德育素材。为了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理念,教师应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脚踏实地地培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章从主题教育活动、公益活动、生活实践活动等方面入手,对德育内容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渗透途径进行了剖析。同时,站在教学角度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以确保德育工作顺利有效地展开,落实到位。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德育;渗透;途径;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039—02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教育愈发注重德育工作。特别是随着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德育上升至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所以,教师应当把德育融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借助多样化活动有的放矢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时刻浸染在德育氛围内,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道德素养。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德育渗透的有效途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类型丰富,常见的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生活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1]。教师在这些活动中渗透德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会感悟德育内容,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一)主题教育活动

主题教育活动有着鲜明的主题和明确的目标。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能使德育纵深延伸,持续深化渗透,能引导学生学习传承正能量,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2]。实践中,教师以社会公德、爱国教育、生命教育等为主题,精心规划安排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制订完善的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有计划地逐步展开。主题教育活动不是一次性的,应是一个连贯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确定主题后,教师应根据教学时间安排统筹制订主题教育活动实施计划,明确每一个阶段的活动内容和任务,并按步骤实施。如,以“社会公德—人人爱护公共设施”主题教育活动为例,教师应以一个学期为周期,分三个阶段实施活动、渗透德育。第一个阶段,围绕“职责教育”,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第二个阶段:围绕“爱心教育”,培育学生爱护和保护社会公共设施的主体意识;第三个阶段:围绕“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身体力行地切实践行社会公德。

(二)公益活动

公益活动是一种以出钱、出物、出人等为手段的,支持某项社会公益事业的活动。此类活动蕴藏着丰富的社会正能量,体现着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富有人间大爱。所以,教师要把公益活动纳入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公益活动来宣传正面、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促进德育渗透。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入手,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组织一些公益文化活动。如,捐助型的义演、义卖、主题捐赠等公益文化活动,竞赛型的歌咏比赛、征文比赛等公益文化活动,慰问帮扶型的文艺演出、清除垃圾等公益活动。这些公益活动类型多样,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特点,学生将有很强的参与欲望。在此类活动中,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受得到德育熏陶,富有爱心,懂得身体力行地帮扶弱势群体。公益无小事。教师需明确告知学生“给老人让座,给别人一杯水……”都是公益。教师要鼓励学生做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让学生在一件件小事中“以小积多”,提高道德品质。例如,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孤儿院等地方慰问演出,为他们带去愉悦的身心享受和温暖的陪伴,为社会弱势群体做出一点点帮助。在慰问活动中,学生们唱歌、跳舞、讲故事,用明朗的笑容、鲜活的表演带给老人们、孤儿们欢声笑语。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懂得了关爱、温暖、帮助才是世间最美好的“良药”,会促使自身的德育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生活实践活动

常言道,生活即教育,生活处处有教育。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突破单一化的教学形式,开展一些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活动,并把德育内容融于其中[3],这样不但能增加实践活动和学生生活的契合度,增强德育效果,还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加教师和学生、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为此,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组织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如做家务、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到社区、街道等场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性实践活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份个人实践体会报告,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写报告的过程中,便会自然地和老师、家长交流,向他们讲述自己的感受或寻求疑惑解答;而教师、家长也会从德育的角度耐心指導学生,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升华。

二、德育渗透的保障措施

(一)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

环境有育人功能。所以,学校首先要注重德育工作,其次要为综合实践活动营造适宜的德育氛围[4]。比如,每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前,需组织召开全校、全班动员大会,宣传活动主题,让学生认识德育内容。同时,在学校走廊、班级版画等位置张贴“真爱生命、爱护环境”等宣传语。此外,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还要发挥自身的导向作用,及时宣传德育内容,为学生提供鲜活有趣的案例故事,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对于学生的想法、感悟,教师要给予大力支持,允许学生说出真实的声音,创设一个自由、民主、开放的表达环境,确保德育得以渗透。

(二)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丰富,德育主题也很多,二者的内容虽然有所重合,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内容时,教师需要全面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和德育内容是否契合,找出两者之间的共同点以明确德育目标。教师要以目标为导向,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主题内容时,教师需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是否具备思想性。所确定的活动主题要反映社会主义精神,契合时代主题,有着显著突出的教育价值。第二,是否具备贴合性。活动主题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贴近学生生活,契合学生情感需求,能够引起学生共鸣。只有满足以上两个方面的条件,活动主题才具有德育作用。

(三)加强过程设计

执行和安全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顺利有效实施的两个关键条件[5]。特别是小学生年龄偏小,教师需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不能为了德育而忽视学生安全。所以,教师应尽可能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实践活动,做好活动过程的安全保护工作,这样既能保障学生的安全,又能达到德育效果。除了考虑学生安全以外,教师还要精心准备,认真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事先预设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并安排防控措施,制订应急处理方案。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精心设计,教师全程掌握活动进程、保护学生安全,使得德育渗透有一个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注重评价反馈

任何活动的顺利实施,任何教育的有效渗透,都离不开及时、客观的评价反馈。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教师要在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开展教学评价工作。通过过程性、结果性的教学评价,对综合实践活动实践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情况、学生接受程度、德育效果等进行全面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及時调整。一旦发现问题,教师必须立即剖析原因,及时弥补,以完善活动内容。然后,教师再借助评价反馈了解实际情况,吸收有益经验,弥补不当之处,进而为下一次的活动提供借鉴。

可见,小组综合实践活动在德育上有着突出作用,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所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公益活动、生活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渗透德育内容,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能有效实施德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当然,为了保障德育效果,教师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明确德育目标,加强过程设计,注重评价反馈,使德育内容切实融于综合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思想道德正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巩秀玲,段兆晖.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价值与有效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9):50-52.

[2]何铁勇.“生活根·实践魂”教学主张的提炼与实践[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0(05):29-33.

[3]张保勇.依托学科活动,“深淘滩、低做堰”,落地核心素养——由“樱花语文”学科活动引发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3):71-73.

[4]徐昭东,王家云.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活动师资队伍的建设[J].教学与管理,2019(36):62-64.

[5]刘丹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实困境及其破[J].解教学与管理,2020(09):85-87.

编辑:郭裕嘉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综合实践活动渗透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