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研究

2021-12-30黄斌

南方论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时期现代化理论

黄斌

(湖北省妇女干部学校 湖北武汉 430000)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发展,国家治理对象和主体在不断变化和重组,面对新时期中国改革中遇到的各项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传统的国家治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创新传统治理理念和方式,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的建设是关键。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国家制度和程序的现代化,[1]也是强调公共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理解新时期党的建设创新的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厘清国家治理现代化与自身建设的逻辑辩证关系,明晰新时期自身建设中存在的风险挑战,推动自身创新发展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议题。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建设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推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作风。与时俱进就是强调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应对新气象和新问题,以创新思想丰富和发展党的制度和工作内容,推动党的各项工作能够满足新时代国家治理的需要。十八大以来形成的一系列关于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正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理论的又一次伟大发展,是我们党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新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为加强自身能力的重要依据。面对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在总结和继承过去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和理论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我们在国家治理方面与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为党的各项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不仅将从严治党发展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而且将党的建设纳入国家治理的范围内,强调党的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经常性,形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建设的新常态。此外,通过加强党的政治和组织纪律建设,强化以制度建党,牢牢把握新时期党的建设发展方向,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党的建设创新发展丰富和完善了新时期党的理论武装

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理论武装,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先进理论武装党,中国共产党才能够在以往的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经历艰难困苦依然不断发展壮大。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始终将理论武装放在党的建设重要位置,面对新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为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不仅提出了要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也提出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将理论创新与理论武装统一起来,推动新时期党的建设新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我们党形成的新的理论成果不仅标志着党的理论创新,更标志着对中国共产党理论武装的丰富和完善。通过加强政治建设,提高党员政治立场,通过四个意识为不断强化党的理论武装提供保障。此外,通过强化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并用制度为党的理论武装党员提供有力刚性支撑。因此,党的建设创新发展,不仅是代表着党建理论的创新,更丰富和完善了新时期党的理论武装。

(三)党的建设创新发展具有国内国际双重实践意义

新时期党的建设新发展是推动“四个伟大”的重要保证。四个伟大代表着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党的建设是引领伟大斗争、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最重要保证,具有决定性作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形成的新观点和新理念、新思想我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决社会矛盾,同各种危害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作斗争提供了坚定思想保证。此外,伟大事业的实现关键在党,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是确保伟大事业顺利实现的有力支撑,通过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以新的举措创新选拔任用机制,考评机制,健全人员管理监督体制,通过党的建设创新发展为新时期开展伟大事业铸就坚强的领导核心。最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目标和方向,新时期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是推动党的理论创新,以新理论新思想引领全体党员提升党性修养,提升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推进新时期党员队伍的新发展,为实现伟大梦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对于世界而言,当今世界政党普遍面临如何有效治理国家的问题。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建设创新不仅为我们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伟大历史使命提供了理论与现实动力,而且我们党关于重视党的理论创新,以及完善和强化党内治理方式来提升整个政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科学政党发展路径,为世界其他国家政党如何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提供重要借鉴。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逻辑辩证关系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时代背景

首先,国家治理现代化核心要义是“治理”。国家治理现代化既强调治理体系现代化,又突出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指在党的领导下对国家各个领域体制机制的治理,国家治理能力则强调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3]新时期以党的建设为核心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必须紧紧围绕“治理”展开。从治理主体而言,治理不同于传统的“统治”“管理”,治理强调多元主体性,一方面在肯定政党和政府作用的基础上,强调其他主体的权力,另一方面,治理主体又有主次之分,从治理资源和治理能力角度出发,政党和政府仍然是治理最重要的参与者,这也决定了共产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领导地位。从治理方式而言,治理强调多元互动、民主协商。主体参与多元化、公共事务治理困境使得必须通过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共同协商来实现治理目标,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内涵要求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民主协商精神,提升治理效能。

其次,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党的建设指明方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看,国家治理始终围绕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要求,新的国家治理理念是批判吸收西方“治理”理论基础上对我国传统治国理政理念的创新和完善,其本质仍然是在权力属于人民前提下,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科学、民主、依法有效治理国家各项事务。党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领导地位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事关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就决定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未来党的建设的关键所在。

(二)党的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首先,党的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前进方向的保证。面对国际利益格局调整,国内社会结构转型的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建设也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一方面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成为党的建设的中心议题,另一方面,新时期党的建设创新发展又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领导保障,在党内凝聚共识与改革动力,形成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领导动力。

其次,党的建设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容涵盖国家各项领域,但是治理碎片化已经成为当前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考验。党的建设决定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4]通过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对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能够在各个层面发挥顶层设计的优势,将治理体系机制体制优势有效转换为治理效能,提升政府治理效果。

最后,党的建设能够规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优秀制度能够实现稳定的预期利益,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就是在协调各方利益群体,将国家发展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路径中。党的建设内含丰富的法治思维,首先通过依法治党在党内形成严格的“红线”,然后以依法执政紧紧将治理行动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从而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紧紧沿着法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路径发展。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党的建设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一)党执政面临国际复杂局势的新挑战

