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图书馆界防疫抗疫举措分析与思考

2021-12-30李艳丽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1年5期
关键词:抗疫防疫应急

李艳丽

(外交学院 图书馆,北京 100037)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暴发,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将风险等级提升至“非常高”(风险评估的最高级别)。世界卫生组织呼吁世界各地的机构、组织、企业与个人积极参与防疫抗疫工作,维护世界安全稳定。作为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部门的图书馆,承担着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责任,也肩负着支持用户科学研究、开展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在全球应对疫情的关键时刻,我国图书馆人立足岗位、发挥优势,在防疫抗疫战斗中贡献了图书馆人的智慧和力量。对图书馆界防疫抗疫路径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国图书馆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应急服务能力和水平。

1 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引导和协同职能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中国图书馆学会积极引导图书馆人投身疫情阻击战。2020年2月2日,包括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内的全国191个学会联合发出“战疫有我,为决胜攻坚提供科技志愿服务:向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倡议”,号召图书馆人主动担当、合力协同、倡导科学方法,普及防疫知识,为战胜疫情提供专业支持[1]。2020年2月15日,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关于为武汉地区图书馆捐赠疫情防控急需物资的倡议书》,并联合国家图书馆开展了一场以“驰援武汉,共克时艰”为主题的捐赠疫情防控急需物资行动。各省区市图书馆学会除了下沉基层、配合政府做好防疫抗疫的具体工作,更是充分发挥引导和协调职能,整合业内资源和力量,尽其所能,以书香抗疫。①协同数字资源供应商,做好阅读资源供给。联合数字资源供应商通过“读联体·数字共享阅读服务平台”向读者提供“宅”阅读的全新阅读体验,读联体平台涵盖电子书、有声书、视频、期刊、图片等多种数字资源,存储总量约10TB。②协同培训部门建设线上精品课程。精选近年来线下培训中由知名专家授课且深受学员欢迎的100余门专业课程,通过“会员学习中心”官方网站和应用程序向全国广大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免费开放[2]。③协同企业会员单位举办线上博览会。为有效引导图书馆行业在恢复开馆后能更好地实施疫情防控、选择适用于图书馆服务场所的防疫设备,联合企业会员搭建在线采购交易平台、举办防疫物资设备与图书馆服务产品线上博览会,以实现图书馆和企业供需双方的有效衔接[3]。④协同成员馆建设书屋。组织、协调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在武汉方舱医院与隔离点建立书屋,并提供各种线上线下服务,帮助患者和隔离者有效舒缓紧张、焦虑情绪。

2 依托资源优势助力知识科普和科学研究

作为公众“值得信赖”的信息与知识源,在疫情防控期间,图书馆发挥着为公众提供疫情科普知识以及助力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的重要作用。疫情防控期间,为快速响应科技攻关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上线了“新冠肺炎应急文献信息专栏”,专栏内容包括:①新冠肺炎文献专题。在NSTL馆藏资源基础上增加专家遴选的国内外呼吸道传染病相关文献,包括来自《柳叶刀》《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等30余种权威期刊的最新研究成果,涉及病原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诊治、药物治疗、检验检测、疫苗研究等多个研究领域。②新冠肺炎动态监测。收集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重要科研动态,摘编重要科研进展,每天两次报送相关科研进展,所摘编内容每天形成快报,每周将本周内相关内容按病毒溯源、流行预测、病毒检测和疾病诊断、药物研发、机理研究、政策法规等分类形成每周科研动态分类汇编。③新冠肺炎专题标准库。收录全球范围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相关的医用防护产品、传染病检验检测、医用基础设施等标准、相关标准分析原创文章以及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最新科普资讯[4]。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与图书馆创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服务平台则重点展现4类信息:①国内外权威机构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相关资讯报道、学术论文、专业指南、政策法规、研究报告、科普知识与专题情报,涵盖了来源于BMJ等出版平台的前沿学术信息,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官方权威机构的专业指南信息,来源于共青团中央、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健康中国公众号的科普类信息。②疫情监测及分析,即从国家及各省市地区卫健委、疾控中心网站采集的每日疫情更新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及可视化技术多维度展示疫情发展变化趋势。③动态数据服务,提供中国疾控中心的实时动态数据、新冠病毒基因数据库、全球疫情实时动态数据和肺炎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和发热门诊数据集链接。④提供实用查询工具,包括定点医院导航与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5]。

3 多措并举助力社区防疫抗疫

除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助力知识科普和科研外,图书馆人依托组织活动的便利,多措并举,协同社区共同做好防疫抗疫工作。

3.1 强化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在挖掘并整理资源的基础上,开设“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专栏”,宣传健康养护、心理调节、疫病治疗、疫情管理等方面科普内容,并重点整理媒体宣传报道中的新闻资讯,便于用户及时了解疫情动态,确保信息获取公平。同时,为了做好资源服务,强化在线参考咨询服务,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平台从2020年1月24日~2月10日,处理了2.86万例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外文文献请求和咨询。

3.2 加强线上阅读活动的组织

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图书馆的线下场所关闭、集中性的线下活动暂时取消,但为了丰富用户的精神文化生活,图书馆人加大线上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杭州图书馆联合数据资源供应商在疫情期间推出特色免费服务;陕西省图书馆携手喜马拉雅、爱迪科森等平台推广多种在线资源;英国图书馆与情报专家学会每天发布YouTube视频,为儿童和家庭推荐电子图书;西班牙韦斯卡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资源导航,还提供各种数字化工具的使用指南,开展打击网络虚假信息的相关培训,提升用户识别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3.3 参与社区抗疫一线工作

图书馆充分发挥党员馆员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参与社区的一线抗疫工作。山西太原市小店区图书馆利用业务管理非遗工作的有利条件,积极组织协调区域内制药企业——太原大宁堂药业有限公司,向湖北等全国7个省市捐赠价值1 608万元非遗药品(麝香牛黄丸),此药品为本次新冠肺炎中期专用中成药[6]。安徽省图书馆党员带头捐款并设法寻找和购买可靠防疫物品,向武汉图书馆捐赠K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雨衣等物资,同时向省内各级图书馆发起捐助倡议,驰援武汉;此外,广东中山图书馆选派图书馆党员前往值岗点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做好居民出入登记、体温测量、防疫宣传等工作,主动参与驻地街道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4 我国图书馆应急服务的进一步思考

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及各行业都带来巨大冲击,图书馆人迅速响应号召,启动应急服务,彰显了图书馆人的责任与担当,也取得了应急服务的宝贵经验,具体表现在:①充分发挥了宣传引导职能。图书馆立足文化服务窗口的定位,强化宣传引导,开设防疫抗疫系列报道专题,正面引导舆论,呼吁图书馆行业共同践行社会责任,助力疫情防控;②图书馆相互协同、统筹推进、严格落实政府的各项防控措施,并按照防疫工作总体部署,结合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提升公民信息素养方面的专长,有序参与到当地社区的防疫防控工作中去;③免费开放丰富的在线资源,尤其创建防疫抗疫资源专栏,为用户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分类信息和政策建议,帮助他们了解疫情发展资讯,避免不必要的恐慌;④强化馆员队伍技能培训,提升馆员专业技能特别是重大公共安全突发状况下应急服务的能力,保障疫情期间公众阅读、学习、科研的连续性。

当然,此次疫情也考验出图书馆应急服务有待改进之处。①整个图书馆行业应该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应急服务体系和流程,包括应急保障机制、联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馆员应急服务培训机制等,规范工作流程,行业协会应进一步发挥协同和指引功能,充分调动多类型图书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图书馆应进一步发挥参考咨询和决策支持的专业优势,通过文献、信息和知识的加工处理,形成科学规范的决策支持报告,有助于民众和政府精准把握相关趋势,打击网络虚假消息;③进一步拓展服务内涵,创新开展公共危机后的服务内容,包括舆论传播引导、心理危机干预、社会矛盾防范与化解研究等。

5 结束语

截至2020年4月3日,各国已向世卫组织报告了100多万例COVID-19确诊病例,包括5万多例死亡病例[7]。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未有削弱之势,这对包括图书馆在内的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在各阶段的防疫抗疫过程中,如何向公众传递关键且精准的信息至关重要,这是预防恐慌症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图书馆界积极行动起来,通过提供公共安全信息以及培训、咨询等服务,帮助用户疏导和缓解恐慌心理和焦虑情绪,让阅读、学习和研究得以继续,将疫情暴发对人类文化、社会和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发挥了图书馆特有的价值与贡献。行业协会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引导、协同与资源整合职能,号召和动员各会员单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参与防疫抗疫工作;而各成员图书馆则结合资源优势和用户需求特点,面向用户和社区提供应急信息服务、应急决策支持、教育培训、情报咨询、阅读治愈等类型多样的服务。在此过程中,图书馆向社会与公众彰显了其良好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组织与执行力。面向未来,图书馆需要以系统化思维,进一步构建应急服务体系并创新服务内容,推动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图书馆事业的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抗疫防疫应急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豪华防疫包”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春节防疫 不得松懈
防疫、复工当“三员”
俄罗斯的防疫“宅”假期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