21 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发生变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中,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局部地区动荡、非传统威胁加剧都成为挑战时代发展的风险所在,随着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肆虐,更加剧了国际风险指数,与此同时,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新挑战尤其成为当前党执政的风险所在。

政治领域多重风险交织叠加。全球多极化政治格局相对稳定,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冲击从未停止,全球语境下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大行其道,加之全球范围内叠加恐怖主义盛行的新威胁,进一步加剧全球政治安全形势。此外,随着美国“印太”战略的实施,中国陆地与海洋安全风险上升。全球与中国周边安全多重风险交织叠加的新环境进一步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执政抵御风险和挑战的能力,以维护和构建稳定的外部环境。经济领域“逆全球化”风险突出。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影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美国“单边主义”原则严重影响全球市场,极大阻碍了中美正常贸易交往。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危机风险加剧,对全球市场正常秩序造成一定消极影响,加之2020 年全球新冠疫情对各国经济冲击,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文化领域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渗透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也对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构成巨大风险。

(二)党执政面临国内社会转型的新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正确认识这一新的矛盾,科学把握新矛盾内涵,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中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成为当前党执政的一大考验。其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关系国家治理结构以及社会多重利益群体的权力划分与归属,妥善处理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既确保党的权威地位,又充分尊重各治理主体,在确保社会转型发展的前提下有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新时期党执政的又一大考验。最后,国内社会转型背景下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也成为新时期党执政的新考题。社会转型实质上是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从党的执政历史来看,以人为本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而面对新时期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变化,如何将为人民谋利益贯穿在整个执政全过程,成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对党执政能力的新要求。

(三)党执政面临党自身建设突出问题的新考验

党的自身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是党执政面临风险挑战的决定因素。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新考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党员理想信念事关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成败,理想信念动摇和缺失不仅容易导致在党员干部缺乏干事动力,脱离人民群众,而且容易形成错误认知,走上以权谋私、消极腐败的道路,严重破坏党的形象,影响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国际国内各项复杂局面,坚定党员理想信念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考验。此外,国家治理现代化对从严治党提出更高要求。管党治党不严是党的建设中问题滋生蔓延的重要原因,尽管十八大以来,党内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压倒性胜利,但是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党内出现问题的形式会更加隐蔽和复杂,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以更大的耐力和能力从严治党,破解党的建设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发展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强化党的思想建设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前进方向

党的意识形态决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前进方向。确保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政治敏感度、扩大思维视野、提升思想境界。面对时代发展的紧迫感,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科学化党性教育实践路径,将“学”“省”“践”有机结合,提升党员道德思想水平。其次,坚定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国家治理现代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治理网络化,这就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理论内核,弘扬壮大社会主义思想舆论,加强社会主义网络建设和管理,既要充分利用网络,又要有效管理网络,将网络成为推动党思想建设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阵地。最后,创新发展党内文化,厚植党的思想建设底蕴。既要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和转化,又要创新发展党内政治文化,以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内涵丰富党的思想内容。

(二)完善党的组织形式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既是国家治理结构的优化,也是制度现代化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代化要求民主与法治的相统一,不仅国家需要民主,党自身也需要民主。[5]完善党的组织形式,首先要在党内健全民主机制,激发党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以党内民主带动社会民主,推动二者的良性互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必须要通过现代化方式推进民主向社会扩散,让更多社会治理主体,尤其是民众参与到公共政策的讨论和制订中。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依靠基层党组织在全社会的广泛引领,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互动平台,扩大全社会参与国家治理的覆盖面。

(三)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将治理体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就是强化党将治理体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能力。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核心在干部选拔机制和人才发展机制。一是要紧跟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科学设定选人用人程序,完善选人用人测评标准,将民主推荐测评与组织推荐测评相结合,提升程序科学性。二是建立健全人才发展管理制度,加快人才发展培养机制,建立源头培养、实践培养、全程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6]并以跟踪式管理理念融入到整个人才管理体系中,通过完善人才差异化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和性质,科学合理设置人才考核标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人才动力。

(四)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保障国家治理规范化法治化

反腐倡廉制度既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也是国家治理规范化和法治化的应有之义。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要坚持构建廉政文化环境。通过多元化廉政教育内容,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线上结合线下教育方式构建“五位一体”的廉政教育体系,既增强党员廉政文化水平,也提高党员对各种腐败问题的警惕性。此外要构建反腐电子化平台,构建现代化反腐机制。建立完善电子化监察平台,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增强防腐能力和水平,以高压反腐机制和态势保障国家治理的规范化和法治化发展。

五、结语

国家治理体现代化包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党的领导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首要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特殊内涵。因此,不管是国家治理体系还是治理能力现代化,首要关注的就是党的建设现代化,即通过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党的理论武装党,以全方位的完善制度建设党,使党的建设与新时期中国发展同步,从而真正确保党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坚强领导。

猜你喜欢

时期现代化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